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3月27日的夜晚,是世界自然基金會(以下簡稱WWF)“地球一小時”中國區項目經理蘇小瑋至今最難忘的北京一夜。彼時20時30分,她和數千名中國民眾一起,見證了中國最古老的地標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巴黎埃菲爾鐵塔、紐約帝國大廈等國際地標一起熄燈,成為WWF“地球一小時”節能減排宣傳活動的中堅力量。
“地球一小時”在視覺創意和所及范圍上無疑是一場壯麗的成功。自WWF于2007年倡議發起,它是地球上有史以來參與人數最多的集體環保行動:從南美洲厄瓜多爾的基多舊城遺址,到北美最耀眼的內華達賭城歡迎標志,從中東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到南極的戴維斯站,全球共有超過126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00個城鎮和超過十億人參與其中。而這黑暗中的一小時則在各國城市里被演繹為豐富多彩的“盛典”:澳大利亞居民共聚墨爾本公園野餐;保加利亞居民手捧蠟燭漫步于首都索菲亞街頭;匈牙利居民在布達佩斯的多瑙河畔以火球雜耍和剛果鼓狂歡;南非讓少年在開普敦的沙灘上進行“夜晚微光足球賽”;西班牙在馬德里舉辦瘋狂的“千人滅燈快跑”。
相對而言,北京故宮的“地球一小時”熄燈現場有序到略顯靜謐。在故宮神武門外的主會場,人們跟隨形象大使李冰冰一起比劃“關上燈,點亮希望”的宣傳手語并倒數,直至WWF全球總干事Jim Leape、WWF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歐達夢、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葉浪和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部副總裁傅希孟,齊手拉閘關閉了故宮神武門的全部夜景燈。
蘇小瑋百感交集。正如多數活動一樣,“地球一小時”難免受到質疑。不少人認為從電力工業的角度來看,這個活動非但不能省電,反而會因耗電驟減驟升對電網帶來壓力。“我們并未強調在一個小時里關燈能節省多少電?!碧K對《環球企業家》解釋說:“‘地球一小時’是一個環保概念的推廣活動,我們的目的是讓更多人參與進來,意識到環保的重要,并且切實感到自己是全球環保活動中的一分子?!?/p>
事實上,“地球一小時”的意義超越了一場視覺沖擊或一個概念推廣活動的范疇。無論是環保、商業還是公益,在以中國市場為首的未來新世界內,它提供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契機,把全球的個人、社區、企業、政府和NGO,以浪漫、溫和的方式粘連在了一起。
中國式世界同盟
并非每一個創意都能做成全球性的活動,尤其是,在環保理念推廣上要達到像“地球一小時”這般醒目、有效、有力。
“一個夜景特別璀璨的大城市,一幢非常顯眼的建筑,一下子一片漆黑,這個情形會讓每個人感到震撼?!碧K小瑋說?!暗厍蛞恍r”之所以大受歡迎,要歸功于兩點:第一,它比慈善募捐、植樹造林等需要投入、耗時漫長的活動形式上更直觀、更易執行;第二,這個活動不存在什么文化障礙,也沒有太多政治因素介入,所以它能很快獲得成功。
國際非盈利組織WWF遍布全球的100多個辦公室為其世界性活動的創意采集發揮了“智囊庫”的作用。“地球一小時”項目的雛形來源于2007年WWF澳大利亞悉尼辦公室的策劃設計,號召市民在三月最后一個周六晚上熄燈一小時以節能減排,旨在讓更多人能夠參與到“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來。那一年,澳大利亞約220萬人和當地地標性建筑一起關燈一小時,一舉驚艷并走向了世界。
2009年,WWF決定將“地球一小時”開展至中國,此前在WWF宣傳組工作的蘇小瑋被任命為中國區的項目經理,帶領包括對外聯絡組、對內協調組、活動運營組等在內的十人團隊,協調位于長沙、武漢、西安等地的六個野外辦公室。第一個達成協議的中國城市是保定,這與其早已是WWF“低碳城市”的項目點不無關系。接下來的談判便不那么順利了,在美國長大、自認“對中國傳統文化不太熟悉”的蘇小瑋很快敏感地發現:要在中國運轉“地球一小時”,“說服成本”比其它國家高。
引領熄燈活動的主會場地標與建筑物的擬定,是“地球一小時”項目組的核心工作之一。由于這是一個國家與城市在全球性環保推廣活動中的國際“名片”,其輻射范圍與后續影響力亦與之緊密相連,故熄燈地點的選擇顯得相當重要。 北京故宮作為中國最具悠久歷史的地標,從一開始就排在蘇小瑋和其工作組意欲接洽的前列——但在2009年“地球一小時”第一次活動時并沒有被“拿下”?!霸谥袊瑳]有任何人和事很容易被敲定說OK?!碧K小瑋感慨說:“我覺得,在中國很多人愿意做環保,不過非常小——很多時候。參與其中的人沒有辦法像國外政府官員那樣立刻站出來拍板,但你在過程中能感覺到他們的支持。”
為此,蘇小瑋很快調整自己與團隊以適應各種各樣的中國式“圓桌會議”。對初擬熄燈地點名單上的每一個對象,項目組均會在商談前出具盡可能細化的方案,其中包括:WWF的背景證明、曾做過什么樣的活動、“地球一小時”的理念與形式、涉及的參與人數、關燈和活動的范圍(同—地點的不同樓宇很可能歸屬不同的機構管轄)、能夠提供的支持(保險、媒體宣傳、明星參與等)?!耙欢ㄒ嬖V他們,這個活動是絕對正面的,沒有任何風險,不會產生政治歧義?!碧K小瑋說。
這種為對方提供足夠時間量、理解度的提前協商,最終使故宮在繼去年的鳥巢和水立方之后,成為今年“地球一小時”的中國主會場。不僅如此,參與“地球一小時”項目的中國城市也由去年的20個增加到了33個,更可貴的是,各地政府也在WWF提供的此平臺之上紛紛提出和踐行各具城市特色的創意:石家莊市政府攜手地方環保局將原本一小時的活動延續成為七天的“低碳周”,成都市政府則力推一個多月前剛剛從美國亞特蘭大返回基地的大熊貓“美蘭”成為中國推廣大使,成都同時成為今年中國熄燈活動的起點城市,在寬窄巷子、文殊坊等知名特色古建筑處熄燈一小時做出表率。
“在我們的后續調查里,有70%的網絡問卷回答說‘參與了地球一小時’,99%的被調研者對‘環?!信d趣。”蘇小瑋說,“這已經遠不是WWF一家的活動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