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仕通(Blackstone)集團創始人的自我講述,這位希臘移民兒子如何一步步實現他的美國夢:從MlT的退學青年,到扮演尼克松內閣經濟上的“基辛格”;從拯救1970年代的雷曼兄弟,到成為華爾街私募股權基金的風云人物。
1926年6月的一天,美國中部大草原上的內布拉斯加州Kearney市,在一個希臘移民夫婦開設的小餐館里,一個男嬰降生了,他就是彼得·彼得森(PeterPeterson)。
8歲時,彼得森就開始了他步入商業世界的第一步:做父親餐館的收銀員。父親用巧妙的定價策略吸引顧客的做法給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年紀不大的彼得森則積累了自己的銷售經驗:把餐館的就餐卡賣給客人。但當時大蕭條的影響至深,他們的日子自是艱難。
“珍珠港事件”爆發后,讀高中的彼得森因為近視沒有被拉去服兵役,畢業后,他選擇去麻省理工學院(MIT),在校期間因為抄襲他人論文,呆了不到1年便被勒令退學。1945年,彼得森進入了美國西北大學,畢業后,彼得森在芝加哥的Market Facts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對各種產品做市場調查。1950年,彼得森獲得芝加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之后不久就成為公司的二號人物。
27歲那年,彼得森成為MecannErickson廣告公司的芝加哥辦公室負責人,i958年他加入了貝爾·霍韋爾公司,1961年成為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通過對產品進行創新,彼得森把公司帶人了輝煌期。
1968年,美國民權運動、越南戰爭、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遇刺等事件的爆發呼喚有良知和責任感的美國人探尋解決出路。彼得森想起父母對自己的教海:在事情面前不能退縮,于是就走到_r前臺。1967年,彼得森參與了一個致力關注住房公平的“好鄰居”計劃,與此同時,他接到美國前財政部長道格拉斯·狄龍(Douglas Dillon)的電話,邀請他出任華盛頓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受尊敬的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理事。在布魯金斯學會,彼得森對當時最新的外交、國家安全以及經濟和社會政策有了全面的了解,這也為他日后進人尼克松的內閣奠定了基礎。而與當時的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在越南戰爭問題上的看法不同,更是教會了彼得森如何不做出一個決定。
正是在布魯金斯學會期間,彼得森的才干被華盛頓發現。1971年,尼克松邀請他出任總統國際經濟事務助理,1972年2月又轉任商務部長,并兼任國家生產力委員會主席和美蘇商業委員會主席,彼得森的政治榮耀達到了頂峰。經歷了“水門事件”和與財政部長約翰·康納利之間的微妙關系,彼得森對政壇心生倦意,1973年,彼得森辭去商務部長。
彼得森離開華盛頓后并沒有回到芝加哥,而是邁進了華爾街。雖然沒有金融界的職業經歷,但他在華府的廣泛人脈和之前的企業高管經歷還是讓眾多的華爾街金融機構向他搖起了橄欖枝,其中就包括所羅門兄弟、第一波士頓和雷曼兄弟。最終,彼得森選擇了雷曼兄弟公司出任其副董事長,開始了他的投資銀行家生涯。
在雷曼兄弟掌門人羅伯特·雷曼1969年去世后,這家公司當時已經沒有雷曼家族任何一位成員在公司任職。羅伯特的死給公司留下了領導真空,加之當時經濟不景氣,讓公司進入了困難期和長達4年的權力斗爭。由于彼得森此前毫無投資銀行經驗,對于他的任命,許多資深合伙人都頗為不滿。1972年,在彼得森進人前,雷曼兄弟的收入只有1800萬美元,盡管盈利,但急需對公司進行重整。入職幾周后便升為董事長和CEO的彼得森,在雷曼兄弟公司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先是把股權支付的窗口期從一年延長為五年,這樣公司資源就得到更好的掌控,然后是決定進入投資銀行、經紀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等。他還放棄了從外部聘請顧問的做法,在公司內部成立了信息分析部門,這樣就節省了很大一筆開支。
到了1983年,雷曼兄弟公司已擁有資本2.5億美元,是當時華爾街最大的投資銀行之一和歷史最長的合伙企業。當時的《紐約時報》稱彼得森是華爾街的“白衣騎士”。
1983年春,彼得森在雷曼兄弟的第十個年頭。此時,剛擔任雷曼兄弟公司總裁一年,精于交易業務的格拉克斯曼提出要廢除雙CEO制,自己獨攬大權。雷曼兄弟內部開始出現了嚴重分歧。彼得森無意與格拉克斯曼爭奪,主動向董事會遞交了辭呈。然而格拉克斯曼奪權后不到9個月,由于經營不善,雷曼兄弟公司便被美國運通公司收編。
與彼得森一同離開雷曼兄弟公司的,還有備受彼得森賞識的史蒂夫·施瓦茨曼,這位先后畢業于耶魯和哈佛的高材生在彼得森的提拔下,在31歲就升至公司合伙人。離開雷曼兄弟后,二人決定成立一家私募股權投資公司。1985年,彼得森和施瓦茨曼各出資20萬美元,在紐約公園大道租了一個小辦公室,公司就這么開張了。而在當時,員工只有4個人:彼得森、施瓦茨曼和2個助理。施瓦茨曼把二人的名字分別從德語和希臘語中提取出來,給公司取名“百仕通”(BIackstone)。
創業之初,百仕通的日子相當艱難,幾乎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彼得森和施瓦茨曼決定首先開展可以立竿見影的并購顧問業務來彌補公司的運營困難。百仕通的第一桶金來自索尼,憑著彼得森與索尼總裁盛田昭夫的朋友關系,百仕通搶得索尼收購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的代理權。之后,他們決定創立私募基金,取得了美國保險及證券巨頭保德信公司(PmdentiaD副董事長加內特-凱斯(Garnett Keith)的信任,凱斯向百仕通投資了1億美元。之后,杰克·韋爾奇又向他們投資了3500萬美金。到了1987年,百仕通共募資8億4000萬美元,就這樣,百仕通上路了。
到了1988年,百仕通壯大起來。彼得森此刻居安思危,開始為百仕通制定一系列的新規則,包括對合作方的選擇、員工的管理、百仕通品牌的管理等。除了設定百仕通嚴格的公司標準,彼得森還和施瓦茨曼決定永遠不設關聯公司,除非是業界的頂級公司。
彼得森在政界和商界的廣泛人脈為百仕通帶來了眾多訂單,而對收購對象的尊重也為彼得森贏得了更廣泛的聲譽,這也成為各方人士樂意與彼得森打交道的基礎。2007年,百仕通進行了IPO。作為公司的創始人,在距離彼得森退休還有一年的時候,一筆18億美金的巨款打到了彼得森的賬戶上,這是彼得森出售百仕通IPO股票的所得。彼得森稱自己是一夜暴富。
彼得森在書的最后,把自己一生取得的成就原因歸于純粹的幸運,更進一步說是機會來臨時他抓住了。對于職業問題,彼得森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一、不要被大辦公室、高薪水和優越的辦公位置所誘惑,應該關注的是這份工作是否可以讓你發揮比較優勢。
二、不要在精神上懶惰。要多思考你所在的公司,或者行業,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到底是怎么樣的。
三、要努力去做有價值的事情,改變值得改變的東西。
四、要學會慎重選擇,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彼得森認為,為一個自己熱愛的工作而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五、要堅持自己的原則,做回自己,堅持道德底線。這是彼得森的父母給彼得森的人生忠告。彼得森也曾因沒有堅持這些原則得到了沉痛的教訓,比如在MIT因為抄襲論文被勒令退學。
六、工作和生活要有一個良好的平衡。彼得森給出了自己的反面例子:除了工作,彼得森沒有好好珍惜生活,自己也曾兩次婚姻失敗。
七、徹底弄清一份工作后再去開始做。彼得森建議,不要簡單地找一份可以發揮優勢的稱心工作,而是要在公司內部找出瑕疵和漏洞,這樣可以給你的職業帶來提升,對未來雇主的盡職調查可以讓你避免未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