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S-LM模型是西方宏觀經濟理論中的重要工具。目前的經濟體制和經濟發展水平,使中國的IS-LM曲線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存在和發揮作用的基礎。特殊的IS和LM曲線決定著中國在政策選擇時要重視宏觀經濟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要建立宏觀經濟政策得以發揮作用的經濟基礎,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輔配合關系,注重宏觀政策的調節配合方向。
關鍵詞:IS-LM模型;經濟基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市場經濟體制
中圖分類號:F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9-0003-03
IS-LM模型是考察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達到均衡時的宏觀模型,由反映產品市場均衡的IS曲線(意指在產品市場上投資I等于儲蓄S)和反映貨幣市場均衡的LM曲線(意指在貨幣市場上貨幣需求L等于貨幣供給M)構成,連接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關鍵變量是利率。該模型的基本思想是,貨幣市場的供求狀況決定利率,而利率的高低影響投資和消費,從而影響產品市場的均衡。IS-LM模型就是這兩個市場均衡的形象演示。
IS-LM模型中的I是指投資,S是指儲蓄,L是貨幣需求,M是貨幣供給。縱軸是利率,橫軸是產出。
在商品市場上,要決定收入,必須先決定利率,否則投資水平無法確定。而利率是由貨幣市場決定的,在貨幣市場上,如果不確定一個特定的收入水平,就無法確定貨幣需求,利率也就無法確定。這就出現了一個循環推論:利率依賴于收入,收入又依賴于利率。為解決這一循環推論的矛盾,凱恩斯的后繼者們把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結合起來,建立了商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模型:IS-LM模型。
在IS-LM模型中,政府購買、轉移支付、稅收、進出口等變動會引起IS曲線的移動;實際貨幣供給和需求的變化會引起LM曲線的移動。這些移動會引起均衡收入和利率的變動,所以,利用IS-LM模型可以簡單而又清晰的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一、財政政策效果分析
從IS-LM模型看,財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指政府收支變化(包括變動稅收、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等)使IS變動對總產出變動的影響。
1.在LM曲線不變時,IS曲線斜率的絕對值越大,即IS曲線越陡峭,則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化就越大,即財政政策效果越明顯。反之,IS曲線越平坦,則IS曲線移動時收入變化就越小,即財政政策效果越小。
這里存在一個擠出效應問題,擠出效應(crowding-out effect)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費或投資降低的效果。政府支出增加,物價上漲,實際貨幣供給減少,可用于投機目的的貨幣量減少,債券價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資減少,消費減少。通俗地講就是政府支出擠出了私人投資和消費。若投資對利率變動敏感,擠出效應越大,即IS曲線越平坦,擠出效應越大,財政政策效果越小;IS曲線越陡峭,擠出效應越小,政策效果越大。
影響擠出效應的因素有:(1)支出乘數的大小。乘數越大,擠出效應越大;反之越小。(2)貨幣需求對產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k越大,擠出效應越大;反之越小。(3)貨幣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h。h越大,擠出效應越小;反之越大。(4)投資需求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投資的利率系數越大,擠出效應越大;反之越小。
2.在IS曲線斜率不變時,LM曲線越陡峭,移動IS曲線時,收入變動越小,財政政策效果越小,擠出效應越大。反之則相反。
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則財政政策效果越大,貨幣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現一種IS曲線為垂直線而LM為水平線的情況,則財政政策將十分有效,而貨幣政策將完全無效。這種情況被稱為凱恩斯主義的極端情況。
二、貨幣政策效果分析
貨幣政策的效果是指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或減少對總需求的影響,如果增加貨幣供給能使國民收入有較大增加,則貨幣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則小。
1.貨幣政策效果因IS斜率而異,IS較陡時,貨幣政策效果較小;IS曲線平緩,貨幣政策效果大。
如上圖:作圖中IS曲線較平坦,右圖中IS曲線較陡峭。當貨幣供給增加導致LM曲線由LM0右移到LM1時,IS較陡時,國民收入增加較少,即貨幣政策效果較小;而IS曲線較平緩時,國民收入增加較多,即貨幣政策效果較大。這是因為,IS較陡,表示投資的利率系數較小,即投資對利率變動的敏感程度較差,因此,LM曲線由于貨幣供給增加而向右移動使利率下降時,投資不會增加很多,從而國民收入也不會有較大增加;反之,IS較平坦時,表示投資利率系數較大,因此,貨幣供給增加使利率下降時,投資和收入會增加較多。
2.貨幣政策因LM斜率而異,LM越平坦,貨幣政策效果就越小;LM越陡峭,貨幣政策效果就越大。
如下圖,IS曲線斜率相同,左圖中LM曲線較平坦,收入增加甚少;右圖中LM曲線較陡峭,收入增加較多。
這是因為,LM較平坦,表示貨幣需求受到利率的影響較大,即利率稍有變動就會使貨幣需求變動很多,因而貨幣供給量變動對利率變動的作用較小,從而增加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就不會對投資和國民收入有較大影響。反之,若LM曲線較陡峭,表示貨幣需求受利率的影響較小,即貨幣供給量稍有增加就會使利率下降較多,因而對投資和國民收入有較多增加,即貨幣政策的效果較強。總之,一項擴張的貨幣政策如果能使利率下降,并且利率的下降能對投資有較大刺激作用,則這項貨幣政策的效果就較強。反之,貨幣政策的效果就較弱。
貨幣政策也是有局限性的,在通貨膨脹期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可能效果比較顯著,但在經濟衰退期,實行擴張的貨幣政策效果就不明顯。從貨幣市場均衡的情況看,增加或減少貨幣供給要影響利率的話,必須以貨幣流通速度不變為前提。貨幣政策作用的外部時滯也影響政策效果。
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綜合運用
從IS-LM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能使政策效果得以最好發揮的方法是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起來使用。在實踐中,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一般都是搭配使用,綜合運用這兩種宏觀政策,可以針對不同的經濟狀況進行政策選擇。
當均衡的國民收入低于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時,決策者可以進行多種政策選擇,一是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使IS曲線向右移動,增加了總需求和國民收入但也使利率上升;二是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使LM曲線向右移動,可以增加國民收入水平但使利率下降;三是同時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即對這兩種政策搭配使用。
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對均衡的國民收入和利率有不同的影響。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如果要刺激總需求就需考慮究竟要刺激總需求的哪一部分。如果要刺激私人投資,最好使用財政政策中的投資補貼政策;要是刺激投資中的住房建設,就應采取貨幣政策;若刺激消費,則可通過增加轉移支付和減少所得稅的財政政策。當然,要治理蕭條,就要分析引起蕭條的因素是投資不足還是消費不足。無論如何,只有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癥下藥,政策才能取得明顯效果。另外,不同政策的選擇還會對不同的人群產生不同的影響,社會政治問題也是影響決策的因素。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搭配使用能產生多種不確定的結果,針對不同的經濟問題,采取不同的搭配,甚至包括所搭配政策的力度的大小,來取得預期的政策效應。從模型理論上來分析,有以下幾種搭配:產出利率;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與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搭配,增加 不確定;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與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搭配,不確定上升;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與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搭配,不確定下降;緊縮性的財政政策與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搭配,減少不確定。目前,中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采取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是第一種情況,能夠迅速地拉動GDP,保增長,促就業。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組合,要視經濟問題的具體情況來定。當經濟出現嚴重通貨膨脹時,可實行雙緊組合;當經濟蕭條時可以把擴張性財政政策與擴張性貨幣政策混合使用;當經濟蕭條但又不太嚴重時,可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緊縮性貨幣政策相混合,這樣是為了刺激總需求的同時又能抑制通貨膨脹;當經濟出現通貨膨脹但又不太嚴重時,可采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和膨脹性貨幣政策這種組合,一方面利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壓縮總需求,另一方面,用膨脹性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投資,防止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