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展循環經濟是改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肇東市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依托農業資源優勢,重點發展以玉米為原料的農業經濟循環模式和畜牧養殖及食品深加工循環模式,為東北地區傳統農業區域可持續發展探索出新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農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發展模式;肇東市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5-0048-02
伴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發展進程,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弊端逐漸顯現,并導致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生態惡化等嚴重后果。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改變傳統的發展思維,尋求科學的經濟發展模式,以最小的社會經濟成本保護資源和環境,走上一條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生態保護型的循環經濟發展之路,已經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肇東市位于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全市幅員3 905平方公里,現轄22個鄉鎮、186個行政村,人口93萬,屬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示范)區。自1993年成立以來,針對肇東比較典型的農業縣份的本體特征,肇東市對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具有本區域特色的農業循環經濟模式。
一、循環經濟模式與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內涵
1.循環經濟模式內涵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經濟。循環經濟模式包括三個層次的基本含義:(1)實現社會經濟系統對物質資源在時間、空間、數量上的最優運用,即在資源減量化優先為前提下的資源最優利用。(2)環境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和程度與生態環境友好,對環境影響盡可能小,至少與生態環境承載力相適應。(3)在發展的同時建立和協調與生態環境互動關系,既是環境資源的享用者,又是生態環境的建設者,與自然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種經濟模式要求在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運用生態學規律指導人類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把清潔生產、資源及其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等融為一體,使經濟系統和諧地納入到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過程中,從而實現“資源→產品→消費→再生資源”的物質反復循環流動。
2.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內涵
農業循環經濟是以生態規律為基礎,以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農業發展模式。農業產業系統是一個包括農業產業(種植、林、漁、牧、農產品加工業等)、農業-工業循環、農業-工業-養殖業、農業-工業-旅游業等系統的大系統。農業各產業系統之間的這種天然的不可分離的共生共存關系與農業產業結構的整體性特征,是發展農業產業鏈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基礎。發展現代農業循環經濟,就是把循環經濟理念應用于現代農業建設中,提高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經濟模式。
二、肇東市以玉米為原料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分析
肇東市充分發揮玉米原產地資源優勢,進一步發展玉米種植和精深加工,促進以玉米為主的糧食產業鏈規模擴張、產業升級、循環利用,形成完整的農業—工業就地循環示范模式。
1.玉米—酒精循環
以玉米為原料進行深加工,生產食用酒精、工業酒精和燃料酒精的玉米-酒精循環模式,這類循環代表性企業就是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目前,該企業年生產酒精達40萬噸,年創產值近20億元,利稅達3億元,年轉化玉米能力達120萬噸,現已成為亞洲最大的玉米酒精生產基地。
2.玉米—味精等系列產品循環
以玉米為原材料進行深加工,生產味精、雞精等玉米系列食品。這類循環代表性企業是成福集團。該企業是以玉米食品加工為主的國家級產業化龍頭企業,主要產品有“冰花”牌味精、雞精等玉米系列加工食品14大系列,近140個品種。
3.玉米—飼料與酶制劑循環
以玉米為原材料進行深加工,將其生產為各類玉米飼料和酶制劑的循環。這類循環代表性企業是希望飼料有限責任公司。在希望飼料的牽動下,另有10余家飼料加工企業都在蓬勃發展,玉米飼料企業年可轉化玉米2萬噸。北方酶制劑公司是全國酶制劑行業重點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有“松雪牌”糖化酶、纖維素酶等系列生物酶,其中,“松雪”牌糖化酶被評為黑龍江省名牌產品。
4.玉米深加工“三廢”循環
以玉米進行深加工過程中會產生的“三廢”即廢水、廢氣和廢渣。在實踐中,肇東市的玉米深加工企業探索出全新的循環模式。企業投資建立內部污水凈化處理系統,使之能夠循環使用;投資建立廢渣分離、干燥、轉化生產系統,變廢為寶,轉化為綠色無污染的生物有機肥料;建立專門的二氧化碳處理廠,將以上企業玉米深加工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干冰,再將干冰銷售到大慶石油公司,成為其采油重要輔助材料。這樣的循環既確保污染最小化,又實現廢物循環利用。
5.玉米秸稈—能源循環
以玉米秸稈為原料進行深加工,將其轉換為燃料酒精和發電的玉米秸稈—能源循環模式。這類循環代表性企業是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和國能集團生物發電公司。中糧生化能源(肇東)有限公司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技術已經比較成熟,目前已經進入實際生產階段;由國能集團投資3.7億元建設玉米秸稈生物發電項目和遼寧高科能源集團投資2.4億元建設玉米秸稈生物發電項目,兩個項目建成后,年可消化玉米秸稈40萬噸。
三、肇東市農業循環經濟建設經驗
1.注重原料基地建設,為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供基礎
建設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以優質、高產、安全為核心,以專用、專供為方向,在適應市場、優化結構、增加畝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加速種植科學化,推進農田水利化,確保生產標準化,為糧食產業化提供了有利保障。
2.注重龍頭企業建設,為發展農業經濟提供平臺
近年來,肇東市先后引進了中糧集團、四川希望集團、內蒙古伊利集團、黑龍江欣欣大莊園集團、天津寶迪集團、大連成達集團等一批實力企業集團,打造了以中糧集團、伊利集團肇東分公司等為代表的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發展民營企業,組建了黑龍江成福集團,目前該企業已經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3.注重運行機制建設,為發展農業循環經濟提供保障
(1)強化企業與農戶的產銷對接。積極推動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發展“契約農業”,基地農戶按訂單生產,龍頭企業按訂單收購,既保證了龍頭企業的原料需求,又解決了農產品賣難問題,這樣企業可以放心組織工業生產,農民可以放膽從事農業生產。比如,成福集團每年都與周邊鄉鎮的農戶簽訂玉米種植合同,這樣既化解了企業收購玉米原料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因素,使原料供應不受市場行情左右,不受收成豐欠影響,保證了企業生產所需,同時又有力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
(2)強化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積極引導基地與農戶通過利益紐帶捆綁、連結起來,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穩固產業化發展的框架,夯實產業化發展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呂冀平,馮雪.黑龍江省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創新思考[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8-9.
[2] 鄭學敏,付立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研究[J].經濟問題,2010,(3):81-85.
[3] 石建軍.構建完善多級循環體系努力實現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寧海縣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實踐與思考[J].經濟叢刊,2009,(2):14-16.
[4] 岳有生.推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0,(3):4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