摘要:對科技編輯中容易出錯的幾個問題,如X射線衍射譜圖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圖的縱坐標標目、圖中的標度和公式中條件的表達方式等,分析了其原有的物理意義,依據國家標準或規范,給出了其規范的表達形式。認為其標目應為“衍射強度/s-1”和“光電子強度/s-1”,圖中的標度應是在圖再帶的標度上進行等倍加長,公式與其條件之間應該用逗號,且條件不需要用圓括號括起來。
關鍵詞:科技期刊;編輯加工;規范表達;標目;標度;公式條件
中圖分類號:G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7-0208-02
在科技期刊編輯工作中,經常遇到X射線衍射譜(XRD)圖和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圖的縱坐標標目的各刊表示方法不一,有的刊物甚至同一期出版的文章里都不一樣。另有圖中的標度和公式中條件的表達方式在一個期刊中出現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給讀者和作者群帶來極大的不便和疑惑。因此本文作者從探究他們的原始意義著手,依據國家標準或規范, 給出了其規范的表達形式。
一、 XRD譜圖和XPS譜圖的縱坐標標目
筆者查閱了國內幾十種核心科技學術期刊,發現由于缺少規范,XRD圖和XPS圖的縱坐標標目的表達方式是各式各樣,五花八門,橫坐標都趨于一致。
(一) XRD譜圖的縱坐標標目
X射線衍射是利用初級X射線光子或其他微觀離子激發待測物質中的原子,使之產生熒光(次級X射線)而進行物質成分分析和化學態研究的方法,是探索物質微觀結構及結構缺陷等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一般主要是用來分析合金里面的相成分和含量 [1]。X射線衍射儀所得到的圖稱為XRD譜圖。
目前,各個刊物對XRD譜圖縱坐標標目的寫法大概分為如下幾種:
1)Intensity (a. u.) (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2)Intensity/a. u. (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3)Intensity /a u (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4)KCPS(縱坐標有數值)
5)I (縱坐標無數值)
6)c/s (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7)COUNTS (縱坐標有數值)
8)Intensity (cps)(縱坐標有數值)
9)Intensity (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10)Intensity/CPS (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11)Intensity /cps (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12)Intensity /(c·s-1)(縱坐標有數值)
13)Relative intensity /(c·s-1)(縱坐標有數值)
14)cps或CPS(縱坐標有數值)
15)衍射強度/CPS(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16)衍射強度/ cps(縱坐標有數值或者無數值)
17)強度或衍射強度 s(縱坐標有數值)
18)還有的干脆就沒有縱坐標標目
要想弄清楚這些表達方法哪個是正確的,需要我們了解XRD譜圖的基本物理意義。XRD圖是衍射強度與衍射角關系曲線,探測器每秒脈沖數與衍射強度成正比,故衍射強度以計數率CPS(計數管在單位時間內產生的脈沖數)表示 [1],其單位應為s-1。標目要求由物理量的名稱或符號和相應的單位組成 [2],上述第14中情況里只有單位,沒有物理量的名稱或符號,肯定是不正確。當用于物相的鑒定或定性分析,此時對衍射線的位置及強度測量精度的要求不高,所以縱坐標可以不帶坐標值,標目里可以不寫出單位,只寫“衍射強度”即可,英文文獻里可寫為“Intensity”。而當用于物相的定量分析時則必須有坐標值和單位,建議統一寫為“衍射強度/ s-1”。英文文獻里可寫為“Intensity/s-1”。
衍射相對強度可用百分制或十分制表示。對單相物質而言,相對強度是對比同一次掃描所得各衍射線絕對強度之間比值的百分率。對多相物質而言,各峰的相對強度值是與該相最大峰值做比較而得 [1]。因此,相對強度單位為“1”。 arbitrary unit意思是任意單位,簡寫為a.u.,所以相對強度不必標出“a.u.”。建議縱坐標標目寫成“相對強度”。英文文獻里可寫為“Relative intensity”。
(二) XPS譜圖的縱坐標標目
XPS分析中用特征X射線照射樣品,光子把它的全部能量交給原子中某殼層上的束縛電子,光子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克服電子結合能,余下的就作為電子的動能而發射出去,成為光電子 [3]。 XPS譜圖的縱坐標標目的意義是光電子強度,有時是指相對強度。與XRD譜圖的縱坐標標目一樣,目前各個期刊的寫法也無外乎以上18種。作者建議正確的寫法為:“光電子強度/CPS”或“相對強度”,在英文文獻里分別為“Intensity/CPS”和“Relative intensity”。這里的CPS的意思是每秒光電子數。
二、 公式中條件的表示
在科技期刊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公式里帶有條件的情況,那么公式中的條件與公式本身是什么關系,二者之間應該用什么符號?
作者查閱了大量的核心期刊,發現大家的寫法不一,有的期刊自身就不統一,甚至同一期種有二種甚至三種表示方法,給讀者帶來了很大的困惑。其表達形式有以下幾種情況:
1)公式和條件之間用逗號分開,條件不加圓括號,如下 [4]。
2)公式和條件之間用空格分開,條件不加圓括號,如下[5]。
3)公式和條件之間用空格分開,條件加圓括號,如下[6]。
4)公式和條件之間用逗號分開,條件加圓括號,如下[7]。
5)公式和條件之間用分號分開,條件不加圓括號,如下[8]。
事實上,大家都知道公式和條件之間是傳承關系,相當于一句話沒有說完,再補充一下,給出公式成立的。逗號正是表示一句話中間的一般性停頓,而分號是表示復句內部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9],可見使用第一種表達方式比較合適。
另外,公式后面的符號的確定也可按照此方法,如果一句話還沒有說完,即公式后的文字不是另起一段,則用逗號;若是另起一段,說明此句話已經說完,需用句號。
三、圖中的標度
有關國家標準要求,照片圖上應該有表示目的物的標度或提供放大倍數 [2],標度作為照片圖中的重要信息不應被忽視。但目前照片圖中標度的表達形式多樣,有的在后期制作過程中已失真 [10]。在文獻 [10] 中作者詳細列出了目前各期刊對標度的表達形式,并進行了分析,最后給出建議采用數碼照片中已帶的標度,保留其本來面目,不做修改。然而作者覺得此種做法不妥。
數字化采集的電子照片雖然自帶標度,但是由于排版和美觀需要,往往將圖片縮小,結果圖上原有的標度就看不清了。為了看清圖片上的標度而盲目放大圖片是不可能的。所以作者建議將圖上原有的標度保持原比例等倍加長,比如原來的標度是1 mm代表2 m,現在改為1 cm代表20 m,這樣做既保留了原有標度的精度,又讓讀者能看得更清楚,何樂而不為呢。至于圖片所帶的參數,作者認為可以去掉,將其放在文字中進行說明。
參考文獻:
[1]劉粵惠,劉平安. X射線衍射分析原理與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2]陳浩元,鄭進保,李興昌.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劉芬,趙志娟,邱麗美,等. XPS光電子峰和俄歇電子峰峰位表[J].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2009,(3):1-17.
[4]LIU Fen,ZHAO Zhi-juan, QIU Li-mei, et al. Tables of peak positions f or XPS photoelectron and auger electron peaks[J]. Analysis
and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s,2009,(3):1-17.
[5]張石清,趙知勁.噪聲背景下的語音情感識別[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9,(3):442-447.
[6]ZHANG Shi-qing, ZHAO Zhi-jin. Speech emotion recognition under noise bacnground[J].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09,(3):442-447.
[7]張晞,顧歆,齊悅,等.膠帶輸送機膠帶縱向撕裂連通域圖像識別技術研究[J].煤炭工程,2009,(1):104-107.
[8]蔣斌松,王金鴿,吳曉鎖.單管凍結溫度場解析計算[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09,(4):463-466.
[9]JIANG Bin-song,WANG Jin-ge,WU Xiao-suo.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field around a single freezing pipe[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2009,(4):463-466.
[10]紀傳仁,李宗翔,李建新.采空區沿空通風巷道邊界漏風分布的迭代計算[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6-168.
[11]JI Chuan-ren, LI Zong-xiang, LI Jian-xin. Iterative algorithm of boundary air leakage in venting laneway along goaf[J]. Jouran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2009,(2):16-168.
[12]孟達,孟祥沖,趙援.邊坡的開挖及其地震動力響應分析[J].煤炭工程,2009,(1):77-79.
[13]林清華,徐用吉,黃煒,等.科技論文照片圖中的標度問題[J].編輯學報,2008,(1):41.
[14]LIN Qing-hua,XU Yong-ji,HUANG Wei,et al.Discussion on scale of photographs in scientific papers[J].Acta Editologica,200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