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目的和核心,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要始終圍繞這一價值目標,在這一價值目標指導下進行,不斷向這一最高價值目標前進。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7-0202-02
黨的十七大報告界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既包括作為實踐創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又包括作為理論創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經過半個世紀的實踐和探索,對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和中國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形成的系統的認識,主要回答了 “怎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問題,但是為了更堅定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我們還必須搞清楚“為什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是什么?1894年3月,意大利社會黨人朱·卡內帕請求恩格斯為即將出版的《新紀元》周刊找一段題詞,用簡短的字句來表達社會主義新紀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回信中說:“除了《共產黨宣言》中的下面這句話(意大利文刊物《社會評論》第35頁),我再也找不出合適的了: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 由此可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最高價值目標。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發展社會主義的終極目的,也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最高價值目標。
一、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
(一)闡明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
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作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人的生存與發展狀態的本質規定,主要是指每一個現實的人擺脫和超越各種內在的和外在的限制與束縛,從而在關系、能力、素質與個性等諸方面所獲得普遍提高與協調發展的過程和境界。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即“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2] 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人的社會關系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能力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需要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素質的自由全面發展。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社會關系的發展程度決定著人的本質的實現程度,決定著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實現程度。他認為,“個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設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現實關系和觀念關系的全面性”[3],“社會關系實際上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4] ,“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和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的自由” [5] ,意即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在社會關系中才能實現。
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中最重要的價值目標。它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 [5], 人的活動的廣度和深度取決于人自身的能力,同時又促進發展著這個能力。在人的諸多能力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勞動能力。人的勞動能力主要指人的體力和智力。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我們把勞動力或勞動能力,理解為人的身體,即活動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3] 體力和智力的統一發展是人的其他方面能力發展的基礎。其次人的能力體現為人的認識能力。認識能力包括感覺能力和思維能力,他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在實踐活動全面性的基礎上,人的認識能力也必將全面發展。再次人的能力的發展還體現為審美能力的發展。馬克思看到了人的藝術創造力與現實物質生活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對立,并致力于消除它。他所設想的未來社會,是按照“美的規律”進行生產的社會,這種社會中的新人,則是具有高度審美能力的人。
人的需要的全面發展在馬克思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中占有重要地位。馬克思曾指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是人之所以從事勞動創造和各種活動的動力與內在必然性。人的發展的內在根據就是人的需要的不斷豐富:從片面到全面的需要,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需要,從利己的需要到充實人的本質力量的需要,體現出人的全面發展的漸進過程。馬克思曾說過:“培養社會的人的一切屬性,并把他作為具有盡可能豐富的屬性和聯系的人,因而具有盡可能廣泛需要的人生產出來。” [6] 即培養人的盡可能廣泛的需要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也即在某種意義上說,人的盡可能廣泛需要的產生和滿足,也即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提出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兩個階段
在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占有”和人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他告訴我們,實現人類解放必然經歷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步是實現人對自己本質的全面占有,第二步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他從自己所處的社會歷史出發,論述最多的是“人對自己本質的全面占有”。其談論人的全面發展主要是對共產主義而言的,這是基于人民已經當家做主,已基本占有了人的本質,因為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 [7] 。所以,需要面對的則是如何建設一個更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
(三)初步回答了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條件和途徑
馬克思認為,首先,生產力的巨大增長和高度發展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生產力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況,并且規定和制約著人自身的發展水平和程度。“當人們還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質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應的時候,人們就根本不能獲得解放?!?[6] 只有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條件下,生產力的總和才可能為社會所占有,社會財富才可能從支配人的異己力量變為被每個人所支配的力量,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其次,消滅階級、私有制和不合理的社會分工,建立和完善新的公有制及社會關系,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作為積極揚棄私有財產的馬克思主義,是人的一切感覺和特性的徹底解放。最后,實現的根本途徑是教育及其與生產等社會實踐的結合。無論是人的能力和個性自由的全面發展,還是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都只能在實踐中實現。生產勞動與教育相結合不僅可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且可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二、在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理論指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1.大力發展生產力,變革生產關系,不斷培養、豐富人的需要,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深化體制改革。首先,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其次,要加快政治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再次,要解決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深層次矛盾: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
2.樹立科學發展觀,逐步轉變“以物為本”的傳統發展模式,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促進最廣大人民群眾的自由與全面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容更加豐富,體現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一是盡快地使全國人民都過上更加寬裕的小康生活,并不斷向更高水平前進。二是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和偉大創造精神,行使充分的民主權利,構建更加和諧的社會關系。這是人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獲得自由的體現,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升華。三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展。這是人在精神生活中獲得自由的體現,是人的全面發展的較高層次。四是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這是人的“類存在”的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最高層次。
3.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指適應時代、社會需要和個人自由全面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教育,是真正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體現科教興國精神實質的高水平教育。在中國現階段,推進素質教育,就意味著要不斷進行教育創新,通過教育創新,去努力創造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的良好教育環境和社會環境,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實現全面發展。實施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滿足全體學生的基本的學習要求,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提高國民的整體教育水準。推行素質教育要推進學生德、智、體、美的融合性、滲透性發展,并要突出強調思想政治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731.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23-12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34.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295-649.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0.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責任編輯 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