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CPI持續走高,國家統計局公布的8月份經濟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上漲3.5%,現行一年期人民幣存款利率為2.25%,這意味著我國實際利率為負,且負利率高達1.25%,在這種情況下是否加息成為人們爭論的熱點。本文認為,對于CPI的問題,目前加息是不合理的,并從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國內就業、、商業銀行及通貨膨脹預期等方面進行分析與論證。
關鍵詞:CPI 加息 不合理性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英文縮寫,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構成該指標的主要商品共分八大類,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飲品;住宅;衣著;教育和通訊;交通;醫藥健康;娛樂;其他商品及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通貨膨脹,目前我國CPI上漲達3.5%,既已經達到達到通貨膨脹水平。CPI走高是否應該加息,分析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CPI走高的原因。
一、CPI走高的原因
CPI走高從結構上看有兩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翹尾因素,這部分因素使CPI比同期增長了1.7%,而剩余的1.8%是由新漲價因素導致的。在新漲價因素中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新漲價因素貢獻了70%左右,由此看來食品價格因素是推升CPI走高的重要原因,而并不是由于內部需求帶動的。
此外,許多新漲價因素是不可持續的,在八大類商品中雖然有六大類商品價格上漲,但是價格上漲最為突出,而九月份之后蔬菜的價格有望回到常態,可以對CPI的上漲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的漲幅也有所回落,這也緩解了整個物價上漲的壓力。這樣看來如果通貨膨脹預期管理得當,物價的上漲也可以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目前中央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對我國房價的上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雖然八月份房價沒有回落,但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總體上房價是下降的。房地產調控對我國房價上漲的抑制,對我國CPI的上漲也有的一定的調控作用。
二、加息不合理性的分析
1.從我國國際收支角度分析
目前我國的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繼續保持著雙順差。且順差每年持續增長,而我國資本與金融項目并未實現貨幣的自由兌換,外匯管制相對于經常項目下的貿易更為嚴格。若加息后,那么會有大量的外資涌入我國的資本與金融市場,這樣會加大我國國際收支順差的幅度, 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
另一方面,為了維持我國資本與金融市場正常穩定的運行,央行就會加大貨幣供應量,從而使市場上流動的本幣增加,會進一步促進我國的通貨膨脹。
2.從我國國際儲備角度分析
目前我國國際儲備已超過2萬億美元,巨額的國際儲備面臨著縮水的風險。自2005年7月人民幣匯改以來,由于中國政府選擇了“小幅、穩健、可控”的升值策略,吸引了大量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中國套利,若選擇加息會有更多的短期外資流入我國,本幣的需求會大于供給,這樣會促使人民幣升值,加大美元等主要貨幣對人民幣的貶值程度。而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這樣我國外匯儲備會面臨著巨額縮水的風險。
同時,加息引起的國際收支順差加大,會使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國家加大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匯率的變動應與我國實際經濟狀況相關聯,不會盲目的升值,這樣就會深化國際間的摩擦。
3.從國內就業情況角度分析
我國是一個進出口貿易大國,進出口貿易占GDP的21%,我國出口的主要行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紡織、服裝、化工、電子機械等制造業是主要出口產業。若加息,那么國內供給資金的價格上漲,出口商品價格必然會上漲,對于紡織品這種出口價格彈性不大的行業影響不大,但對于服裝制造等出口價格彈性較大的行業,出口產品價格的上漲必然引起出口的減少,就業情況的降低。
加息同時使國內的資金由投資向儲蓄轉換,減少了可以就業的崗位,是我國的事業狀況更加嚴重。
4.從銀行的角度分析
目前我國信貸調控總量的目標是7.5萬億,如果加息,那么銀行吸收存款的資金成本上漲,如果貸放資金的收益也相應的上漲,那么資金的需求量會有所減少,銀行的利潤會減少。若銀行不提高貸方資金的價格,貸放總量雖然沒有影響,但相應的利潤也會減少。這樣可能會引起銀行的信貸沖動,而目前的投資領域主要是房地產,加息會促使房價新一輪的上漲,推動了CPI的走高,同時也不利于房地產的調控。
5.從通貨膨脹預期的角度分析
目前我國通貨膨脹的原因是供給推動型,而農產品供給價格的上漲為最主要的原因,物價的上漲并不是由于消費者搶購造成的,因此加息并不能馬上改變這種供求矛盾。相反,加息會給消費者帶來通貨膨脹預期的信號,這會導致消費者預期在手中的貨幣貶值之前,進行投資、消費進一步惡化通貨膨脹的程度,并且將通貨膨脹有供給推動型轉變為更為復雜的混合型通貨膨脹,即既有供給方面的原因,也有需求方面的原因,這可能將目前程度不高的通貨膨脹推向惡性通貨膨脹,這樣就會更難解決。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