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所有的游戲規則都被改變時,金融機構到底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在所有問題都塵埃落定之后,匯豐集團董事長兼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不但開始對危機期間各種問題進行了總結,還試圖為如何走出錯誤百出的過去提供一點建議。
經歷過金融危機后,金融機構在一國經濟體中的地位會有什么變化?在這場危機中,我們的確可以學到很多的教訓。如果看一下整個行業就會發現其在危機爆發之前的特點就是資本金不足、杠桿率太高,而且流動性非常差。也就是說,對于風險的定價是一個錯誤的定價。我們整個世界需要有金融體系,也需要蓬勃發展的銀行業,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現代經濟體,它的發展都離不開能夠給客戶提供良好服務,同時自己又能夠在可持續的基礎之上贏取利潤的銀行。但是,我們在這次危機中學到的是,必須確保在銀行業里有非常充分的資本金,有非常充分的流動性、否則我們將會再次遇到危機。
是什么讓你最終決定把總裁辦公室遷到香港?我們將行政的總部從倫敦轉移到香港有三個原因:第一,世界經濟的重心已經從西方轉移到了東方,今后的幾年時間里面,經濟增長最快的地方將會是亞洲;第二,匯豐自身的業務重心一直在東方,在亞洲地區。亞洲的業務是匯豐最大的一部分業務,也是利潤最高的一部分業務,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后更是如此;第三,我們不應該忘記,匯豐的名字代表著香港、上海銀行集團。我非常熱愛亞洲,也花了很多時間在亞洲研究這里的文學和文化。
怎樣才能在削減金融機構高管薪酬和設立必要的激勵機制中間取得平衡?對于匯豐以及像匯豐這樣的公司來講,提供的薪酬必須是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這樣做是符合股東利益的。當然,如果回想—下危機之前這個行業那段蓬勃發展的時間,的確高管的薪酬和獎金是扭曲的。但在經歷這樣的危機之后,很多政府已經出臺了措施確保給高管確定薪酬結構時,要考慮到相應的風險存在,今后,這樣的扭曲會被消除。
金融行業的道德風險到底能不能依靠信念防范?金融危機的確暴露出來一些道德的問題,比如說市場怎么運作,運作的方式方法等。它應該讓我們進行一下反思:到底是哪些特點使得我們成為了人類?我覺得有些人就認為錢是賺得越多越好,這樣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是完全的屬于人類。對于任何一個公司、領導者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就是確保企業的文化以及企業的倫理道德標準,使得這些標準能夠把重點放在真正的經濟社會的價值方面也只有把重點放在這里,才能獲得可持續的長期的盈利能力基礎。
經濟發展的最佳模式到底應該是什么?這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也是人們在辯論的問題。我相信,最好的促進人們發展的方式,就是以市場為引導的資本主義的方式。當然,這個市場需要得到妥善的監督和監管。雖然最近幾年這個市場并沒有得到很好的監督和監管,但我們應該記住,市場沒有一個好的替代品。20世紀,人們進行了非常多的嘗試,都表明其它的方式是不可行的,同時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影響和后果。應該妥善地駕馭市場上不好的方面,對它進行監督和監管,這樣才能實現非常和平、協調的社會經濟發展,而每一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自己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