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媽媽最擔心的事情莫過于小生命的健康問題,如果妊娠、生產或喂養(yǎng)時不慎將乙肝病毒傳染給了寶寶,媽媽們可能會內疚一輩子。關于乙肝媽媽能否妊娠、哺乳等問題,各種說法莫衷一是,來看看專家怎樣為心焦的準媽媽和新媽媽們一一解惑。
龐小姐:
我已經懷孕5個月了,現(xiàn)在能感覺到胎動,這種感覺太幸福了
可是我是一個乙肝患者,我受過太多的歧視和痛苦,不想讓我的寶寶和我一樣受罪,可我擔心寶寶被傳染了一想到這些,我的心都快碎了。
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母嬰傳播概率有多高
以往的研究表明,懷孕早期患急性乙型肝炎,胎兒無一例感染;懷孕中期患病者,胎兒感染率為25%;懷孕晚期患病者,約70%胎兒生感染;孕婦乙型肝炎病毒呈雙陽性。表示為宮內感染期,胎兒感染發(fā)生率為5~10%,但經胎肝檢測超過60%。
2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母嬰傳播途徑是什么
我國是乙型肝炎大國,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0%。其中40%~50%由母嬰傳播,其傳播方式有:
產前:子宮內經胎盤傳播;
產時:分娩通過軟產道接觸母血和羊水;
產后:接觸母親唾液和喂奶。
3 如何阻斷乙肝病毒母嬰傳播?
20世紀九十年代早中期國內采用乙型肝炎高效價免疫球蛋白(HBIG)聯(lián)合乙型肝炎疫苗保護新生兒不患乙型肝炎的效果可達70~90%。但對胎兒宮內感染無效,這是胎兒宮內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免疫接種失敗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上海兒科醫(yī)學研究人員對近百名乙型肝炎雙陽性孕婦于產前、產時和產后多環(huán)節(jié)阻斷措施,并追蹤觀察一年,結果表明對她們所生嬰兒保護效果高達94.1%。
具體做法是,孕婦產前3個月(妊娠28周起)每四周肌注HBIG400國際單位(IU)直至臨產;新生兒出生后當天及15天時肌注HBIG400國際單位;嬰兒滿月、2個月和7個月齡時各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各10微克。此法被認為是目前國內最行之有效阻斷乙型肝炎母嬰傳播新辦法。
4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產婦可以母乳喂養(yǎng)嗎?
過去一直認為,嬰兒口腔黏膜壁薄且血運豐富,含有乙肝病毒的乳汁可經口或食管黏膜感染嬰兒,故乙肝產婦不能給寶寶喂奶。
目前多數肝病專家認為,單純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和乙型肝炎病毒呈雙陽性的產婦,均可以給其新生兒照常喂奶,主要理由有三點:
1.母乳是嬰兒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營養(yǎng)豐富,含有多種免疫成分,經濟、方便、溫度適中;
2.乙肝母親乳汁中即使有乙型肝炎病毒,但病毒量遠沒有血液中高,且乙肝病毒不會通過消化道感染,加上按上述方法多環(huán)節(jié)阻斷母嬰傳播;且乙型肝炎病毒在母親乳汁中的含量極少,嬰兒整個消化道沒有乙型肝炎病毒受體,通過乳汁傳播的可能性很小;
3.單純HBsAg陽性者的血液中雖然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但傳染性很弱。事實上,只有在新生兒或嬰兒消化道黏膜因炎癥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或黏膜直接損傷,含有HBV-DNA乳汁才可通過黏膜進入血液,引起嬰兒乙肝病毒感染。
母嬰TIPS
關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幾個基本概念
“單陽”——僅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者,意味著患者的血液中已經感染了乙肝病毒或是HBsAg陽性攜帶者,傳染性弱。若患者無臨床癥狀,化驗肝功能正常,可不必治療,可以照常結婚生子,但需定期復查。
“雙陽”——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雙陽性者,提示新近感染乙肝病毒。若有癥狀可能是急性乙肝患者,雖傳染性弱,需在門診治療或住院治療。
“小三陽”——指的是HBsAg陽性、HBeAb陽性和HBcAb陽性者,這標志著乙肝病毒的復制已經由活躍轉為靜止,血液中病毒含量明顯減少。傳染性弱,提示病情開始好轉,但長時間持續(xù)這種狀態(tài)可轉變?yōu)楦斡不?/p>
“大三陽”——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陽性、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陽性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抗-HBC)陽性,說明乙肝病毒在體內復制活躍,傳染性較強,大多數人肝功能會有損害,極少數人肝功能可能未受到明顯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