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正成為跨國藥企們對付中國百姓“頭號殺手”慢性病的新焦點
進入春季以來,楊雪生明顯感覺病人不斷增加,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壓這樣的慢性疾病患者。作為北京石景山蘋果園社區醫院的醫生,他和另外八個同事負責的這個社區有數萬人口,由于就診和復診的人數越來越多,“現在人手已經很緊張了”他對《環球企業家》說。
楊雪生或許不知道,他正在經歷中國醫療市場的一個重大變化。隨著慢性病現在已經成為我國城鄉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據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發布的最新《中國慢性病報告》表明,成年人中高血壓患者1.6億,糖尿病患者位居世界第一——患者的就診方式也悄悄發生了改變。
過去慢性疾病患者都擠滿了綜合性的大醫院,和急癥、重癥患者共用稀缺的醫療資源和無法滿意的醫療服務,而現在由于中國的醫療改革提出重視基層醫療服務,社區和農村醫療的作用都在提升。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治療康復的時間長,更適合從大醫院疏導到社區進行治療?!八麄內靸深^來看病,像熟人、朋友一樣聊天比吃藥還管用,也樂于接受我們的健康指導?!睏钛┥f。
這也意味著一個全新的潛力市場對制藥企業,尤其是跨國藥企敞開。比如輝瑞的第一暢銷藥立普妥,就是目前最廣泛采用的降膽固醇處方藥。以往立普妥的投向集中在三甲大醫院,而現在則可以銷往蘋果園社區這樣的醫院——僅僅在北京,像蘋果園社區的醫院大大小小一共就有2600余家。“我們現在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社區衛生中心營銷和業務團隊?!陛x瑞中國基礎醫療一部負責人莊昊然對《環球企業家》說。
當然,跨國藥企需要面對的現實因素是,過去社區醫院曾經是國產藥的領地,尤其針對長期服藥的慢性病患者,國產藥價格低廉具有優勢。醫改政策也提倡基礎醫療機構采用低價藥,解決“看病貴”的問題。相較而言,跨國藥企的產品價格更高,并不具備明顯優勢。
跨國藥企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更多的時候,他們會采取參與到病人教育、醫生培訓中,并且提供適當的慢性病治療方案,幫助解決患者診斷缺失和順從性方面的問題——換言之,避免單純的價格競爭,而是提供多種營銷和培育市場的解決方案。
輝瑞目前在上海開展的高血社區管理項目在過去4年已經覆蓋了1500多名患者;而拜耳在原有的糖尿病的“健康小屋”基礎上于2009年開始開設了社區健康學校;默沙東則給社區醫生贈送《默克診療指南》?!坝行┡嘤栱椖坷险{重彈,醫生們就喪失興趣了。針對新藥的用藥范圍、功效的培訓講座還是受歡迎的”。一些社區醫生提出對類似活動的意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社區醫院分布廣,覆蓋難度大,單向性醫生培訓又容易枯燥,拜耳把握住這個特點,還通過“拜耳社區醫生電視大賽”來注重對社區醫生臨床技能的鍛煉,評委是來自三甲醫院的專家,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搭建起專家與社區醫生的交流平臺、傳授經驗,通過網絡和電視達到對社區醫生的廣覆蓋?!耙呀浻薪?0萬名社區居民從中受益?!卑荻t藥保健普藥事業部總監徐曉峰對《環球企業家》說。
“未來還是需要跨國公司們在組織、執行細節上下功夫,不斷滿足基層真正的需求,否則會事倍功半?!毙l生部疾控局慢病處處長雷正龍對《環球企業家》總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