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看創新
九城因《魔獸世界》而暴紅,卻也同樣因《魔獸世界》而跌入低谷。對于單一某款成功游戲的依賴是網游公司的普遍特征,九城是其中的典型。貴刊《劫后九城》一文詳細剖析了九城失手魔獸之后的公司境況,包括掌門人朱駿的種種想法和舉動,頗為傳神。
《魔獸世界》帶來的市場份額和收入太過美好,讓九城有一種“巨頭”的錯覺,也喪失了對危機的敏感。于是,與網易爭奪《魔獸》代理權落敗,九城從天堂跌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失去絕大部分收入來源,市值急劇下跌。在經歷過痛苦期和與暴雪、網易的糾葛之后,如何掌控九城的發展方向東山再起成為更現實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朱駿重新掌管九城在情理之中。
九城的起落,不啻為中國網游行業的一個縮影,不缺錢,缺好點子,有發掘游戲的眼光,卻缺乏研發和原創能力。但是,九城的故事至少給諸多網游公司帶來一個教訓,為網游行業一夜暴富和急功近利的想法當頭澆下一盆冷水。
事實上,九城在自主研發和投資網游開發團隊方面一直有所動作,但失去《魔獸》無疑推進了九城自主研發的發力——為了前暴雪員工柯志達而收購其工作室RED5;在年初推出的《名將三國》,通過朱駿的Q幣營銷策略成功吸引了一批玩家,盡管游戲質量本身反響平平。
即便這些被九城寄予厚望的游戲或團隊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這也難以復制《魔獸》能夠帶來的輝煌和高額利潤,來滿足九城被《魔獸》養大的胃口。
文中對朱駿此人也進行了深入的解析,在外界他給人更多的印象是瀟灑、喜歡足球,但文中講述他在拿下《魔獸》中的決策作用以及投資方式等故事,都展示了他作為商人精明、大膽的一面。下一個問題是,朱駿的回歸能否帶領九城走出泥潭?
Gemag.com.cn讀者 關惠
《環球企業家》2010創新特刊感覺不錯,信息量大。“創新”二字是中國企業心中抹不去的痛,從學生時代起,中國人就被認為是思維不活躍,缺乏創新性。而現在的世界,技術創新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驚喜,中國企業真的只能依靠資源的大量消耗換來經濟的迅速發展嗎?
我認為不盡然。1990年代廣東“萬燕”公司研發出世界第一臺VCD機,但技術創新并沒有為企業帶來應得利潤。由于沒有申報專利,開拓的“先驅”在市場競爭中成為“先烈”,而VCD技術在短短兩年便過時,以DVD機的微小改進殺回中國市場。此后步步高、愛多等DVD制造者需將巨額利潤劃分給申請專利的國外公司,整個行業面臨轉型。究竟什么樣的創新才是創新呢,大幅度的創新是創新,小幅度創新算不算?
此外,中國企業又需要在什么地方創新?如果把創新分為產品創新、市場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模式創新四類,大量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其實更注重的是產品和市場創新,但其實在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創新上往往成本更低。iPod并不是MP3先驅者,但其成功構建了完整企業生態系統,提供了便宜的便捷的音樂下載服務,統治了音樂播放器的高端市場。
商業中將創新轉化為利潤是經濟發展環節當中最重要一環,當然也是商業創新目的所在。如何從創新中贏得價值?MIT斯隆商學院的院長對中國企業點評“中國人并不是不注重技術,而是沒有理解市場的真正需求。”發掘潛在用戶,滿足更多用戶的需求才是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和動力。深入了解用戶,突破思維局限,解決技術瓶頸,完善商業環節各個部分,加強法律觀念,中國的企業才會不僅僅做得更大,而是做得更好、更強。
Gemag.com.cn讀者 王夢覺
更正:
2010年3月20日刊《歡迎來到并購時代》一文中,德爾投資和上海錦江酒店集團聯合并購的“洲際集團”應為“州際集團”。
2010年3月20日刊《最佳“上傳者”》一文中,100頁第二段第一句“韓三平和王微當然不可能真正出品這套網絡短劇”一句表述有誤,該劇《Mr.雷》出品人確為韓三平、王微。
2010年3月5日刊第68頁,有關陳黎明的身份表述有誤,陳是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非“貝塔斯曼(中國)出版集團合伙人”。特此更正并致歉。
《環球企業家》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