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愛心都是平常心”,這句話是不久前中央臺主持人海霞對一個新聞事件所做的評論的最后一句話。那是一起針扎事件,發生在2009年10月,浙江某幼兒園的老師扎了一名5歲幼兒手背20多針,只因其將衣服甩到了其他同學身上。主持人海霞在發表了一番自己的觀點后,用一句“真心、愛心都是一顆平常心”做了總結。
這個事件,只能反映一個事情,就是老師責任心的下降。
全社會都在說老師的責任心下降,老師,卻感到很委屈——老師的責任心下降是有原因的。
以前,人們管老師叫師父,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家長對老師也是一百個放心。一旦孩子出了事情,家長就將老師講得一無是處。如此事件,不勝枚舉。在這樣的情況下,更多的老師選擇了“獨善其身”,能不管就不管,能不說就不說。最經典的一個告白是:“一天在上學的路上,看見幾個小學生要下河去洗澡,我繞開走”,這是一個老師親口告訴我的。
那么,講提高老師的責任心還有意義嗎?
當然有意義,因為不講道理的家長畢竟還是少數的,更多的家長還都是善良人、普通人,是希望老師能夠幫助家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更何況,每個老師也都有自己的孩子,總有一天自己也會成為學生家長的。所以,現在不僅更要講老師的責任心,而且還要教給老師有技巧的責任心。
關于教師責任心的文章很多,規章制度也很多,大道理咱不說了,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就是“真心、愛心都是平常心”,就是用一顆最平常的心來保證教師的責任心。
1.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會在學生遲到的時候,用語言羞辱他,或者用跑幾圈來體罰他。而是會在課后詢問原因,并告訴他遲到一會兒沒事,可千萬不要因為擔心遲到就騎車飛快,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有的學生是習慣性的拖沓,不到最后時刻不起身,你就應該告訴他“凡事趕早不趕晚”,早來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應付一些諸如堵車等的突發事件。
2.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會在上課提問的時候,只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而是會列出不同難度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提高每個學生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3.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會在學生迷戀網絡時,只是簡單地說再上網就回家去,而是會認真地分析原因,是留守兒童嗎,父母離異了嗎,成績不好沒有信心嗎?并且用你的真心來關心他們,讓他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真實的愛。相信沒有一個學生會喜歡虛擬的社會而不愿融合于一個喜歡自己的真實的社會。
4.把每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你就不會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只是簡單地說:“叫家長。”而是會悄悄地及時和家長溝通,告訴家長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或者給家長寫一封信,告訴家長每一個孩子都是多么努力地想成為父母心中最完美的孩子,只是因為他們太小,自制力有限,需要父母的關愛和幫助。相信這樣,家長會更加信任老師,更加尊重老師。
有人會說,你說的很容易,可是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有時我也會失去耐心,有時我也會打孩子、罵孩子呀?那我該怎么辦呢?現在的學生可是金貴得很呢!
試著和學生成為最好的朋友吧,學生自會告訴你他們喜歡什么樣的老師,希望你怎么做、不怎么做。
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真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吧!畢竟,真心、愛心都只是一顆平常心啊!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