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4年,國務院第57次常務會議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陸續開辦新業務,農發行由單純的糧棉油業務拓展到涉農領域業務,為農發行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這是基層農發行企盼已久的。農發行郴州市蘇仙區支行,憑借地理區位優勢,在全市農發行率先開展了新業務營銷,一方面從商業銀行中營銷了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涉農項目;同時,也營銷了一些成長性較好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項目。但由于發展業務心切,加之長期從事糧棉油業務的影響,在評估、調查不太熟悉的情況下,簡評估、粗調查,使一些貸款條件不成熟的農業小企業項目進入了農發行門檻,以致形成了部分農業小企業先天不足,后天難補的信貸風險隱患。
關鍵詞:成因分析 現狀及難點 盤活清收措施 對策建議
一、形成不良貸款的成因分析
(一)基本情況分析。2009年末,蘇仙區支行共有開戶企業22家,貸款余額61578萬元,其中政策性及準政策性貸款13493萬元,占21.91%;商業性貸款48085萬元,占78.09%。年末不良貸款企業5家,金額13075萬元,占貸款總額的21.23%,占全市農發行不良貸款總額的99.2%。
(二)業務發展分析。2004年,國務院第57次常務會議后,銀監會陸續批復農發行開辦新業務,作為地處城鄉結合部的蘇仙區支行,憑借地理區位優勢和郴資桂經濟開發走廊一體化發展優勢,在全市農發行率先開展了新業務營銷,在對評估、調查不太熟悉的情況下,簡評估、粗調查,使一些貸款條件不成熟的農業小企業項目進入了農發行門檻,以致形成了部分農業小企業先天不足,后天難補的信貸風險隱患。
(三)監管情況分析。對新開辦的商業性貸款業務,沒有管理模式,監管方式尚在摸索中。因此,在新業務起步階段,客戶經理對如何管好首筆貸款跟蹤、資金支付、企業現金流、企業經營動態分析、企業銷貨款回籠管理等,常常顧此失彼。因缺乏管理經驗,對企業的經營分析不透,風險判斷不準,對企業的資金盯不死、管不住,以致一些企業出現了經營風險,也未能及時發現和化解,導致了不良貸款的形成。
(四)機制建設分析。農發行新業務起步階段,一些規章制度尚在建立和完善中,基層行信貸管理仍然沿襲收購資金封閉管理辦法,這與商業性業務管理顯然不配套,也不適用,與之相適應的約束機制、風險防控機制尚未健全。從調查情況看,該行少數客戶經理在貸款發放后,不及時深入企業跟蹤管理,不及時分析企業經營動態,不及時分析企業經營風險,在企業出現風險后,未能采取重大事項報告制,以致造成不良貸款處置被動,清收難度加大。
(五)員工素質分析。從客戶經理結構分析看,年齡偏大,素質參差不齊。該行7名客戶經理中,40歲以上的5人,占71.4%;35歲以下的僅2人,占29.6%,年齡偏大;7名客戶經理中,有2人是由會計調整到信貸崗位上的,信貸業務不熟,另有1人因其他原因,不能正常履行監管任務。因客戶經理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給信貸監管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六)金融環境分析。目前農發行的商業性貸款,特別是產業化龍頭企業及農業小企業貸款,基本上是民營企業,這些企業法人代表絕大部分品德優良、誠實守信;但也有少部分企業法人品德惡劣,不擇手段,千方百計從農發行騙取貸款。如該行支持的郴州朗坤生態野生養殖開發有限公司,2007年與農發行建立信貸關系,第一筆貸款500萬元,其中擔保300萬元,抵押200萬元,是真實合法有效的。但貸款到期后,該公司的抵押土地屬工業用地,因閑置多年未開發,國土部門要收回,企業法人則采取仿造土地他項權證辦法騙取了500萬元續貸,問題暴露后,企業法人逃之夭夭,導致500萬元不良貸款難以收回。
二、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工作的現狀及難點
(一)不良貸款現金清收難度加大。長期以來,農發行的貸款主體集中在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隨著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的深化,多數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基本停滯,已無清收潛力。其余正常經營的企業由于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糧棉油市場價格、自身經營機制等多種因素制約,經營利潤微薄,自身消化能力有限,不良貸款現金清收難度越來越大。
(二)不良貸款處置手段缺少多樣性。目前,國有商業銀行及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貸款的手段有依法清收、以物抵債、債務重組、債權轉股權、打包出售、資產證券化、信托處置、破產清算等。而農發行不良貸款處置手段僅局限于現金清收、呆賬核銷、以物抵債及表外欠息減免。手段的單一性嚴重制約著農發行不良貸款的清收處置進度。
(三)貸后監管工作薄弱。一是少數行仍存在“重貸輕管”的現象,貸后監管工作薄弱,不能及時發現貸款使用和企業經營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二是極少數行為了完成不良貸款“雙降”和收息任務,放新收舊,掩蓋了貸款的真實風險。當企業經營和支付發生危機時,已錯過了清收處置的最佳時機。
(四)信貸資產的法律保護缺失。主要表現在:一是雖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主渠道作用淡化,但作為政策性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依托國家賦予其糧食購銷的特權,資金運用仍存在一定的隨意性,使得政策性信貸資金安全難以得到保障,這也是農發行信貸資金被擠占挪用的根源所在。二是在國有糧食企業改制過程中,農發行債權的法律保護相對薄弱,農發行對企業改制過程中的經營活動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督依據。三是出于對社會穩定等政治因素的考慮,地方政府和司法部門對地方利益的偏袒現象仍然存在。農發行主張債權,依法起訴后,往往是贏了官司贏不了錢,保全信貸資產顯得尤為艱難。
(五)以物抵債難,變現更難。一是在借款人和擔保人無力償還到逾期貸款時,銀行為保全信貸資產,不得不降低以物抵債的門檻,導致其接受的抵債資產存在先天缺陷。
(六)稅收政策、法律法規支持不夠,加大了不良資產處置成本和難度。一是在不良資產處置上,農發行與資產管理公司享受著不平等的政策待遇。資產管理公司在處置抵債資產時享受免征增值稅、營業稅、契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多項優惠。而農發行在不良資產處置上優惠政策很少,在接受和處置抵債資產時重復征稅,不良貸款處置成本較大。如抵債資產從取得到處置變現,需要交納的稅費多達10余種,占抵債資產價值的20%~40%。二是不良資產處置面臨諸多法律問題。惡意逃廢銀行債務是形成不良貸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法律尚未明確惡意逃廢債務的行為人該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對其缺乏有效的約束、制裁,隱匿、轉移財產行為屢有發生,使不良貸款有效處置難以實現。
三、對策與建議
(一)要堅持有效發展,不能盲目發展。“有效發展”是農發行的基本經營方針。“有效發展”就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有效發展,就是要走政策、規模、質量、效益相統一之路;就是要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起抓;就是要人的全面發展和內控管理一起抓。尤其在信貸業務發展上,要嚴把準入關,堅持貸款條件,寧要穩定有效發展,不要快速盲目發展。
(二)要堅持執行制度,不能違規操作。銀監會頒布的“三個辦法一個指引”和總行16項信貸管理制度,是實現農發行有效發展的基本準則,必須貫穿到業務發展全過程,嚴格執行,規范操作,不得取舍,不能搞我行我素。要抓住當前銀監會和總行布置的“案防制度執行年”活動契機,努力營造執行制度、防風險、防案件的良好氛圍,確保全行合規經營,穩健發展。
(三)要堅持履職盡責,不能監管缺位。切實履行職責,用心監管企業,才能及時發現風險,才能及時采取措施控制風險。客戶經理要做到“腿勤、手勤、口勤”,經常深入企業了解情況,經常分析企業經營動態,經常反映企業風險狀況,真正落實盡職記錄管理。客戶經理要創造性地開展監管工作,認真總結監管工作方法和規律,提高監管服務水平,幫助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及時防控和化解貸款風險,為實現銀企雙贏作出自己的貢獻。
(四)要堅持以人為本,不能放松教育。堅持以人為本,是實現農發行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發展業務,加強管理,防控風險,需要相適應的高素質隊伍。因此,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素質層培訓工作顯得更為重要,不能抓了業務發展而放松隊伍建設,要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分期分批組織隊伍培訓,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同時,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員工正確處理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愛崗敬業、扎實工作,廉潔辦貸,爭創業績。
(五)要堅持獎罰分明,不能好壞不分。要按照建設現代銀行要求,逐步建立農發行科學管理的動態機制和激勵機制。必須從根本上改變長期存在的學與不學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狀況,逐步推行以品德、能力、責任、效益為主,兼顧資歷結構的薪酬體系。通過工作考核,績效評價,進一步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真正體現績效考核的公開、公平、公正,讓多干的順心,少干的服氣,沒干好的眼紅。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郴州市分行中國人民銀行郴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