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美國頂峰娛樂公司(summlt Entertainmen日出品的影片《暮光之城1暮色》票房大賣4.09億美元,美國著名導演大衛·斯萊德(David Slade)對此很不滿意。他拍攝的《水果硬糖》曾被提名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外國獨立制片電影,并獲西班牙加泰羅尼亞電影節最佳劇本、最佳電影及最受觀眾喜愛影片獎——一切都很完美,除了票房。而《暮色》這樣一部毫無“營養”的魔幻愛情片竟然如此賣座。斯萊德以犀利的言辭表達了自己的憤懣:“人們都被灌醉了嗎?要我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還不如拿槍崩了我。”
如果是一個普通影迷,這番話可能不會引起太多人注意,但是大導演斯萊德沒那么“幸運”。他對《暮光之城》的批評很快傳到了一個勢力強大的團體——“暮粉團”(網絡上對《暮光之城》影迷的呢稱)的耳朵里。斯萊德為此付出了很大代價,他不僅以極其謙遜的語氣給《暮光之城》粉絲官方網站寫了一封道歉信,還不厭其煩地一遍遍向媒體解釋:“說那番話的時候,我并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當時出于危機公關需要而說的違心話在后來歪打正著成了事實。《暮光之城》有多大的魔力?斯萊德決定探個究竟。當他看完《暮光之城3月蝕》的劇本。意外地發現這還真是個不錯的故事。戲劇性的是,大衛·斯萊德接下來卻成了這部“美式瓊瑤片”第三部續集的導演。
《月蝕》于6月30日開始公映,北美票房立刻成了吸血鬼、狼人與憂郁少女的天下。首周票房已進賬1.617億美元,成為好萊塢歷史上首周票房最高的影片之一,僅有《蝙蝠俠之黑暗騎士》和去年夏天上映的《變形金剛》續集等幾部影片超過這一成績。截至8月2日。《月蝕》北美票房達2.89億美元,全球票房票計6.46億美元。
《暮光之城》系列還是近期電影史上利潤最高的電影系列之一。《暮色》和《暮光之城2新月》共計花費了9000萬美元的制作費用,卻取得了11億美元的票房收入。《月蝕》僅耗資6800萬美元,遠遠低于同期上映的暑假大片動輒1.5億元或兩億美元的制作成本。如此巨大的成功不僅捧紅了片中主演,也讓頂峰娛樂這家幾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小電影工作室躋身好萊塢主流制片商之列。
尖叫聲在哪里?
女孩們尖叫著蜂擁而來——帶著鈔票。
熱情的影迷是電影公司的最佳拍檔。從《暮色》到《新月》再到《月蝕》,每一部影片的午夜首映札現場都擠滿了為帥氣的吸血鬼愛德華傾倒的“暮粉團”。午夜首映禮通常只能吸引最忠實的擁躉,《月蝕》當晚的票房達到3000萬美元,再次打破了由第二部續集《新月》創下的午夜首映票房紀錄。
《暮光之城》系列電影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小說共有5部曲:《喜色》、《新月》、《月蝕》、《破曉》及《午夜陽光》。目前書籍已銷售了1億本,被翻譯成39種語言,還獲得美國亞馬遜網站近十年來最佳好書等多項榮譽。作者斯蒂芬妮·梅爾(stephenie Morgan Meyer)因此將4000萬美元收入囊中。人選《時代》周刊2008年全球百名最具影響力人物,其影響和地位直逼《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哈利·波特》在圖書銷量和電影票房上互相增益的成功先例讓頂峰娛樂做出了拍攝《暮光之城》電影版本的決定。基于書籍的號召力,頂峰原本對《暮色》票房做出的最樂觀估計是首周5000萬美元——他們顯然沒有準確預料到這部“吸血鬼”電影所能帶來的影響。
《暮光之城》的故事源自梅爾數年前的一個夢境,在她筆下,平凡女孩貝拉與吸血鬼愛德華、狼人雅各布之間上演了_場充滿禁忌的愛情。兩個執著的追求者為了保護貝拉屢冒生命危險,再加上吸血鬼傳說、狼人故事、校園生活及渴望成年等元素,浪漫、離奇的情節吸引了大量讀者。
《暮光之城》的觀眾75%是女性,55%小于25歲。瓊瑤式愛情片對女性觀眾的殺傷力就像宇宙太爆炸理論,雖然無法去嚴密證明,卻不能否認它的合理性。要解釋女孩們對吸血鬼的癡迷似乎也并不困難,它們如同陰陽兩界的邊線,以其冷酷、俊美、神秘、性感迎合著女孩們的好奇心,且這種熱愛由來已久。自從首部吸血鬼題材小說《吸血鬼》的作者、拜倫的私人醫生波里道利(John William Polidori)將詩人拜倫作為書中主角的原型以來,拜倫式的瘋狂、才華和危險便成了這類文學的主線。吸血鬼題材的火熱甚至催生了一個新的文學流派一超自然浪漫文學。
2008年以前,票房表現優異的好萊塢電影通常是吸引兒童的家庭類影片和吸引男性觀眾的英雄類大片。《暮色》的上映打破了這—常規,讓女性觀眾,尤其是少女觀眾成為支持票房的強勁力量。好萊塢票房分析人士認為,2008年《暮光之城》、《欲望城市》和《媽媽瞇呀!》等女性題材影片集中上映且均表現不俗顯示,女性觀眾群體的票房影響力已被喚醒。
吸血鬼傳說像吸血鬼本身一樣,已經存活了上千年,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起源:一是耶穌懲罰背叛他的猶大,讓他變成了永生的吸血鬼;一是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在1897年出版的小說《德古拉公爵》,該書詳細描繪了吸血鬼鼻祖德古拉公爵演變為吸血鬼的過程。后者也成為目前影視改編作品的權威。
1922年,鐘愛吸血鬼的德國大導演茂瑙(F.W.Murnau)拍攝了世界上第一部吸血鬼題材的電影《諾斯費拉圖(Nosferatu)》(默片)。1931年,首部吸血鬼題材的有聲影片問世——由美國導演勃朗寧(Tod Browning)拍攝的《吸血鬼(Draeula)》。此后,歐美各國爭相拍攝此類型的影片。由于電影人只能靠斯托克的原著尋找靈感,導致跟風之勢愈演愈烈,1980年代后期的吸血鬼電影已經走到了黔驢技窮的階段。能與前兩部媲美的后來之作,只有1993年上映的由著名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Frarleis Ford Coppola)拍攝的《驚情四百年(Draeula)》。該片以2.15億美元的票房一度成為最賣座的吸血鬼電影。
此后,眾多影視編劇開始擺脫斯托克的精神束縛,呈現出更多的故事與風格。1994年上映的《夜訪吸血鬼》改編自安妮·賴斯(Anile Rice)的同名原著,該片著力渲染吸血鬼的奢華生活以及永生的優勢,讓吸血鬼擺脫黑暗、骯臟的形象,成為令人羨慕的族群。同時,因為有兩大巨星湯姆·克魯斯和布拉德·皮特參演,該片也成為吸血鬼類型電影中的翹楚之作。以《刀鋒戰士》、《我是傳奇》為代表的新一代的吸血鬼電影則以震撼的動作與特效場面吸引觀眾,吸血鬼情節反而成了點綴。這一新形式的吸血鬼電影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尤其受到男性觀眾喜愛。2007年12月,《我是傳奇》首周票房7721萬美元,成為當時北美12月最高的首周末票房成績,打破了《指環王3》保持了4年之久的紀錄。現在,輪到《暮光之城》系列來書寫新的吸血鬼傳奇了。
小制片商的黎明
頂峰娛樂公司成立于1993年,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環球城(universal City),在英國倫敦設有海外辦事處。雖然帕特里克·瓦茨伯格、鮑勃-海沃德等創始人都頗具雄心地把公司定位于未來的好萊塢頂級玩家。不過,在最初的十多年里,頂峰充其量是一個小型電影“作坊”。受困于財力不足,頂峰無法吸引到優秀導演和明星演員,它在成立之后第五年才開始有作品面世,就是1998年上映的《賭城風情畫》和《兩桿大煙槍》。《兩桿大煙槍》雖然被譽為黑色幽默的經典之作而蜚聲海外,卻沒能為頂峰帶來更多的關注。隨后的幾年里,頂峰作品寥寥。
2007年。派拉蒙影業前首席運營官羅伯特·弗里德曼加盟任聯合主席后,頂峰娛樂逐漸發展成一個集融資、制作與發行于一體的娛樂公司。同年,來自美林集團(NerrillLyrich)等數家投資機構的10億美元注資加快了頂峰發展的速度。此后,公司每年出品的電影數量都保持在6部左右。然而,《車庫驚魂》、《真愛之吻》、《永不退縮》、《破處之旅》等影片的慘淡票房卻一次次讓頂峰遭受挫敗,即便2008年明出品的《拆彈部隊》也沒能立即為公司帶來轉機。直到同年11月《暮光之城》上映。《拆彈部隊》在2009年擊敗《阿凡達》成為奧斯卡最佳影片。
2008年金融危機后經濟的衰退累及電影行業,次年美國電影年產量由550部大幅減少到300部。雖然頂峰娛樂趕在危機前獲得了美林集團的投資,但在選片上也不得不更加謹慎。《暮光之城》是最安全的選擇,它有暢銷書作為基礎號召力,吸血鬼與愛情題材在以往也不止一次地取得過成功。頂峰要做的似乎就是選擇兩個年輕、有魅力的演員,讓他們在電影里談情說愛,這樣便能收回成本并小賺一筆。
事情進展地遠比頂峰預想的順利。首先是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把原定在2008年11月公映的《哈利·波特6》推遲到了第二年7月,《暮光之城》因此獲得了感恩節前夕的寶貴檔期。避開了最大的競爭對手,《暮光之城》自然成了J比類影片觀眾的唯—選擇。這對于一部亟需培養鐵桿影迷的新片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機會。這部最初被很多影評人士批為“挑逗少男少女的吸血鬼爛片”迅速在票房與社會影響力上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在保住女性影迷的同時,頂峰也希望觸及男性觀眾,因此力邀硬朗風格的大衛·斯萊德執導。《月蝕》的預告片與電視廣告都主打著動作場景,希望以此吸引男性觀眾。在第一、二部賺了大錢的頂峰對《月蝕》的投資也最為闊綽,打造了還算宏大的動作場面和特技效果。北美影評家大都認為《月蝕》的戰斗場面拍攝技術嫻熟、畫面逼真令人震撼,是《暮光之城》系列中特效最為出色的一部。那么男性觀眾是否會自愿觀看這部影片?斯萊德說:“當然。”他認為復仇與人性的主線將打斗場面連貫起來,影片的緊湊節奏能夠滿足男性觀眾的期望。當然,女主角隨影片大熱而日益增加的魅力也是吸引男性觀眾的元素之一。
《暮光之城》系列的制片人威克·戈弗雷(WyckGodfrey)表示。能吸引一部分男性固然好,但不必為此讓影片基調犧牲過多。對一部改編自愛情小說的電影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原汁原味。讓真心喜愛這本書的人們滿意。在此基礎上,可以有更高的追求。“要是脫離原著、胡編亂造,人們會殺了你的。”戈弗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