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類型正在由出口型向消費型轉變,國民消費結構研究的重要性日益顯現,而江蘇更是國內亟待轉型的重要地區。對江蘇省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及消費結構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運用ELES模型,借助計量方法,對江蘇省城鎮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和需求收入彈性進行了實證研究,就分析的結果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城鎮居民;ELES模型;邊際消費傾向;需求收入彈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F01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4-0045-04
繼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類型逐漸由出口拉動型向消費拉動型轉變。不久前結束的2010年度的兩會中,我國再次將“積極擴大居民消費”列入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足以說明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消費對于國民經濟穩定持續增長的重要性。
江蘇省作為全國經濟大省之一,更應該首先做好經濟增長轉型的工作,因此,深入了解江蘇省城鎮居民現有的消費結構,并在此基礎上改善江蘇省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對于江蘇省長期的經濟發展是極為重要的。
本文在對江蘇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分析的基礎上,采用了計量方法,結合具體數據進行實證研究,進一步深入分析了江蘇省城鎮居民的消費狀況的演變,并且就分析結果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一、江蘇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分析
隨著江蘇省城鎮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全省消費總支出不斷增加。江蘇省人均消費支出從2000年的5 323.18增長到2008年的11 977.55①,平均增長率達到了10.67% 。城鎮居民單項消費支出的絕對額也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家庭設備與雜項年均增長率較低,分別為2.73%和3.93%;食品與衣著的年均增長率都在9.3%左右;居住與醫療保健的年均增長率較高,分別為11.2%和11.22%;而教育與文娛以及交通通訊年均增長率高達12.33%與16.19%,充分說明近年來江蘇省城鎮居民對教育娛樂文化服務和交通通訊消費的偏好。
從消費比率變化趨勢方面看,食品、衣著和家庭設備及服務支出呈下降趨勢(詳見表2)。其中,食品類消費在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在2000—2002年度持續下降;2003年的 “非典”使得人們對于食品質量和安全要求更高,因此該指標有所回升;2004年以后其開始繼續下降;而2007年度禽流感的風靡及2008年度金融危機的發生使得食品消費比例微度回升。衣著類消費處于持續微小變動之中,但相對比例沒有較大變化,其比例在2001—2004年間不斷下降,2005年到達一個較高點,這是由于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衣服的要求不止停留在保暖階段,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舒適、美觀;城鎮居民對于家用設備消費自2002年到2003年較大幅度的下降之后一直持續在一個較穩定的低水平,但所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明顯呈下降趨勢;在2004年后,支出比重保持穩定,這說明城鎮居民家庭中耐用品消費特別是購買耐用消費品支出增長勢頭逐年減緩。
同時,從表2知江蘇省的居住類消費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醫療、交通和文教類消費的相對比率增長顯著。醫療消費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說明江蘇省的醫療體系逐漸完善。交通和教育及文化娛樂類費用呈現穩定的較快的增長,這表明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居民對醫療保健和文教服務有了較高的要求。
但是,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 2008年各類消費相對比率的走勢和總體走勢并不一致,不過,從總體來看,隨著江蘇的經濟發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食品類消費在總支出中呈現下降的趨勢,而交通通訊和教育及文娛服務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城鎮居民在滿足最基本的吃、住等方面的需求后,開始向較為高級的“行”與“玩”方面的需求進發。
二、江蘇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實證分析
(一)邊際消費傾向
1. 線性支出系統需求函數模型(ELES),主要是它的擴展形式,即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需求函數模型(ELES),是一類經濟意義清楚,具有廣泛應用價值的需求函數模型。
1954年英國計量經濟學家R.Stone提出了線性支出系統需求函數,其基本形式:
qi=ri+(V-pjrj) i=1,2,…,nj=1,2,…n(1)
其中qi為對第i種商品的需求,ri為對第i種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1,…,pi,…,pn為各種商品的價格,V為總預算,bi為邊際預算份額。
此模型的經濟意義是,對第i種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兩部分之和。第一部分為基本需求量,即維持基本生活所必須的;第二部分為總預算扣除對所有商品的基本支出后剩余部分中愿意用于對第i種商品的需求,與消費者偏好有關。
由于此模型中的總預算是對所有商品的需求支出之和,是內生變量,無法外生給出,使得模型難以估計,為了克服模型的困難,1973年Liuch對LES模型做了兩點修改,提出了擴展的線性支出系統即ELES模型,以收入代替總預算 ;將邊際預算份額改為邊際消費傾向,即:
qi=ri+(I-pjrj) i=1,2,…,nj=1,2,…n(2)
其中:rj>00≤bi<1bi<11-bi為邊際儲蓄傾向
將(2)式寫成
piqi=piri+bi(I-jrj) i=1,2,…,nj=1,2,…n(3)
令Vi=piqi即第i種商品的消費支出額, ai=piri-bipjrj
將(3)式寫成
Vi=ai+biI(4)
消費支出結構模型可以表示為Vi=ai+biI+μ ai和bi待估參數,μi為隨機干擾項。
(4)式為一元線性方程,利用時間序列數據,并且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分析,即可求得ai、bi的估計值。
由(3)、(4)得:
piqi=ai+bi∑ai/(1-∑bi)
(二).邊際消費傾向的計算及分析
應用2000-2008年江蘇省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數據,借助Statas軟件中的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求得(3)式中的ai、bi值,并據此求出城鎮居民對于各類商品或者服務的基本需求支出piqi,整理結果得表3。
從表3可知,2000—2008年間,江蘇省城鎮居民的總邊際消費傾向為0.57,即城鎮居民將新增收入的57%用于生活的消費支出。不夠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相對落后的消費意識導致城鎮居民總的邊際消費傾向較低。首先,江蘇省城鎮居民在食品方面的邊際消費傾向仍舊較高,達到0.19,即收入每增加1元,用于食品的消費就有0.19元,此數據表明目前江蘇省城鎮居民的消費對于飲食質量比較注重。教育與文化娛樂的邊際消費傾向位居第二,可知江蘇省作為一個教育大省,很重視人才培養;同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蘇省居民在滿足物質需要的前提下,精神生活也較為豐富,進一步顯示了江蘇省的發展狀況。交通和通訊的邊際消費傾向位列第三,為0.09,即新增收入中的9%用于增加交通和通訊的消費,這表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家庭用車和新型手機等通訊工具變為城鎮居民消費的熱點。其次是衣著、居住和醫療保健,分別為0.06、0.05和0.04,說明居民對于衣著的舒適度和樣式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居住和醫療保健方面的需求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最后是家用設備和雜項,分別為0.02和0.017,表明了耐用品消費尤其是傳統耐用品消費已經不再是人們消費的重點。
(三)需求彈性分析
根據2000—2008年度間江蘇省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各項消費支出數據,分別建立江蘇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食品、衣著、家用、醫療、文教、居住和雜項的模型。這里所選用的模型為:
lnCi=αi+βilnYt+εi (5)
其中,Ci是指第t年城鎮居民用于第i項商品或服務的人均消費支出額,Yt表示第t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βi為各項消費支出彈性。
βi=dlnCi/dlnYt=(dCi/Ci) /(dYt/Yt) (6)
利用Stata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求得(5)式模型中的βi的估計值,并對結果進行整理(見表4)。表4 中的結果除個別參數沒有通過檢驗(家用設備和雜項的擬合優度較低外),其余各項消費支出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均在0.84以上,以上結果說明方程擬合的結果較好;在5%的置信度下,F檢驗都能通過,說明回歸方程是顯著的;t統計值在5%的置信度條件下也都能通過檢驗,說明各項消費支出回歸方程的參數βi估計值是顯著的。因此,我們可以將表3中的數據作為參考。由數據可知,交通通訊和文教的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表明城鎮居民對交通通訊的需求量的增長率大于收入的增長率,對于教育及文娛服務等需求也是如此,這反映出以上兩大類項目成為居民消費的熱點。醫療的需求收入彈性較高,為0.96,說明城鎮居民對于身體健康比較關心。衣著與居住的需求收入彈性都接近0.9 ,略小于1,說明城鎮居民用于這些項目的消費支出增長潛力較大。最后,家用設備及和雜項商品及服務的需求收入彈性較小,說明城鎮居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家用設備及服務和雜項商品及服務的消費較少。這與第二部分分析的結果是相一致的。
三、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的分析可知,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江蘇省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顯著的提高。江蘇省城鎮居民的食品、居住及家庭設備用品在消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居民在滿足吃、用的同時,對于食品的質量、家用設備用品的檔次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衣著類消費比例先下降后上升,相對比例并無太大的變化,充分反映出居民對于衣著的舒適度、美觀度等品質方面的要求有所提高。江蘇省城鎮居民在教育及文娛、交通與通訊和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比例上升幅度較為明顯。即城鎮居民在滿足吃、穿、用的基本需求后,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豐富、培養子女、出行的方便及滿足程度以及家人的身體健康。其中,教育及文娛和交通通訊的收入需求彈性都大于1,反映出文娛及交通通訊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為進一步提高江蘇省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促進居民消費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本文就實證研究的結果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議:
首先,提高社會保障制度的可靠性和福利制度的完善性是促使居民消費水平提高的關鍵性因素。中國居民都有儲蓄的邏輯和思想,主要是由于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并不完善,如果社會保障制度有所完善,將從根本上去除居民的憂慮,使得消費傾向便會有所提高。在保障體系方面,應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各類保險,盡可能在提高人們安心程度、促進消費增長的同時對勞動就業等社會經濟問題產生正面效應。
其次,江蘇省應注重基本生活消費品產業的發展,調整食品、衣著和家庭設備用品的結構,發展更高層次和質量的消費。食品方面注重保健、營養、質量、風味、方便等附加價值,而非僅僅停留于“飽”的階段;衣著生產方面,注重衣服的美觀度、舒適度等品質,提高衣著的檔次,并可以針對不同人的差異需求為其打造個性化衣飾;家用設備方面,基本的需求市場已經達到飽和,該行業所要做的就是不斷開發新穎、功能獨特的新型產品,滿足人們對新型產品的需求。
再次,江蘇省應該繼續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加強對醫療行業監督、管制力度,防止藥價、醫療費虛高現象,切實減輕人民醫療負擔。同時,重視江蘇省城鎮居民在教育及文娛和交通通訊方面的強大的需求。針對文教方面,江蘇省應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要著重發展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相關的產業,如文化、教育、體育、旅游等產業,讓服務轉變為消費的重要方面。這是形成新的經濟格局的一項戰略措施,也是滿足消費需要、提高消費質量、促進消費結構合理化、消費擴展的基礎。針對交通通訊方面的需求,除服務產品以外,應該鼓勵本省的車輛行業、手機等通訊設備的發展。
最后,構建良好的消費環境,并且倡導先進的消費理念。江蘇省在消費領域還存在較多的制約因素,如消費貸款限制等等,因此必須合理調整相關消費政策、管理政策等,抓住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提高居民的購買力,推動消費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同時,鼓勵市場參與者的公平競爭,鼓勵、引導合理的消費行為,倡導先進的消費觀念,也是提高消費水平的重要方面。
參考文獻:
[1] 劉黎清,肖佳印.浙江省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析[J].經濟縱橫,2005,(2):83-85.
[2] 張蕊,田澎.中國城鎮居民10 年消費結構變化實證研究[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2005,27(2):151-156.
[3] 陳小春.四川省城鎮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實證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12):4-5.
[4] 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urban resi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the ELES model empirical study
ZHOU Lu
(Economy and management college,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189,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ype is from the consumer shift to export-oriented,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ve increasingly shown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which is the urgent need of Jiangsu also an important region in transition. Jiangsu province on the consumption level of urban residents and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use ELES model, using measurement methods, urban resid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demand income elasticity carried out empirical research, analysis, made the releva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urban residents; ELES model;boundary consumption tendency; demand income elastic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