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趁別人不注意偷偷把自己不喜歡吃的雞翅扔到同伴碗里;把紙團塞到別人的衣服里;趁人不注意的時候突然跳到別人面前大叫一聲,嚇人一跳a,自己卻高興得哈哈大笑……怎么這么喜歡捉弄人?
這是為什么?
對于四五歲的孩子來說,捉弄并不存在惡意,在他們那些捉弄人的行為背后其實都存在著很充分的理由。
1.引起注意
每個人都有被關注、被認可的需要,小朋友更是這樣,他們很在意自己在團體中會不會落單,他們想要別人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想要別人圍攏在自己身邊,看自己多有能力。這樣的希望并不是隨時都可以實現的,所以當希望落空時,他們就會下意識地通過捉弄別人的方式吸引別人注意。
2.覺得好玩
孩子都有頑皮淘氣的一面,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有些舉動會引起別人驚訝的表情,或者可能引起對方的興趣時,就會不斷試探新的玩法,但有的時候也會“用力過猛”,往往弄巧成拙的結果是自己哈哈笑了,別人卻哭了。
3.純粹模仿
孩子捉弄人的行為其實受父母及親朋好友的影響很大。如果大人們平時愛捉弄孩子,那么孩子也會有樣學樣。比如叔叔拿著一個東西要給孩子,卻故意跑來跑去讓寶寶追;爺爺想表示親近,卻揪著孩子的小鼻子;阿姨想和孩子開個玩笑,故意把他喜歡的玩具藏起來讓他著急找不到……這些善意的行為經過孩子的理解,就變成了一幕幕捉弄小弟弟、小妹妹的場景了。
爸媽可以做些什么呢?
1.寬容 孩子頑皮淘氣很正常,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就讓我們懷著一顆寬容的心等待孩子慢慢長大吧。
2.淡然 寶寶這樣做本來就有可能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如果過于強烈地指責寶寶,不但無法制止,反而讓他正中下懷,增強他捉弄別人的動機。不如故意視而不見吧!受到冷落后,寶寶會覺得無趣,那些行為也就自然消失了。
3.引導 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已經很明白事理了,所876L6chEYRmwqvVCu2g/IA==以您完全可以和寶寶一起討論一下,被他捉弄后的小弟弟為什么哭了?自己的行為好不好?自己的小伙伴中,大家都喜歡誰,為什么他會受朋友喜歡?他平時是怎樣做的?明白事理后,寶寶就會學著做那些受歡迎的事情了。
4.關注 爸爸媽媽在忙工作的同時應盡可能地給予寶寶更多關注,讓寶寶感覺到自己有人愛,有人疼,沒有被忽視。在一起的時候,專心地和寶寶交流,不要覺得無趣或者有其他事情就隨意把寶寶扔在一旁。
5.游戲 巧妙地把“捉弄”轉變成“游戲”,能讓寶寶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玩。比如當孩子故意把小弟弟的玩具藏起來以后,安慰小弟弟:“不要著急,大哥哥很厲害,是魔術師,我們拍手讓哥哥把玩具變回來吧。”這樣寶寶就會慢慢明白,大家都開心的游戲才是真正好玩的游戲。
6.榜樣 以身作則,身教比言傳更有效。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行為吧,有沒有讓孩子覺得疑惑?為孩子做個好榜樣,這樣他們也都會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