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西科協主席鄭皆連:
把政策制定好,把人才使用好
我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認為,這次中央召開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數出席,會議規格很高,說明中央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這是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
鄭院士說,雖然近年來我國在人才工作上取得了較大成就,但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比還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實施國家人才發展規劃,努力做好廣西的人才工作。鄭院士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外人才。廣西是欠發達地區,在經濟條件上不具有優勢,要想吸引人才必須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為人才干事創業搭建舞臺,確立人才競爭的比較優勢。但必須立足實際,廣西的博士學位授予點加起來都不及蘭州大學多,我們想在短期內超過發達省區是不現實的。因此,制定更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是關鍵。
第二,要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作用。我區的科技創新情況不理想,近十幾年來獨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評上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的非常少。我們要克服人才使用上的官本位思想,對那些科技上有成果、科研發展上有潛力的人才,不要急于直接放到領導崗位上去。我們常看到高校里有一些科研骨干人才,剛在學術上有所成就,顯現出極大的發展潛力,就都擔任領導干部去了,形成一種不好的風氣,稍有成就回報的就是領導崗位。實際上,把在科研上有才華的人提拔到領導崗位上,實際就宣告了其研究生命的結束。而目前對于廣西來說,領軍人才比領導干部更缺乏,更需要,兩相比較,我們更應著力于培養領軍人才,培育知名的學術權威。
第三,要切實發揮離退休高層次人才的作用。廣西的高層次人才非常缺乏,但另一方面,卻是一大批專家級的離退休人才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這些高級離退休人才專業功底好、工作經驗豐富、身體健康、能適應工作需要,很多當年都是該領域、該行業的學術技術帶頭人,如今在家頤養天年,沒有發揮作用的舞臺。用好這些人才,讓他們繼續發光發熱,這關系到制度設計的問題,必須制定出臺相關政策,給予他們合法的身份,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保護他們的勞動成果,讓他們得到合理的報酬。
在談到創新型人才問題時,鄭院士說,我們的教育不要把學生變成考試機器,沒有想法,不敢打破權威。創新型人才應該是不完全崇拜權威和書本,有自己的想法,能干出驚天動地的事業。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校長、
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周懷營:
做好引才、用才、育才,
推進人才強桂戰略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校長周懷營認為,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的召開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是我國人才工作新的里程碑。結合學校自身實際,他認為應著力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搭建“引才”平臺,不斷提高人才層次
要積極出臺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新機制,以重點支柱產業和高等科研院所急需緊缺的專業人才為重點,大力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認真落實引進人才相關待遇,對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優秀拔尖人才給予安家補貼、科研啟動費和專項資助,并妥善安排引進人才子女的就學、住房等問題。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在去年成功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孫家棟院士出任名譽校長;還成功引進國內某重點高校的生物醫學工程團隊,這個團隊的引進填補了廣西生物醫學專業領域的空白。事實表明,高端人才的引進,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乃至廣西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起到了積極的輻射影響作用。
二、著力搭建“用才”舞臺,不斷激發人才活力
用好人才,是人才戰略的核心問題。當前廣西要緊緊圍繞北部灣經濟區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展需求,探索人才培養使用的新機制,構筑區域性人才高地,以人才的優先發展引領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科學發展。具體而言,一方面要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綜合考察品德、知識、能力要素的社會化的人才科學評價機制,不斷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另一方面要堅持以用為本,加大公開競爭性選拔力度,建立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的人才選拔使用機制。廣西自1998年以來,已經面向全國進行了五次“公選”,日前,2010年廣西第六次全國“公選”已開始,將提供377個領導干部職位,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公選,我相信這一舉措必將有利于推動廣西科學用人的良好發展趨勢。
三、著力加大“育才”力度,不斷提升人才素質
要把科教興桂、人才強桂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戰略。一方面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特別是要加大對高等教育在人、財、物和政策上的扶持和幫助,為高素質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環境;另一方面,要創新人才培養的方式,采用產學研合作、掛職交流等多種形式,實現人才培養和經濟效益的互惠雙贏。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自2007年以來,成功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派駐科技骨干到梧州、北海、柳州、桂林等城市大型企業掛職,了解企業需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管理、研發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收到良好效果。
廣西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陳保善:
能否贏得競爭主動,關鍵在于
擁有什么樣的人才
廣西大學副校長、廣西亞熱帶生物資源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陳保善認為,人類世界的發展,自有歷史記錄以來,還從來沒有以像今天的速度在演變,像今天這樣依靠科技的進步。許多百年前甚至幾十年前的科學幻想,在今天已經成為現實。然而,過去兩百年的工業革命軌跡,包括我國過去三十年所創造的經濟奇跡,在今天也遇到了拐點,不能再以過度的資源消耗去支撐新的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直面今天的發展瓶頸所能做的唯一選擇。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必須要有相應本領的人。所以,我們國家今后發展得怎么樣,能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關鍵在于我們擁有什么樣的人才。
陳保善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為我國今后的人才工作描繪了藍圖,這對我們從人口大國走向人力資源大國,進而發展為人才強國,指明了方向。
陳保善說,把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這是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核心。綱要提出的“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是我國人才發展的指導方針。按照這個思路,國家將會在不同的層面作出制度安排,加大人才發展資金投入,大膽引進使用海外高水平拔尖人才,完善人才培養、使用和評價機制,按發展的需要培養和儲備各個層面的人才隊伍,保證到2020年時,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
陳保善認為,人才作為一種資源,具有流動的屬性,尤其是頂級人才。對于這批高端人才,應該在全球范圍去招聘,按市場規律辦事,給出有競爭力的待遇,提供發揮才干的足夠舞臺。人才也有地域屬性,所以也要重視培養本土人才。
陳保善指出,要改革學校教育體系,真正形成以培養創新意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從小學做起,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模式,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獨立思考,崇尚新點子,而不僅僅是高分數。要集中力量辦好幾所大學,讓大學的學科設置、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符合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