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涼爽的俄羅斯連續兩月酷熱難耐,一貫少雨的巴基斯坦卻洪水滔天,全年氣候均溫和適中的阿根廷竟從嚴冬一下子躍到了盛夏,而中國多地更是罕見地經歷了洪水高溫的雙重考驗。繼今年初,北半球暴雪肆虐南半球暴雨成災之后,近期全球各地又頻發種種氣候異常現象——或許,這已不能再稱作巧合。觀測數據表明,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正迅速上升,且到本世紀中葉和可能會成為常見現象。目前,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已開始考慮將氣候變化等問題納入對公司財務可能造成的影響因素之中,的確,一個衡量環境、社會問題的全球標準及逐步完善的預警措施已成為當務之急因為一旦全球氣候已發生深刻變化,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善其身。
俄羅斯;烈火中的考驗
俄羅斯38年來罕見的持續高溫和干旱天氣,使作物枯萎的農田面積有葡萄牙整個國土面積那么大,而由此導致的森林火災更讓其深陷一場史上最嚴重的危機當中。除燒毀了近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外、大火還殃及了當地的軍事基地,逼近了核研究設施,影響了交通運輸,給該國造成的損失約占2010年GDP的1%,相當于150億美元。更為嚴峻的是,受此影響,俄羅斯已發布禁令要停止小麥等谷物的出口,國際糧食價格也應聲上漲。這一方面可能導致中東、北非等地區的騷亂,另一方面,俄在國際糧食市場的地位也有可能被美國取代。
阿根廷:冰火交加
位于南半球的阿根廷冬季通常氣候溫和,但7月底8月初其接連遭到極地寒流的侵襲,中部和西部的科爾多瓦、門多薩等省份還出現發范圍降雪,造成當地交通中斷,能源供應緊張,全國有超過350家大工廠癱瘓,一些企業因不能完成出口歐洲的合同而“每天損失百萬比索”。此外,作為世界小麥主產地和主要出口國的阿根廷,該年度的小麥播種工作也不得不因土壤濕度過高和一些地區創紀錄的低溫而被迫延遲。而眼下,寒流剛剛離去,阿根廷就迎來了更不可思議地高溫天氣,,8月22日當天很多地區最高氣溫超過30攝氏度,從嚴冬立刻進入了盛夏。
美國:熱浪殺手
今年夏天,美國中西部也遭遇了炎熱和潮濕天氣,可能會損害玉米和其他作物的產量。而極度的高溫和高濕度已導致當地2000多頭牛死亡,堪薩斯州是全美第三大牛飼養場,目前擁有200多萬頭牛,該州一位官員稱,這是他工作17年以來遇到的因為炎熱而造成的最大損失。這一事件也導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8月份期貨期價格一度走高。
丹麥:極地搶險
屬于丹麥領地的格陵蘭島彼得曼冰川最近發生了50年來最大的崩裂,產生了一座巨型冰山,大小相當于四個紐約曼哈頓島。接下來,這座漂浮的“島嶼”將進入格陵蘭島和加拿大之間的內爾斯海峽。而如果它繼續南移,就可能影響海運交通,甚至破壞石油鉆井平臺。雖然格陵蘭島一直在融化,但過去10多年里速度卻明顯加快,并導致海平面上升——這無疑是氣候變暖,至少是全球大環境正在惡化的一個顯著證據。
中國:又一次警鐘
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發生后,維持全縣基本生活的商貿及飲食服務業全部癱瘓,初步統計,1850多間商鋪被掩埋或浸淹,總面積超過4.7萬平方米;經濟損失高達1.12億元。事實上,舟曲僅是今年極端氣候事件大幅增加、導致各種災害頻發的一個案例而已。根據國土部公布的數字,僅上半年,全國發生地質災害就有將近2萬起,比去年同期增長9倍多,共造成18.61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而汶川地震的傷痛還未遠去,介于中國突發性災害發生的頻率在增加,那種僅僅依靠事后強化應急的防災減災機制看來要徹底改變了。
巴基斯坦:任重而道遠
巴基斯坦7月下旬以來遭遇的洪水是該國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洪災。它淹沒了該國近1/5的土地,波及約2000萬居民,迄今已造成千余人死亡,近200萬人無家可歸。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估計,水災的影響范圍比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與今年海地地震影響范圍的總和還要大,僅農作物一項就給該國造成了近10億美元損失。這對國內政治形勢本就復雜的該國來說不官為雪上加霜,聯合國有官員預計,水災恐使巴國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倒退數年,長期重建所需的援助可能會高達數十億美元。
秘魯;重疫區
同屬南半球的秘魯也遭受到低溫和寒流的侵襲,由其引起的肺炎和其他相關疾病更造成上百人死亡,其中一半為兒童。與此同時,秘魯著名的羊駝也大量死亡,普諾省約有1/4近50萬頭羊駝因食物和御寒問題處于危險境地。而當地許多地區正是以食用羊肉、出售羊毛,并用羊毛制作自己和家人的衣服為生。無御寒習慣、信息閉塞和得不到及時治療,是造成低溫成災的主要原因,據悉,秘魯的肺炎疫苗普及率僅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