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西方現代產權制度理論的基礎上,剖析中國現代企業在產權制度改革上的不足,進一步探討在新經濟中,如何深化對國有產權制度的改革,塑造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又有活力的國有資產產權結構,以及充分認識私營企業在產權發展中的弊端,如何幫助私營企業引進先進的現代產權管理方式,打破現有的產權束縛,完善企業治理機制,發揮私營企業的巨大潛力。
關鍵詞:產權理論;產權改革;中國;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024-02
產權理論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理論之一,是解釋企業的本質,完善企業的治理機制,發展市場經濟等方面理論基礎。阿爾奇安(Alchian,1969) 把產權定義為“人們在資源稀缺的條件下使用資源的權利,或者說是人們使用資源的適當規則。”另外,德姆塞茨(Demsetz,1989) 認為,“產權是一種社會工具。它之所以有意義,就在于它使人們在與別人的交換中形成了合理的預期。產權的一個主要功能是為實現外部效應更大程度的內部化提供動力。”
一、現代產權理論概述
現代產權理論發端于西方發達國家在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其核心是20世紀30年代開始以美國經濟學家科斯為代表提出的產權理論。通過對正統微觀經濟學進行批判性思考,科斯1937年發表于倫敦經濟學院學報《經濟學家》上的著名論文《企業的性質》,指出市場機制在運行中存在磨擦,導致這種磨擦的主要因素是產權構造上的缺陷,因此克服磨擦的根本在于界定企業產權。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科斯系統地論述了產權的經濟作用,分析了產權的功能,特別考察了產權結構對于降低社會成本,克服諸如外在性等市場失靈的關鍵性作用,從而使產權制度作為保障資源配置有效性的必要條件。因此,科斯定理提出,只要產權是明確的,并且交易成本為零或足夠小,則無論在開始時將產權賦予誰,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
產權的明確賦予產權所有者剩余價值的占有權,而剩余利潤占有是對企業所有者和控制者的基本激勵。產權歸屬私人后,就產生了排他性,可以保證資產以及由資產而生的利益能夠不被他人包括國家所占。
二、中國企業所存弊端以及相應的產權制度構建
自從中國于20世紀70年代末進行改革開放,并于20世紀90年代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由于產權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國有企業面臨生產效率低下,權、責、利不對導致的代理成本和國有資產在產權改革過程中大量流失等問題;私營企業也因為產權單一,沒能引進先進的管理方式和市場發展的不完善而導致無法充分發展。
(一)國有企業傳統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
1.責任、權利、義務界定不清晰,導致過高的代理成本。國有企業資產的所有權歸屬于國家或集體,日常的管理活動卻是由不擁有產權或只擁有非常少的產權的企業管理者完成。資產所有權與管理權的分開必然導致代理成本,又由于其中間隔了三層代理關系:國家或集體、政府官員,企業領導。國家或集體對資產剩余價值的索取權,但卻不可能直接進行管理,而管理者并非產權所有者,因此其對企業投資虧損也不用承擔任何財產責任,企業經營業績的好壞對他們的激勵作用非常不明顯,導致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責、權、利的不對稱。
2.國有企業產權關系不明確。資產屬于任何人也意味著資產不屬于任何一個人,因此國有企業也被認為是無主財產或所有者缺失的組織。由于傳統國有企業的產權主體不到位,另外資產的占有與使用具有無償性,各地區、各部門政府作為國有資產的代表者,力求使得國有資產占有最大化,對國有資產盲目配置擴張,造成資產配置上的極大浪費。
3.許多國有企業并非真正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而是作為政府經濟職能的行使手段之一。由于政府與國有企業之間相互支撐的關系,政府為當地國有企業提供一定的地域保護,國有企業作為當地龍頭產業為政府提供高稅收,國有企業無法擺脫對政府的依賴,也就無法通過完全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提高效率。政府也因此常以行政手段干預企業,使企業的發展符合當地政府的特殊利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對一些國有資產的責權不明,也限制了國有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潛力與效率。
(二)國有企業現代產權制度的建立
1.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切實施行現代企業治理制度。明晰國有企業的責、權、義,完善國有企業內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建設,明確各個部門的具體職責。同時,發揮黨委、工會、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同時對國有企業的日常管理活動進行監督管理。發揮國資委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的職責的作用,嚴防出現國有資產福利攫取的問題,防止管理者侵害資產所有者權益,國資委必須對國有資產損失承擔法律規定的責任。
2.引入市場競爭,鼓勵國有企業參與到市場經濟中,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根據超產權理論,企業效益與市場競爭程度正相關,市場競爭越是激烈,企業提高效率的努力程度就越高。因此,企業產權機制只有在競爭條件下才能發揮作用、通過競爭牽動產權從而提高企業績效。在市場競爭中,讓一些小型的技術設備落后的國有企業,或是虧損嚴重的和不適合國民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型甚至是大型國有企業能被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兼并收購或者直接淘汰。要重視企業的績效,發揮市場配置稀有資源的能力,使資源能及時流向能獲得高收益的領域。
3.完善健全的產權交易市場,使得國有產權可以自由流動和交易,達到投資主體和產權多元化。國有大型企業除了個別必須全額控股的以外,可以采取國有資本控股、參股或相對控股的方式參與企業的資本構成,因此改變國有企業股權過度集中的現狀,培育多種形式的持股主體。現代化的產權交易市場可以通過拍賣、收購、投資參股等多種方式進行國有產權的流動與交易。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通過外部完善的市場體系和內部減輕的組織結構可以約束企業內部人的行為,促進企業內部治理。
(三)私營企業產權制度的弊端
1.私有產權實施和保護的成本較高。西方經濟學建立的基礎之一是私人產權不僅是明確的,而且還要受到保護,只有這樣產權才能激勵其所有者將外部成本內部化,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中國私營企業產權是明確的,但是由于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干預手段,政府在市場運作中的強勢地位,使得企業產權能否得到確切的保護受到了質疑。
2.私營企業產權單一、經濟組織形式的選擇上受到一定的制約。私營企業產權單一,企業產權同企業主個人資產混在一起,形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產權不清,解決不了家族經營的弊端。如果企業股權過分集中,最終會因為私營企業主權力缺乏制約而導致專制和決策失誤。中國的私營企業具有明晰的產權,但是在經濟組織形式的選擇上還受到諸多限制。據統計,中國3/4的私營企業采用了家族式組織,封閉的產權不利于企業的整體發展。
3.中國私營企業的發展在融資形式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首先,在銀行貸款方面,近年來中國四大國有銀行貸款的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三資企業等等,私營企業常常面臨貸款難的困境,限制了私營企業的投資與發展。其次,私營企業的上市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私營企業很難通過直接融資得到資金,當然這也是由于中國證券市場,資本市場起步慢,發展仍受限制造成的。中國的個人資產都以銀行儲蓄存款的形式持有,由于缺少適當的經濟組織形式,并且由于政府對民間投資還有諸多限制,這部分很可觀的民間資本一直沒能被很好的加以利用。
(四)私營企業現代產權改革對策
1.保護私有產權,建立完善的產權制度。在治理信用缺失的對策研究方面,完善的產權制度是建立良好信用制度的基礎。通過建立完善的產權制度促使企業誠信經營、增強市場的透明度和競爭公平性、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乃是治本之策。只有產權明晰,企業才有追求長遠利益的動力,只有追求長遠利益者才會講誠信。加強信用建設核心是要形成市場主體的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成本,通過保護私有產權,免去私有產權所有者的顧慮,激勵其積極參加市場活動,也能很好的制約政府的過分干預。
2.發展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逐步在私營企業中推行股份制。股份制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重要標志,資本的社會化可以使私營企業將資本、管理和技術很好的整合,形成合理的治理結構。 股份制的改革不但提高了私營企業的融資能力,使投資主體多元化,還能增強企業治理的規范性。在此之前首要的是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從創業投資到產業化階段到成熟市場化階段都能有完善的資本市場提供充足的資金與管理支持,以及可以在不同層次的市場共同分擔風險。
參考文獻:
[1]王明珠.現代產權理論與中國產權制度特征探析[J].商場現代化,2008,(12):250-251.
[2]白暴力.產權理論與產權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5,(2):5-6.
[3]白暴力.建立現代產權制度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J].高校理論戰線,2009,(6):8-11.
Property Right Reform of Chinese Enterprises
DENG Dian-ya1,LIN Xiao-lin2
(1.Financ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2.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 In the West the modern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 system,based on analysis of China’s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reform on the lack of property rights,and further explore the new economy,how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s system,create line with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dynamic state-owned assets,ownership structure,as well as ful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buses,how to help the private sector to introduce advanced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odern property rights,breaking the shackles of the existing property rights,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play a great potential of the private sector.
Key words: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property rights reform;China;enterprise[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