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學全面實行新課標的形勢下,提出語文教學在培養學生寫作能力方面,應該更加注重觀察和閱讀的作用。觀察生活是寫作的基礎,使學生在寫作時有話可寫。閱讀是學生收集素材、培養語感的直接手段,對學生的寫作更是至關重要。在全面實行“新課標”的形勢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更要注重觀察、閱讀與寫作的交互性。
關鍵詞:作文教學;觀察法;閱讀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3-0235-02
在語文教學中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即觀察、閱讀與寫作的脫節。而在新課程的語文教學觀下,將閱讀、觀察和寫作較好的結合起來,讓閱讀、觀察更好地服務于寫作,同時讓寫作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就成了中學語文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在全面實行“新課標”的形勢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更要注重觀察、閱讀與寫作的交互性。新課標本著“面向21世紀,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指導思想,對高中語文新大綱也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在教材編寫體例上,一改過去將閱讀與寫作混合編排的格局,將閱讀與寫作分編,使其成為中學課本中兩個相互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注重閱讀、觀察與寫作的交互性。
一、觀察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
1.觀察是寫作的基礎
近幾年來,以全國各省市的語文科命題看來,遵循了新課改的理念,對于促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注重了閱讀的覆蓋性,體現了作文的實踐性,不偏不怪,讓學生有話可說,有字可寫。只要平時多觀察、多讀書、勤練筆,就一定能取得較高的成績,因此,表明了觀察閱讀和練筆在平時教學中的重要性。
就山東省2009年的作文命題“見證”來說,不論考生選擇哪一種寫作題材和方式,只要考生關注了國內外發生的大事,或者讀過較多的歷史性書籍,從現實或者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中感悟某種積極向上的意義,提煉出時代的價值,然后確立符合正確的價值觀的主題,那該作文就一定主題鮮明,確保不會離題。進一步說,如果結構合理、材料充實、行文流暢、語言豐富感人的話,那么這樣的作文一定會得高分。
在平日里教師首先要有意地培養學生觀察生活、關注社會,為自己作文搜集豐富的素材,在作文中才可能有話可說。同時,要多閱讀,抓住一切顯性時間和隱性時間,讀書看報,在豐富語言同時可以從中收集素材,然后指導學生寫什么,怎么寫,使學生有東西可寫,寫出真情、真話、佳作。
2.閱讀的意義
閱讀是讀者通過感知書面語言材料,進而通過對所感知的書面語言材料進行編碼、重組、解析、破譯,再現作者借助語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強調閱讀主體運用分解、剝離手段,對閱讀對象的信息進行識別區分、判定、篩選、組合,達到正確感悟的效果。閱讀又分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在這里重點談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沒有帆,也就是沒有風。閱讀就是獨立地在知識海洋里航行。”可見,閱讀對于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師的一大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在課內外閱讀中進行積累并使運用積累經常化、日常化,使學生掌握有效地積累和運用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積累和運用的習慣,讓學生從有意識地到自如地驅遣積累表現自己的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的積累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二、結合觀察和閱讀進行寫作練習的方法
中學生畢竟課務繁重、時間有限,如何在現有的情況下,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更有效率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題。若能將觀察、閱讀與作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進行練筆,效果會很明顯。可以在學生理解、領悟課文的基礎上,保證教學主題的統一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理解運用可謂是相得益彰。
1. 仿寫、改寫、簡寫和擴寫
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文既久,自然純熟。”我們教材中所選的課文大多數是名篇佳作,教師要就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語言運用、表達方式等在課內給予點拔,課外閱讀中給予引導,鼓勵學生進行仿寫、改寫、簡寫和擴寫。
2.寫觀察日記和讀后感
仿寫、改寫、簡寫和擴寫是建立在已有的文學素材之上的再次加工,而寫觀察日記和讀后感是建立在平日的觀察和閱讀基礎上的獨立創造,是一種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好方法。將平時有意和無意觀察到的人、事、物寫成片段,作文時就有了素材,這不僅能夠強化觀察和閱讀的效果,如果養成習慣,還能從反方向促進學生善于觀察、勤于讀書的習慣。
課內能留給學生的時間畢竟有限,而“語文70%的所得在課外”(葉圣陶語),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更重要的是借助課文練筆的訓練,培養學生養成一種“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從而將之拓展成為“閱讀練筆”,乃至“生活練筆”,如此,我們的語文教學就能事半功倍了。
三、正確處理觀察、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單純的閱讀和單純的寫作在中學生的學習實踐中是不可能的,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都可以說是為寫作服務,而寫作則是閱讀水平的檢驗。在中學生的課堂教學,將寫作同閱讀結合起來,無疑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內涵。
l.教材編排宏觀調控
對閱讀與寫作教學分離的現象,教材的編寫者應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在教材的編排上進行科學的思考、合理的調配。在一個或幾個單元的后面編一篇語文基礎(或寫作指導)知識,布置一次作文訓練,這樣有利于學生將學到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或者在教材或教參前面加一個“教材使用說明”,闡明編寫意圖和使用指導意見,這樣,教與學雙方都會明確教學重點,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
2.教學過程微觀把握
要使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緊密地結合,最主要的還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的把握。教師除了提高這方面的認識外,還要將寫作知識的傳授與感悟貫穿于課文的教學之中,小到講一詞一句,大到分析文章主旨、表達方式和寫作特點,都不忘寫作的指導。學生在這點點滴滴、持之以恒的學習中,會逐步地積累起大量的作文知識和寫作技巧,這比集中起來大量地單純地講作文指導的效果要強得多。
3.考核檢測二者兼顧
從目前憑高考成績決定學生是否能進入大學深造的情況來看,高考不可避免,學校教師自然會注重高考成績。為了使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水平同時得到提高,除了在教學中重視閱讀與寫作的緊密結合外,還要將這一結合體現到各種考核、檢測乃至會考、高考之中。在各類考試命題時,要精心設計閱讀與寫作知識結合的試題,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平時對閱讀與寫作同時重視的積極性,也才能有效地促進語文課堂閱讀與寫作教學緊密結合,從根本意義上改變二者分離的局面。
要教會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觀察始于思,閱讀始于言,寫作始于物。觀察面對的是豐富而真實的生活,閱讀面對的是加工過的精神產品,而寫作面對的是如何將內心的感受用文字合情合理地表達,三者的結合需要一個長期培養的過程,這對語文教育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馬占元.觀察在作文教學中的意義[J].寧夏教育,2009,(9).
[2] 徐海芹.觀察與作文[J].作文教學研究,2005,(8) .
[3] 王雅梅.談作文教學中的觀察法[J].21世紀中學生作文,2009,(7) .
[4] 姚紹清.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讀寫一體化訓練的途徑舉隅[J].讀與寫,2007,(12) .
[5] 邢勇.閱讀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2010,(1) .
[6] 湛玉釗.試論新“課程標準”下的寫作教學[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1) .
Observa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WAN Xiu-juan
(No.1 high middle school,Chengyang district,Qingdao city,Qingdao 266108,China)
Abstract: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lesson at school, the situ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students to write, should be more attention to observe and read them. observe life is the basis of the students writing in writing if you have to write. reading is a student to collect material for multi-language flu of direct measures for writing is crucial. in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lass of the situ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in mor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bserve, reading and writing levels of interactivity.
Key words: composition teaching; observation method;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