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形勢,分析保險對處在不同創業階段的企業主的功用。如何利用保險規避創業期間的風險,使資產能夠最大限度的保全,即使遇到風險也能夠平穩應對。
關鍵詞: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主;保險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2009年9月23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的發表對中小企業在未來中國發展中起到積極指導性作用。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信息,200年我國注冊的中小企業已有4000萬家左右,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的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35.9%。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仇鴻預計今年中國國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萬億美元,為中國企業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對亞太經濟和全球解決復蘇形成強力支撐。據亞太經合組織統計,中小企業為亞太地區貢獻50%的經濟總量和60%以上的就業機會。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眾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中小企業也成為中國經濟中越來越引人矚目的力量。目前,中小企業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對GDP的貢獻超過60%,對稅收的貢獻超過50%,提供了近70%的進出口貿易額,創造了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
隨著亞太經濟復蘇勢頭有所增強,雖然中小企業活力得到相應的復蘇,但世界經濟前景還存在著諸多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中小企業發展仍然面臨著眾多困難,資金短缺、融資難等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意見》中提到發揮信用信息服務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作用,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鼓勵保險機構積極開發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保險產品。它的出臺也使得更多的中外保險公司對中小企業和企業主的服務更加重視,新型市場增長點的出現增加了保險公司的競爭,企業主如何利用保險為自己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成為了一個新的話題。
2008年8月3日,浙江省十佳青年企業家,浙江一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亞津在辦公室自縊,理由是公司過渡擴張導致企業運作生存困難,因此選擇了這條不歸路。2008年7月9日溫州泵閥廠老板朱吉光因不堪承受“非法擔保帶來的還款壓力,服毒自盡。993年,茂名永豐面粉廠老板馮永明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自殺,年僅29歲。馮永明還在遺書中寫道,“現實太殘酷,競爭和追逐永遠沒有盡頭,我將到另一個世界尋找我的安寧和幸福。現在談起企業家大家都會想到“壓力、“責任,似乎一個人一旦選擇了辦企業,就意味著他的一生從此將與壓力、競爭、勞累和焦慮結伴而行。大多數中小企業老板每天的時間安排是:三分之一用于企業日常管理;三分之一用于企業外部管理,比如政府關系、客戶關系等;三分之一用于說不清的應酬。他們長期處在“亞健康的狀態,日積月累不僅身體垮了,而且心態也壞了。座擁35億資產的王均瑤因為自己的故去,外界對均瑤集團的置疑如接班人能否挑起擔子、集團是否存在債務危機都撲面而來。事實證明,古今中外,因為創業者去世而使企業逐漸式微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在家族式企業中,老板的健康狀況已經成為企業最大的不確定性。帝國企業如此,更何況我們中小企業呢?
現在的企業主大概可分為三種人,一種人事業正在艱難爬坡階段,生意可能危機四伏,事業上前途莫測,這種人成則闖關,眼前豁亮,敗則可能負債累累。第二種人已度過創業階段的艱難險阻,事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第三種人已經功成名就,財富對于他來說就是一堆數字。保險對于處在不同階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功用。第一種人大多數是從二三十歲起步,此時,心理年齡處于成長期,心態開放、意氣風發,十足的一個“少年狂。充滿創業的激情和豪邁的奮斗目標,由于考慮創業成本,任何事情都要事必躬親,工作繁忙、操心事多、壓力大,而且經常在外奔波,家庭很少顧及,一旦身體垮了,可能一個家庭的支柱也就倒了。假如我們在大街上找足千個人包括自己在內,大家都沿著墻壁并排一列,每個人都拿把手槍對著自己的太陽穴,但這千只手槍只有4只裝有子彈,一聲令下每個人都要扣動扳機,請問您敢嗎?而且今年拿到沒有子彈的手槍,可是明年還要扣一次,年年都要扣一次扳機。這個比喻就是說明我們在都市中生活死亡率的概念,企業主在創業的初期由于為事業過渡的拼搏,一旦危機來臨,自己的付出很有可能化為烏有,家庭也會因為這些而變得無助。因此,只有保險能夠為我們的企業主在奮斗的過程中積累財富,一旦發生變故時可以雪中送碳,為家庭度過難關,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
另外,人才流失正如“水土流失般形勢嚴峻,這也逐漸成為中小企業主所擔憂的問題,特別是創業初期階段,企業為求人才,會不惜用重金招攬。然而一山更比一山高,最終培養的人才卻做了他人的嫁衣,這種尷尬很多企業都會遇見。缺乏一個相應完善的福利體系,很多優秀人才只是將其作為一個短暫的跳板,往往一個突如其來的人事變化都將導致整個企業無法正常運營。為了留住高素質的人才,企業主們也想盡一切辦法,比如,建立具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提高更多的培訓機會、提高薪資等,但是這只是無米之炊,對于這些員工來說,保障和福利才是安心就業的最基本的條件。而保險作為一種有效的人才激勵手段就體現出“強心劑的作用。比如,在激勵方面,對員工的福利保障計劃,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激勵作用,若對計劃進行延伸和擴展,特別是有現金價值的報單和退休金計劃,更是有積累資產的功能,具有激勵工具所需要的非貨幣性、長期性等特點,能有效實現員工激勵目的。另外,對于中小企業初期而言,為了留住人才而增長人力資本等相關的費用是不可取的,如何達到“留才及成本控制的平衡,選擇保險,在目前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下是最好、最合適的。而且保險金給付時不需要交納任何稅金。企業主在考慮員工福利的同時又可以節省一部分的成本開銷,這就是保險所發揮的另一種余利。
第二種人是企業已經度過了艱難的創業階段,為自己的企業找到了市場的定位,主營業務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事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然而,在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增加、國外經濟蕭條等因素的影響下,不少中小企業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的中小企業紛紛倒閉。對于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中小企業主來說,難道企業破產就必須由這個家庭來承擔債務嗎?獨資企業老板看上去身價不菲,但是由于是獨資企業的企業主,對企業承擔無限風險,因此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同樣也是他個人的資產與負債。所以他企業的風險也是個人的風險,因此需要對企業和個人做好足夠的保護以轉移風險。轉移風險就是購買保險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一旦萬一發生風險,由保險公司來賠償損失。當然還有其他方法,如在經營一個大型項目過程中,通過簽署合作合同,把經營這個項目的風險部分轉移給合作方,當然利益也要給對方一部分。這樣看來,這個犧牲掉的利益部分就相當于支付給對方承擔風險的保險費了。企業萬一破產,除了保單,任何資產都要被凍結,進入破產程序。根據《合同法》,在債務人破產的情況下,債權人不能通過要求債務人退保其人壽保險,追索保單解約的現金價值來償債。如果這時您手中有一份保單,就可以通過向保險公司質押換取現金,保留部分資產,幫助企業主度過難關,成為自己和家人的救命稻草。美國安然公司的老板就是在被美國政府凍結其財產后,通過保單質押得到了350萬美元。從這個意義上講,保險是資產保全的避風港。很多企業主可能在銀行里存了不少錢,也有很多不動產、債券、基金、股票等資產,但因生意出現風險甚至破產時,財產會被凍結并被用來還債,唯一可以保留下來的可能只有壽險保單。所以說,經營企業要考慮風險處理的方法,特別確認有的風險足以將企業擊跨,企業主就必須考慮通過保險來化解這些可能發生的風險。
第三種人是歷經數十年的商海沉浮,建立了規模龐大的商業帝國,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商業傳奇。這類人群兒孫滿堂、衣食無憂,錢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串數字,他們最關心的事情是這些數字是否可以傳承給他們的后代。近年來有一個詞令他們特別關注,這就是“遺產稅。我國的遺產稅繼承法即將頒布執行,這是我國加入WO以后與國際接軌的要求。遺產繼承法的實施將給私營業主帶來嚴峻而現實的問題:他們為自己的企業付出了畢生的心血,而在他們去世時,自己資產的近一半要作為遺產稅上交,誰也無法逃避這個現實。至于遺產稅的征收比例,在英國為40%、美國為37%、日本可達60%,而在我國臺灣只要資產上000萬,遺產稅的征收比例就高達50%。如果沒有遺產稅,收入的不均等會一代一代往下傳,人民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提高經濟社會的地位,便造成了世襲的富人和窮人,這是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均不可容忍的現象。從基尼系數來看中國已經過高,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了0.45,這在發展中國家里是相當高的。中國目前財產稅和遺產稅的缺位,造成了收入和財富差距的拉大,中國沒有很大空間讓收入分配繼續惡化下去。最近社會方面的動蕩,包括一些停工事件的出現,表現出人們對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現象頗有怨言,工人要求更高的工資。非技能工人的工資跟上GDP增長的速度。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后,平均工資沒有得到提升,所以造成了工人的不滿,人們對收入分配不平等越來越沒有耐心,所以如果不盡快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可能出現不好的后果。遺產稅是政府對遺產的征稅,一般認為,遺產稅有助于舒緩貧富懸殊。遺產稅是以被繼承人去世后所遺留的財產為征稅對象,向遺產的繼承人和受贈人征收的稅,是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征收的一種稅收,開征遺產稅已列入中國稅制改革的議事日程,在國外,遺產稅被稱為殺富濟貧的工具。那么,如何才能保全資產?人壽保險的免稅特性為企業主提供了最有效的、合法的、唯一的避稅工具。保險收入有兩個重要的特性:不納稅、不還債。當一位富豪去世以后,子女在繼承了其遺產的同時,也繼承了他的債務。而子女在獲得高額的保險收入時卻沒有要替父母還債的義務,即使父母在去世前企業破產和債臺高筑。利用保險這種特殊的投資工具,不僅可以為規避遺產稅設計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還可以規避利息稅和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所得稅,保險不但是個人和家庭的理財工具,同時也是企業不可缺少的財務管理工具。
保險對我們中小企業發展可以起到積極和深遠的影響,為企業和企業主的成長帶來新形式的庇護,同時,中小企業的深度發展也為保險業帶來無限巨大的成長空間。至2009年底,我國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以上,中小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上繳稅收接近國家稅收總額的50%,解決了75%以上的城鎮就業。目前,我國65%的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軍。中小企業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市場繁榮、技術創新和就業擴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未來的二十年,中國的中小企業隨著中國社會結構,隨著中國群體結構的轉變,這個群體會成為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發展非常活躍的群體,我們可以預測在未來的二十年,正在進入世界500強企業的最活躍的群體就是今天的中小企業。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發2009) 36號
[2] 《合同法》200年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管理學院 0803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