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識蜱
蜱是一種很小的蟲子,常常蟄伏在樹林和草叢中,或寄宿在牲畜及鳥類等動物的皮毛間。目前全世界發現的蜱有800多種,不同種的蜱形態、大小及生活環境略有不同。
蜱大體上分為兩大類,即硬蜱和軟蜱。硬蜱在軀干背面有較硬的盾板,喜歡生活在森林、灌木叢、牧場及草原等處,多在白天叮咬牲畜或人體。硬蜱吸血量大,吸血時間長,吸飽血至少需要2天以上。軟蜱沒有盾板,喜歡棲息在家禽的圈舍、鳥巢及小動物的洞穴中,多在晚上叮咬牲畜或人體。軟蜱吸血的時間短,一般數分鐘至1個小時。
蜱的個頭很小,不吸血時一般只有火柴頭或綠豆大小,但吸血后體積會脹大至黃豆或指甲蓋大小。
小蜱蟲的大危害
蜱在叮咬吸血的過程中,會釋放出麻醉劑、抗凝劑和神經毒素,除導致叮咬局部炎癥反應外,神經毒素還會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現象,嚴重的會導致呼吸衰竭死亡。
由于有些蜱體內攜帶病原體,當它叮咬人體時,會把病原體帶入人體內,如果被叮咬者免疫力差,病原體就會在體內繁殖,引發疾病。醫學上將這種由吸血昆蟲作為媒介引起的疾病稱為“蟲媒傳染病”。
蜱體內攜帶的病原菌不同,所引發的疾病也不盡相同。比如被攜帶森林腦炎病毒的蜱叮咬后可以引起森林腦炎;被攜帶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病毒的蜱叮咬后可導致新疆出血熱;被攜帶貝氏立克次體的蜱叮咬后可引起Q熱;被攜帶西伯利亞立克次體的蜱叮咬后可導致西伯利亞蜱傳斑疹傷寒;被攜帶伯氏疏螺旋體的蜱叮咬后可以導致萊姆病。
萊姆病——孩子是重點人群
萊姆病是由一種叫做全溝硬蜱的蜱叮咬所致。萊姆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但兒童發病率相對較高。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都有此病發生,其中以內蒙古、新疆和東北林區為主。
由于全溝硬蜱可能攜帶伯氏疏螺旋體,當孩子被這種蜱叮咬后,蜱體內的伯氏疏螺旋體就會進入孩子體內,首先在皮膚淺層游走,導致孩子出現皮膚損害,隨后會進入血循環,進而侵犯關節、心臟和神經系統。由于這種病首先在美國萊姆鎮發現,所以被命名為萊姆病。
萊姆病的臨床表現為,先是在蜱叮咬的部位出現一個紅色的小疙瘩,3周后逐漸擴展形成一個環形皮疹。皮疹會不斷擴大,外周呈鮮紅色而中央皮膚正常,醫學上將這種不斷擴大的環形紅斑稱為慢性游走性紅斑。典型的紅斑直徑都超過4厘米,平均15厘米,病變的中心(蜱叮咬部位)有時會變為暗紅色,可發生硬結、水皰和壞死。有時孩子會出現流感樣癥狀,如發熱、頭痛、咽喉疼痛及關節痛等。如果不治療,皮損消退幾個月后,約半數孩子會發生關節炎,15%的孩子會發生神經系統異常,5%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心臟功能異常。
不讓蜱蟲近身
由于蜱主要棲息在樹林和草叢中,所以外出游玩時盡量不要在野外長時間坐臥。踏青和遠足時最好穿淺色、光滑的衣服,因為淺色衣服易于發現掉落到衣服上的蜱蟲,光滑面料的衣服不利于蜱在身上附著。
要穿有領子的長袖衣服和長褲,并扎緊褲口、袖口和領口,以防止蜱鉆入衣服被叮咬。同時要戴上帽子,穿旅游鞋或靴子,盡量不要光腳和穿涼鞋。身體暴露部位可以外涂驅蚊液。
被咬后,如何緊急處理
當蜱爬到人身上后,其頭會鉆入人的皮膚內吸血,此時多無痛感。由于硬蜱吸血的時間較長(至少2天以上),所以有時會發現附著于身上的蟲體,此時千萬不要直接用手將蟲體直接拽出和捏碎,也不要采用民間火燒蜱蟲屁股的方法,因為蜱受刺激后會越發往皮膚深處鉆,同時會釋放更多的毒液,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硬拽還可能將蟲體拉斷,使蜱的頭部留在皮膚中。正確的方法是用鈍性物(如小鑷子或止血鉗)夾住蜱頭部將其拔出,取出后要將蟲體保留在小玻璃瓶中,交給專業醫生做進一步鑒定。當然最好是及時到就近醫院就醫,由醫生經過消毒和局部麻醉后,再用鑷子將蜱蟲去除。
如果真的被蜱叮咬了也不用過分擔心,因為不是所有的蜱均攜帶病原體,也不是所有被攜帶了病原體的蜱叮咬后都會發病,所以將蟲體去除后可以先觀察,如果出現發熱、畏寒、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或身上出現游走性環形紅斑,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