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政執法雖然流動性強,可能存在處罰現場與收繳機構距離較遠,違法當事人如果屬異地管轄,收繳難以執行,當場罰款只限于50元,不足以懲戒違法行為等問題,但這都不能作為不執行罰繳分離制度的理由。此外,還要做好現場監督稽查,保證罰繳分離制度的實施。
關鍵詞:規范;運政執法;《行政許可法》
中圖分類號:D922.29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1-0145-02
在運政行政執法實踐中,在《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實施的今天,規范具體行政行為尤為重要,執法人員必須要注意“依據、證據、收據、憑據”,這是規范運政執法行為的關鍵。
一、執法要有依據
依據是指執法的依據,這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交通運政執法的基本前提。運政執法涉及面寬,情況復雜,要慎之又慎。
1.執法主體資格合法。運政管理機構實施交通運政執法的合法性毋庸置疑。《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出臺后,各級運政機構成為被法規授權的執法機構,可以以自身的名義實施執法,并自行對行政執法行為的后果承擔法律責任。但是應該明確,我們實施執法必須限定在法律、法規所設定的范圍內,不能超范圍執法,不能越權限執法。
2.行政處罰適用準確。一是做到“法無明文規定不罰”,做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依據必須明確,決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想象來認定處罰。二是做到行政處罰適用恰當,在決定給予哪種處罰時,必須恰如其分,不能含混其詞,隨意裁度。三是做到“一事不再罰”,對于某一違法行為,只能依法給予一次性處罰,不能處罰兩次或多次。先罰有效,后罰無效。
3.行政規范確有根據。執法不等于只是“執罰”,不僅包含用行政處罰的手段懲戒違者,而且也包含用行政規范的方式強制執法者依法辦事。運政執法的依據包括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規章等,包括客運、貨運、維修、駕培、運輸服務、單證收費等諸多方面,隨著交通運輸業法制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行政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執法行為得以全面規范。
二、處罰要有證據
證據是指行政處罰證據要足,行政處罰是國家制裁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既是保證行政法規得以遵守的保障條件,又是維護社會秩序和市場經濟秩序的必要手段。我們所實施的行政處罰,是針對行政管理相對人違反行政法規規章的行為的懲戒,因而我們在執法中必須以法律為準繩,以事實為依據,實施行政處罰必須證據確鑿。
強調處罰要有證據,最重要的是違法事實確鑿。一是處罰的前提必須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存在;二是有證據證明違法行事實的存在;三是證明違法事實的證據必須充分。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都不能認定為違法事實確鑿,都不能實施行政處罰。
強調處罰要有證據,是由于法規明確規定在運政執法實踐中必須調查取證。沒有調查就沒有取證,沒有證據就不能處罰。調查取證是行使處罰的必不可少的程序和步驟,而在實際操作中,雖經常應用一般程序,一些執法人員采取的卻是簡易辦法,他們草草制作詢問筆錄,認為只要當事人簽字認罰就行,不注重也較少開展收集證據、勘驗、鑒定等調查取證工作,這是極不規范的。而且,調查取證必須堅持全面、客觀、公正的原則,依法行政、決不能輕率認定。
強調處罰要有證據,還在于一是為了提高執法水平,保證執罰質量,防止處罰錯誤,避免罰及無辜;二是為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尊重申辯澄清,減少行政訴訟;三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法制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對運政執法的要求越來越高。處罰有據,這是我們運政執法必須遵循的原則。
三、罰款要有票據
票據是指收繳罰款要出具合法票據。我們在運政執法中,較多采用罰款這種行政處罰形式。依法實施罰款必須做到:
1.在思想上要認識到罰款是糾正和制止違法行為的處罰措施,而不是執法機構和執法人員斂財集資的手段;罰款只是一種處罰和懲戒手段,目的是糾正違法行為,制止違法現象,而不能為了罰款而罰款,一罰就是最高限;濫罰亂收是“三亂”發生和屢禁不止的根源所在,而濫用亂用罰款手段,不僅達不到制止違法之效,反而成為執法腐敗之患。
2.在工作制度上,必須做到罰款出具票據。這里所指票據,必須是省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而不能使用非法定票據。依法罰款開具法定收據是最基本的法定手續。罰款要有收據,本不該成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一些被罰者往往認為既不報銷,又不打算申訴,而不要收據。個別執法者利欲熏心,或是以各種理由濫罰強收,不給收據;或是要收據就多罰,不要收據則少罰;或是罰款不上繳,截留私分,以權謀錢,貪贓枉法,對這種敗壞行政執法隊伍聲譽的行為,必須嚴懲不貸,決不姑息。
3.在執法處罰程序時,必須做到罰繳分離。實行行政罰款決定與收繳罰款分離制度,是為了防止濫罰亂收等執法腐敗現象,這是對長期以來由行政處罰機關直接收取款帶來的弊端的一項根本性改革。解決亂罰款的關鍵是使罰款收入與作出和執行罰款決定的機關的經濟利益完全脫鉤。運政執法雖然流動性強,可能存在處罰現場與收繳機構距離較遠,違法當事人如果屬異地管轄,收繳難以執行,當場罰款只限于50元,不足以懲戒違法行為等問題,但這都不能作為不執行罰繳分離制度的理由。此外,還要做好現場監督稽查,保證罰繳分離制度的實施。
四、辦案要有憑據
憑據是指辦案、結案要使用法定文書。交通部《交通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中設定的十四種行政處罰文書,具體體現于交通行政執法的簡易程序、一般程序、聽證程序等全過程以及立案登記、調查取證、案由聽證、執行送達、結案處理等各個環節中。全套文書既是辦案的手續,也是備案的憑據。我們在辦理每一個案件實施處罰時,都必須有應對訴訟的準備。一旦訴諸法律,這些文書就是真實的見證,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和法律的洗煉。
文書資料作為憑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實際處罰辦案中,一些執法人員往往嫌填寫文書麻煩,甚至視案卷資料為多余。他們或者不注意各種文書的適用范圍,張冠李戴,使用不當;或者圖省事只填一個詢問筆錄了事;或者違反程序不填寫違法行為通知書就直接下達處罰決定書。更甚者執法幾年仍不得要領,有的干脆就沒用過文書;或者胡亂填寫,潦草難辨,涂改撕扯等等,從而使這些文書失去了憑據的作用。要知道,對文書的草率和不嚴肅,就是對執法者自己的輕率和不負責任。一旦法庭見真,吃虧敗訴的只能是自己。此類慘痛教訓已有多起,應該記取。
除十四種文書外,一些記載登記、文件圖片、案卷檔案等資料,都應當作為辦案憑據認真對待,搜集保全,整齊歸檔,對此切不可掉以輕心,馬虎敷衍。只要我們一絲不茍地從基礎工作做起,交通運政執法工作就一定能得以規范,執法水平就一定能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如果在運政執法行為中注重依據、證據、收據和憑據,就能規范具體行政行為,這既是交通運政執法的要求,也是執法相對人和廣大人民群眾愿望。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