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濟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經濟發展與金融穩定的關系問題一直是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重大問題。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正相關關系,即: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是金融穩定的基礎,而金融穩定事關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穩定。經濟金融運行中的潛在風險猶如大堤中的“蟻穴”,不可小視!它既是影響一個地區,乃至整個國家經濟金融良性互動發展的“桎梏”,也是產生金融不穩定的源頭,務必引起高度重視。據此,以甘肅省平涼市為個案,對其2009年的經濟金融發展與金融穩定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對其正面效應進行了高度概括,對其潛在風險進行了深入剖析,旨在查找存在問題,提出應對措施,前移防范關口,確保金融穩定,力促經濟金融良性互動、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經濟金融運行;風險隱患;相關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5-0062-02
一、平涼市經濟金融運行中的潛在風險對金融穩定的負面影響因素分析
(一)經濟運行四大問題值得關注,宏觀調控應對措施尚需跟進
通過深入分析,2009年平涼市經濟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經濟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還不穩固,結構調整的任務非常繁重;農村優勢產業仍處在爬坡提升階段,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改善城鄉基礎設施的任務十分艱巨;企業發展、產業開發中資金、人才等瓶頸制約還未得到有效破解;就業、再就業和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壓力依然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工業經濟效益持續下滑。相當一部分企業由于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下降而壓縮生產規模、降低經營成本,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減弱,未來經營形勢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信貸風險增加,企業投資信心不足。二是部分項目建設銜接渠道不暢,制約了信貸資金的及時跟進。三是制度和產品創新不足,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仍然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銀企信息溝通機制和中小企業擔保機制,使傳統的信貸產品不能完全滿足中小企業多元化發展的融資需求。四是地方政府融資規模快速增長,未來償債能力明顯不足。據統計,至2009年末,僅市級政府債務累計已達5.86億元,是當年市級地方財政收入的2.6倍,償債率高達265%,使銀行貸款潛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二)金融運行五大問題較為突出,金融服務質量效率亟待強化
2009年度,平涼市金融運行總體情況良好,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仍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突出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
1.貸款質量有所下行,不良貸款壓降難度大。從統計資料來看,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比雖然較年初有所下降,但主要是由于新增貸款的稀釋,不良貸款占比依然高達11.2%,高于全省6.1個百分點。貸款質量總體趨勢呈下行態勢,向下遷徙率為7.2%。
2.貸款投放高度集中,大客戶潛在風險隱患。全市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貸款主要集中于煤炭、電力行業,兩大行業貸款余額高達53.48億元,占其貸款總額的65.3%。其中:工行、中行、建行最大單家客戶占比與最大十家客戶占比分別超過監管標準值26.6個和42.4個百分點;工行、中行、建行煤電企業貸款占本行貸款的比例分別為85.4%、90.6%和47.7%。而華能平涼發電公司由于發電量下滑,煤炭平均價格回漲,發電負荷較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使該公司2009年經營虧損2.7億元,同比多虧2.3億元,且全市電力行業已產生不良貸款2.17億元,其中:關注貸款2億元,占比92.17%,風險苗頭已經顯現。大客戶貸款持續增加,風險控制難度進一步加大,務必引起高度重視。相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依然突出;新增個人貸款僅占26%;貸款投向依舊單一,貸款結構仍需調整。
3.國有商業銀行盈利空間收縮,法人機構利潤增幅較小。2009年,全市商業銀行利差進一步收窄,并且給大企業的貸款利率執行下浮利率,雖然貸款持續大幅增長,但貸款利息收入增幅緩慢。如: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同比增長了20.2%,貸款利息收入同比卻下降了5.3%,利潤增加僅靠系統內上存資金和中間業務收入等資產減值回撥因素,如果剔除這一因素,則其盈利增幅較小。另外,平涼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法人金融機構利潤同比分別增加了5.8%和4.1%,增幅總體偏低。
4.關注類貸款有所上升,房地產貸款隱患凸顯。從統計資料來看,至2009年末,全市銀行業金融機構關注類貸款余額為8.2億元,較年初增長39.8%,其中:房地產業關注類貸款余額為9 164萬元,較年初增長9.15倍,次級類貸款和可疑類貸款分別增長1.8倍和5%;房地產業不良貸款較年初增長25.4%,高于全部不良貸款增長率16.6個百分點,房地產業貸款風險隱患明顯上升。
5.村鎮銀行業務發展不穩定,經營困難重重。至2009年末,平涼市匯通、成紀兩家村鎮銀行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為5 052萬元和3 224萬元,較年初分別增加2 002萬元和1 947萬元,分別增長65.64%和1.53倍,各項存款同比減少1 048萬元、下降34.36%,各項貸款同比增加669萬元、增長52.35%。但由于其屬于新型金融機構,社會各界認知度不高、市場占有率偏低、結算匯路不暢通、金融產品較單一、“黃金客戶”很稀缺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使其業務發展起伏較大、困難較多。
二、對維護金融穩定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集中有效信貸資金,積極支持重點項目
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準確判斷形勢,不斷提高信貸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把握信貸支持的節奏、重點和力度;要保證中央投資項目和全省重點項目配套貸款及時到位,有效發揮投資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積極籌措信貸資金,重點支持平定高速、平西鐵路、崇信電廠、大柳煤礦、60萬噸煤制甲醇、海螺水泥、西氣東輸二線工程、平涼支線機場等重大項目建設;繼續支持全市規劃實施的地震災后重建項目、農戶自建住房、危房改造和城鎮棚戶區改造等。
(二)創新金融服務方式,破解中小企業貸款難題
各金融機構要充分發揮其中小企業信貸專營機構的職能作用,積極應用和創新中小企業信貸產品,認真落實與中小企業簽約項目的貸款資金,扶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同時,要發揮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靈活、機動的作用,深入調查研究,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資金需求,著力破解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三)創新理財信貸產品,努力擴大盈利渠道
各級金融機構要在進一步加大對符合貸款條件的自住房、汽車、耐用消費品、旅游消費等信貸支持的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努力做好“家電下鄉”、“電腦下鄉”、“汽車下鄉”等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為農民群眾擴大消費提供融資便利。同時,要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潛心研究市場動向,拓展理財產品種類,針對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積極營銷風險、收益、流動性相匹配的適銷對路產品,引導客戶規避風險,切實增加中間業務收入,努力擴大盈利渠道。
(四)落實各項政策規定,全面提升支農水平
各級農村金融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上級行《關于大力支持農村流通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五年規劃及指導意見》等有關文件精神,加大對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的信貸支持,積極支持農業產業化和特色產業發展;推廣郵政儲蓄銀行信用村鎮建設,發揮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作用,大力拓展農村小額信貸業務;積極開展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的金融服務工作,探索開辦林權抵押貸款、林農小額信用貸款和林農聯保貸款等業務,支持農戶發展“綠色經濟”,切實加大對三農經濟的有效信貸投入。
(五)拓展貸款投放渠道,積極扶持弱勢群體
各級金融機構要全面領會、靈活運用黨和國家有關金融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零就業家庭就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緊密結合工作實際,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積極改進工作方式,努力簡化工作程序,有效降低信貸門檻,不斷創新擔保方式,充分發揮小額擔保貸款對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積極作用,全力滿足弱勢群體生產生活合理的信貸資金需求。
(六)切實加強貸款管理,有效規避信貸風險
一是加強貸前調查,優化貸款結構。各級金融機構對所有申請貸款的客戶、項目要認真進行篩選、歸類,對優質客戶、重大項目、民生工程和弱勢群體要重點支持,確保涉農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的增速增量,實施綠色信貸,發展低碳經濟,大力支持全市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注重貸款結構調整,嚴防貸款“壘大戶”,根據行業布局和實體經濟的有效需求與審慎標準,把握貸款投向與節奏,實現貸款行業投放合理與逐季投放均衡有機結合,從源頭上切實防范貸款風險。二是加強貸中管理,嚴格執行制度。要加強行業自律,全面落實各項信貸管理制度,嚴把貸款投放關,確保信貸資金“病從口入”。三是加強貸后管理,嚴控信貸風險。要及時加強貸款跟蹤檢查,落實“誰放貸、誰負責”的原則,隨時發現隱患,采取有效措施。同時,銀監部門要切實加大現場檢查與非現場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問題,限期整改落實,努力將信貸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四是加大不良貸款“雙降”力度,有效盤活信貸資金。要采取集中清收、抵押物變現、依法收貸清息、資產剝離等有效措施,切實加大不良貸款清收力度,著力保全銀行信貸資產。五是健全完善信貸風險預警監控機制,準確掌握客戶信息,適時把握第一還款來源,切實做好貸款防控工作,堅持審慎、穩健的經營發展戰略,不斷提高信貸風險預警監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