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公先生說過:“我們應該承認,假如是教我們與西方比,以至于跟其他的若干發展中國家比,我們的說話能力是差的。”還說:“從來就沒訓練他說話,他怎么會說話呢?”那怎么訓練學生說話呢?我初步摸索采取了以下幾種做法:
一、課前爭分奪秒搶“說”
“成語接龍”的游戲是童叟皆知的,我針對同學們的知識面窄,缺乏勇氣的現狀。讓他們接詞、接成語、接句子,并試行搶答的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膽量,增強了他們的自信,還活躍了氣氛,調動了思維,激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
二、明確要求,以課內訓練為主
七年級是培養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最佳起點,他們好動、好奇、好問,模仿性強,我們必須抓住這個大好時機,從實際出發,明確要求,加強訓練。
1.要求學生說普通話,吐字清楚,語句通順,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2.重視朗讀和背誦,要求發音正確,讀句準確,還可以分角色朗讀,讓同學上臺形象復述:比如在講《我的老師》一課時,讓同學復述老師“打我”一事時,一同學在一邊說,兩個同學在臺上表演,既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加深了同學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用自己的話去解決問題。多少年我們一直沿襲著“老師說、學生記、課下背”的教學方法,把學生訂在柜子里,為了提高學生素質,我們必須改變這個現狀,充分發揮學生的立體作用。
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解決問題是理解與表達的最高統一。例如:在自學《山的那一邊》這篇課文時,有位同學提到:“有人略識幾個字,一千二百寫作1000200”,這句話是否自相矛盾?這就引導同學們反復朗讀、聯系上下文仔細體會,先問“略識”什么意思?又問“一千二百寫作1000200”說明了什么?同學們積極發言,最后經過幾個同學的回答,終于得出了準確而又完整的答案。
4.口頭造句與作文。提高寫作水平的唯一方法是多思、多看、多練。課堂上用好詞、好句讓學生模仿造句,作文及平時片斷練習時先明確寫作目標,接著列提綱,然后口頭敘述寫的內容及自己的行文思路,讓師生共同評述其優缺點,最后留寫到作文本上,我認為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又能提高作文的質量。
以上幾點,僅是我初步摸索訓練說話的過程中幾點粗淺做法,我認為,說的訓練要貫徹在整個初中階段,教師必須用足夠的耐心在閱讀、寫作中滲透,在平時進行強化、循序漸進,促使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發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縣文留鎮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