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
有著六十多年歷史的鎮江市寶堰中學,辦學底蘊豐厚,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質量已步入教育系統先進行列。為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做到減負增效,確保將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相關規定落實到位,學校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走探索創新、減負增效的科學發展之路。
著眼未來,科學發展,確立學校的發展目標
一個學校,只有用發展的目光看問題,并確立高遠的奮斗目標,才能催生出發展的不竭動力。今年以來,該校多次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及全校教職工大會,研究學校今后的發展方向。全校上下一致認識到:只有抓“特色建設”,創“特色學?!?,才能改變長期以來我國教育“千校一貌、千人一面”的單一模式,才能不斷增強學?;盍Α⑻岣咿k學效益。綜觀近幾年涌現出來的省內外名校,無不是走出了一條“特色興校”之路,像河北衡水中學、江蘇洋思中學、山東杜郎口中學,他們之所以蜚聲全國,與其教育決策者們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是分不開的。寶堰中學為此提出了“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文化潤?!钡陌l展目標,積極打造辦學特色,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引領學校走上科學發展之路。
統一思想認識,堅決走減負增效之路
為使“減負增效”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突出以人為本、以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為培養目標,學校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減負增效”領導小組。減負增效領導小組主要負責減負增效工作目標的制定,負責積極向廣大教師和家長進行減負增效工作的宣傳,組織大家學習減負增效文件,提出規范教育行為,協調減負增效工作中出現的來自于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矛盾。
學校行政人員通過再學習,充分吃透政策,深刻理解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意識,增強規范意識,增強法規意識,嚴以律己,自覺依法辦學、依法管理,進一步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規范辦學行為,優化考核評價機制
寶堰中學嚴格遵照國家課程計劃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開齊開足全部課程,不私自增加和減少課程和課時,不增加周活動總量,不增加學科教學的學時。教師必須按時授課、不拖堂,完善“兩操一活動”制度,即課間操、眼保健操、陽光體育活動;認真做好每天的大課間活動安排,確保學生每天有1小時活動鍛煉時間;不占用學生的課間休息時間。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大力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
他們對學生進行“三考”:一是細化平時考查,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身心狀態、學習態度等方面的了解;二是進行專項考查,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對學生進行非純粹知識復現的單項性考查;三是改革考試,通過考試內容以及評價方式等的改革,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并產生積極向上的動力。每學期召開多次形式多樣的家長會,努力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情感交流,讓學生意識到家庭對他的支持與理解,從而達成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共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加大對學生節假日期間學習生活的管理力度,把教育教學陣地延伸到每個學生家庭,打好立體戰。
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實現訓練增效
在農村學校,沒有節制地布置作業是制約學校教學質量提高的痼疾?;谶@個認識,在作業布置上,學校領導班子組織教師認真分析研究了當前教育教學的形勢,統一了思想,達成了共識。他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作業布置進行了剛性管理,引領老師向課堂效率要成績:一是凈化作業布置環境。規定各年級一律不得布置任何形式的課下書面作業,不得課下發成套試題,課上完不成的作業不得留在課下做,更不允許布置隱性作業。二是提倡精批精改課堂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不準布置課下作業就要求老師所選習題必須注重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分量的深度和廣度要適當,而且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選做題,以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分類推進。這樣的做法,充分發揮了作業的復習舊知、萌發新知、激發思維,促使消化、理解和運用的功能。三是推行作業當堂完成制度,提高課堂效益。在教學模式上,要求教師做到“定目標、快節奏、大容量、先學后教、講練結合、當堂訓練”,突出體現“學一點、做一點、會一點、知識當堂消化”的原則,因此要求老師上課必須有當堂訓練題或測試題,做到當堂訓練、當堂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