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關于當代中國官員的網絡恐懼癥的調查結果,可能讓現職官員有五味雜陳的感覺。然而對于普通百姓,這個調查卻給絕望者以希望,讓無力者前行。
互聯網的低(幾乎等同于無)門檻,注定了其草根特性。而互聯網的即時發布、廣泛傳播、互動及可檢索功能,則使它成為網民反映問題的重要且有用的渠道。部分地方政府在解決民生問題渠道上的某種不暢,更使網絡這種渠道顯得可用和有力。對于老百姓來說,上訪不如上網;對于整個社會的問題解決渠道而言,在傳統的逐級反映、信訪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一個帖子所發揮的作用,遠比原來網絡沒有誕生時八分錢的信件來得有力量,傳播的范圍更廣,對所涉部門和官員形成的壓力更大。
細看調查結果,官員的恐懼因何而來?一因“擔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現象被曝光,影響前途”(60%的受調查者選此項);二因“擔心私人信息被曝光,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28%的受調查者選此項)。這說明,老百姓通過網絡渠道給官員形成的壓力,主要還是工作上的,集中于公權力的行使。倘若官員公開、公平、公正地行使了公權力,何來“不良現象”,又何懼網絡曝光?至于官員的私人信息被曝光,作為官員,掌一方大權,其性質已接近公眾人物。作為公眾人物,已從社會獲取了比普通人更多的收益,那么,部分隱私的被公開也是現代社會的正常要求。而且,倘若官員所為無愧于天地,無愧于百姓,又何懼個人信息的被披露呢?誠如網友留言所說的:“不做虧心事,還怕鬼敲門嗎?”即使信息披露對個人的工作和生活短時間內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起網絡監督帶給百姓的希望、對社會運轉所起的潤滑作用來說,個別官員的這些犧牲可以忽略不計。
有所敬畏才能有所顧忌。兩年前,陜西某縣宣傳部長曾感嘆“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多好啊”。那是因為沒有互聯網的日子,個別官員號稱“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當然可以管得轄下的百姓無處伸冤??墒窃诰W絡時代,手無寸權的老百姓有了互聯網這個平臺,有四億的網民在背后為其撐腰,為其搖旗吶喊。難怪因一包煙丟了烏紗帽的周久耕會說:“網絡太厲害”。周久耕這遲來的感悟,一方面說明了網絡的威力;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這個社會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監督,這也是網絡監督在中國如火如荼興起的重要原因,亦是官員如此恐懼網絡的根源所在。
誠如調查結果顯示的,官員的網絡恐懼癥不論于社會還是于民眾而言,都是好事。既然不能讓某些官員對我們頭上的星空產生敬畏,那就讓這些官員敬畏網絡、敬畏民意、敬畏網絡背后的壓力集團——網民吧!
(摘自《人民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