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的環保交通系統
哈佛大學規劃學者奠什·薩夫迪(Moshe Safdie)在他1998年的著作《后汽車時代的城市中》中敏銳地指出“汽車 停車庫——高速公路構成的一種愈演愈烈的惡性循環”,他認為,對于北美地區“追求自由”的價值觀和業已形成的龐大汽車化城市體系,雖無法走回頭路,但對于即將步入汽車社會,尚未形成汽車化體系的中國來說,面對“后汽車時代”,如何選擇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本屆大賽以“汽車與城市”為主題,探討未來城市化發展與汽車產品設計之間的緊密關聯。參賽作品多以新能源車型、公共交通系統和個人化交通工具等形式來破題。在交通工具動力方面,電能、太陽能以及生物能源都在參賽者的考慮范圍內,并創新繼承諸多環保、科技理念。乘用車的外形多以單人至兩人的小車為主,可節約能源并廣泛應用于城市空間。商用車的外形設計根據服務行業的需求,展開充分的想象力,如能隨地架橋的橋梁工程車、能伸縮的地震救援車和移動停車場等。本屆大賽的評審主席,來自意大利1,DE—A汽車設計機構的首席設計師安博托-帕拉羹(Umberto Palermo)先生認為本次大賽的作品充滿靈感,與國際汽車設計競賽的作品水平不相上下。
遣車先育人
經過6年3屆的實踐,中國汽車設計大賽發現了眾多極具汽車創意天賦的人才,但卻也面臨著一個怎樣繼續培養人才,繼而留住人才的新課題。也正鑒于此,在今年第三屆中國汽車設計大賽的基礎上,中國一汽聯合中央美術學院,開辦汽車設計新秀班,意圖建立一個教育領域校企合作的典范。該班學員均為本次大賽的獲獎選手。新秀班制定了長達一年的課程安排,在全球范圍內邀請國際知名設計大師、學者來華授課,聯手國內三家專業汽車設計機構,將學校、企業、科研院等各方面的資源完美地整合成一個體系,為學員們創造了國內頂級的汽車設計教育平臺。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如是評論: “今天的學生們還是一塊塊璞玉,我們用一年的時間來精雕細琢,把它們打造成器。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為中國培養自己的汽車設計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