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媽媽眼中的小不點,已經是弟弟妹妹眼里的大人物了,可當個好“老大”可不是一件與生俱來、順理成章的事,它和寶寶的共情能力有關,需要爸爸媽媽的悉心培養。
什么是共情能力?
共情說的是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的處境,在與他人交流時,能將心比心,體驗對方的感受,并對對方的感情作出恰當的反應。我們常說的同情心就是建立在這種能力基礎上的。小家伙要學會照顧弟弟妹妹首先應該具備共情能力。當他們缺乏這種能力的時候,常常會出現下面的場景。
觀察室:當孩子缺乏共情能力時
想要玩具的時候就伸手去搶;
不高興、不滿意就大喊大叫、滿地打滾;
把奶奶辛辛苦苦給他做的飯菜打翻在地;
媽媽生病了非纏著媽媽和他玩,給他講故事;
看似在照顧弟弟妹妹,實則把弟弟妹妹當成了自己的大玩具,只管自己高興卻不顧他們樂意與否。
……
怎樣培養共情能力?
其實有的時候,寶貝并非不喜歡弟弟妹妹,他只是需要一點耐心與時間去學習如何成長為合格的小哥哥小姐姐,慢慢學著理解弟弟妹妹的感受,體會別人的情緒。
1.關注寶寶的情緒體驗
爸媽要經常陪伴孩子,抱抱他、親親他,告訴他,你喜歡他。比較敏感地察覺寶寶高興、悲傷、膽怯、受挫等等情緒變化,問問他發生了什么事,當寶寶開心時和他一起分享喜悅,當寶寶難過時,允許他在你懷里哭一會兒,然后和他一起想想解決的辦法,比如做游戲,去運動,找點有趣的事情,幫助孩子及時趕走壞心情。
2.在生活中啟發寶寶
“寶寶,快讓奶奶也嘗嘗爸爸剛買的蛋糕!”“媽媽今天雖然特別累還給我們做了好吃的飯,來和爸爸一起給媽媽捶捶背吧!”“我們好長時間沒去看外婆了,想不想外婆啊,外婆可想你啦,特意給你留了好多好吃的,自己都舍不得吃,我們一起給外婆挑件禮物吧。”每一個瞬間,每一件小事都可以變成引導寶寶關愛身邊人的好機會。同時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會讓寶寶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善解人意。
3.妙用圖書引導寶寶
和寶寶進行閱讀時,請寶寶說說書中人物的感受:“小松鼠是不是很傷心啊,你怎么看出來的?”“小熊高興嗎?為什么呢?”“如果你是小鴨子你會怎么樣?”類似的問題可以幫助寶寶正確識別別人的情緒,關注到他人的心理變化,理解怎樣的方式是他人喜歡的,什么樣的方式是不受歡迎的,并學會從他人的角度思考。
4.進行小小情景模擬
在家里,可以玩一些角色游戲,讓孩子體會如何做個好老大。可以由爸爸媽媽扮演小表弟、小表妹,請孩子想想自己怎樣接待他們。把一些可能發生的沖突,用表演的形式讓孩子提前體驗一下。比如爸爸扮演的小表弟說:“我不看天線寶寶,我要看貓和老鼠。”媽媽扮演的小表妹說:“我也要玩你那個布娃娃。”這樣,可以讓孩子體會別人的心情,學習協商,找到解決矛盾的小辦法。漸漸地,寶寶就可以愉快地應對讓自己為難的各種情景,體會到照顧人,讓別人快樂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