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財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發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新的會計準則的頒布給會計信息披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本文以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披露產生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為框架,分析了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各個具體影響的原因及后果,最終并提出了幾點改進建議。
關鍵詞:會計準則,會計信息,披露,影響
財政部于2006年二月正式發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并于2007年1月正式施行。新的會計準則與舊的相比發生重大的變化,與國際企業會計準則逐漸趨同,對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產生重大的影響。
一、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披露產生的積極影響
眾所周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現代企業內部股東和經理人屬于委托代理關系,股東把企業的經營決策權都交給其代理人,造成“兩權分離”的狀態,因此股東需要定期了解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這就需要公司定期的編制財務報告,供信息使用者使用。財務報告的編制是為了向財務信息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狀況,有利于財務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有效的決策。
(一)企業會計準則與會計信息披露之間關系
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了規范上市公司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而制定的。為了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使會計成為一門規范的“語言”,我國編制企業會計準則規范財務報告的編制,規范化的企業會計準則可以更好的為企業服務,保證他們能向廣大的投資者提供比較可靠的會計信息。因此我國規定任何上市公司必須遵循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告并定期對外發布。
(二)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具體影響
新企業會計準則發生重大變化,主要包括會計基本原則的變化、計量屬性增加了公允價值、會計報表增加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資產減值轉回問題的處理、關聯交易概念的變化、存貨計價方法的變化、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問題、債務重組收益的確定等等,下面我們簡要說明一下。
1、會計信息質量的變化
新企業會計準則制定了八個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與舊企業會計準則相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增加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就是在會計信息的確認時,應注意交易的經濟實質而不是法律形式,比如融資租入固定資產作為本企業資產進行確認,計提折舊,而經營租入固定資產不作為本企業資產進行計量,因為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其大部分壽命都是在本企業消耗的,實際上等同于它屬于本企業的資產進行使用,把它作為本企業資產進行計量比較準確,這樣有助于企業不高估或者低估資產,使資產賬面價值更能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
2、存貨計價方法的變化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在存貨計價的過程中采用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或者加權平均法確定存貨的價值,刪除了舊會計準則中的后進先出法,這樣使得期末存貨的賬面價值更加能夠反映它的當前實際價值。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在哪種存貨計價方法下,存貨賬面價值更能反映其實際價值:
與先進先出法相比,后進先出法在期末計價的時候則會使會計信息提供的賬面價值會偏離本期期末實際價值比較遠。另外對于一些易壞的商品而言,比如水果、食物等,使用后進先出法根本不切合實際,因此為了使會計信息反映的信息更加準確,更能反映其期末的實際價值,新企業會計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法。再者,在物價變動比較大大的時期,企業常會改變存貨計價方法人為的調節利潤,這樣也減少了企業人為調控利潤的空間。
3、公允價值的引入
新企業會計準則與舊會計準則相比,可以說最具有特色的就是在計量屬性中引入了公允價值,公允價值就是熟悉交易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和自愿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對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生物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都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公允價值比較廣泛的使用與國際會計準則比較趨同,另外公允價值的引入使會計信息的賬面價值更能反映當前的市場價值。
4、資產減值轉回問題的處理
新會計準則對資產轉回問題進行了謹慎的處理,其規定企業當期末賬面價值大于可回收金額時,對于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等一般長期資產可以計提減值損失,但是當其可回收金額大于賬面價值時則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可轉回。
新會計準則頒布之前,資產減值的計提是企業操縱利潤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比如當企業利潤比較好的期間可以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在企業經營不好的年度轉回,這樣使企業各期的利潤變化不大,有利于穩定公司股價,因為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調節數額很大,對利潤的影響很大。新資產減值準則中明確規定了不可以轉回一些長期資產以前期間已經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這樣有助于減少企業利用會計政策進行調控利潤的可能性,提高了會計信息決策的可靠性,使得披露的會計信息更加能夠反映企業的實際利潤。另外,我國現行規定的資產減值處理方法更加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
二、新會計準則在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的缺陷
新會計準則在給會計信息披露帶來諸多積極影響的同時仍存在著缺陷和不足。
(一)公允價值的使用帶來企業操縱利潤的空間
新會計準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對投資性房地產、金融工具、生物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都采用公允價值進行計量的同時,沒有對公允價格做出準確的界定,對于“熟悉交易的雙方自愿交易的價格”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市場經濟還不發達、不活躍,市場機制也不夠完善,關聯方交易也比較多,市場監督機制不夠健全,使得資產評估機構作假事件頻繁發生,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一些特征決定了“熟悉交易的雙方自愿交易的價格”很難進行界定,對于公允價格的確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增加了企業利用公允價值調控利潤的可能性。
(二)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給企業留下操縱利潤的空間
新企業會計準則雖然規定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等一般長期資產可以計提減值損失,但是當其可回收金額大于賬面價值時則不可轉回。但是對于存貨、應收賬款、短期投資并沒有不能沖回的限制,盡管新企業會計準則對于應收賬款規定有客觀證據表明發生減值損失的時候才可以計提減值準備,這種客觀證據比較模糊,難以界定,企業是可以捏造的,仍給企業留下了足夠大的操縱利潤的空間。
(三)無形資產的處理也給企業利潤的操縱留下足夠大的空間
新會計準則把無形資產分為使用年限確定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年限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對使用年限確定的無形資產采用直線法進行攤銷,但是其攤銷年限的規定是“可供使用時起至不再作為無形資產確認時為止”,這使得攤銷年限的確定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對于使用年限不確定的資產不進行攤銷,只在期末時候進行減值測試,企業對于兩種無形資產的不同處理也給利潤操縱留下了足夠大的空間,企業可以把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劃為使用壽命無限的資產,增加每期利潤。
另外,新會計準則把無形資產研發過程分為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研究階段支出直接計入當期管理費用,與舊會計準則相比,這樣的處理降低了本期的管理費用,但是實際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很難界定研究支出和開發支出,這就使企業又多了一個可以進行利潤操縱的方式。
三、新會計準則在規范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的改進對策
新會計準則在規范企業會計信息披露過程中存在不少缺陷,但是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改進措施,使得會計信息的披露更加真實可靠。
(一)健全市場機制,給公允價值的發展創造空間
公允價值的發展是在一個活躍有效的市場中,因此我們要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建立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使得公允價格更能可靠的計量,市場上的“公平交易”和“自愿交易”可以很好的劃分。公允價值的引入使得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的賬面價值更加反映其實際價值,是會計政策的一種進步,但是我們在引入公允價值的同時,必須建立與其相適應的市場體系以保證它的高效的發展,發揮公允價值的作用,使其反映的會計信息更加的公允、真實,使得期末賬面價值更加能夠反映它的實際價值。
(二)加強政府監管,規范應收賬款的轉回問題
新會計準則規定應收賬款 “有客觀證據表明”發生減值損失的時候才可以計提減值準備,這種客觀證據企業是可以捏造的。所以政府應該加強對企業應收賬款的監管,對于應收賬款計提減值準備的情況進行明確的界定,針對不同的情況,制定明確的標準,防止企業投機的可能性。另外對于利用應收賬款調控利潤的公司,一經發現,進行嚴肅處理。
(三)提高會計信息的預測性
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利用會計信息是為了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進行投資決策,因此應該在財務報告中增加企業可靠的預測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利用,提高財務報告的利用價值。
(四)加強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
加強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可以使投資者更加的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使投資者可以提前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而做出反應,而不是“事后的通知”,因此應該加強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及時性的監管。另外監管部門應該采取相應措施引導企業積極自愿的進行會計信息的披露,使會計信息更加的及時、準確。
(五)加強證券市場中介機構及公司上市的監管
證券市場在現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承擔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我國的證券市場還剛剛起步,發展還不完善,應該加強證券市場的法制建設。加強證券市場機構的監管,提高證券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從業水平。因為證券市場中介機構負責公司上市事宜,要對其進行審核,對于質量不好的公司進入證券市場上市流通,應該追究證券中介機構的法律責任。
四、總結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是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一次重大提高,給會計信息的披露帶來許多積極的影響,有利于制定更加規范的財務報告,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使會計信息確認的過程中隨意性增強,給企業操縱利潤流下了足夠大的空間。我們應該把握新會計準則的精神實質,利用一些改進措施,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證券市場的監管,使財務報告在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規范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可靠有用的會計信息。
參考文獻:
[1]丁云慧. 新會計準則下公司財務會計信息披露的失真與對策[J].現在商業.2007,(27).
[2]楊秀霞,潘佳佳.新會計準則下完善會計信息披露的思考[J].技術與市場.2008,(8).
[3]李明亮.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學位論文.2007.
[4]于海云.新會計準則下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的探討[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
(作者單位: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