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裝設計和包裝理念的發展歷程中,每個時期都有其鮮明的時代烙印。包裝理念的發展,反映了人類文明與科技的發展。新產品的產生、消費形態的改變、商業流通的發展、新材料的涌現,生產工藝、技術的改進,市場營銷的發展等都會促進新的包裝理念產生。甚至人們的生活觀念、審美情趣的改變也會對包裝理念產生影響。充分了解包裝新理念的形成,對于在設計中準確把握設計精髓,設計出符合時代特色、消費者歡迎的包裝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低碳設計理念在生活中的作用
1.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
當代中國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就無可避免地要面對以“高碳”特征為主體的“發展排放”難題。基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提高,工業化進程中所排放的廢氣、廢水等已對當前的環境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環境保護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在當今社會經濟體系中“低碳經濟”正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實質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改變,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則。
2.人們生活中的需求作用
在當代高節奏生活、工作中,低碳和環保的生活理念顯得尤為重要。“低碳生活”是人類對世界氣候變化和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新觀念。目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面臨著極大威脅,日益增長的垃圾產量使我們居住的地球超負荷運轉。如何實行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已是當務之急,而“低碳理念”中的實行垃圾回收,變廢為寶,實現物盡其用正符合環保生活的需求。同時,工業化大發展中所釋放的“三廢”物質和光污染、熱污染等,也為我們當代的健康生活敲響了警鐘,因此,低碳化生活方式是改良我們未來生活環境最優化的選擇。
3.國際包裝設計研究現狀
國際上許多大企業也在注重包裝材料的環保使用。例如,可口可樂公司正在實驗減輕塑料瓶重量,并表示他們也在研究使用可生物降解瓶的可行性。雀巢公司正在為其牛奶巧克力制品開發新型包裝盒,其好處是在水中即可分解。由于復合材料在實現循環再生技術上存在一系列難題,商家開始使用一些由單一材料制成的、利于再生的包裝物,以實現材料的循環使用。目前市場上就已出現了一種不帶高密度聚乙烯底座的純聚酯飲料瓶,以及采用紙漿成型包裝代替一些傳統上難于降解的塑料制品。
二、低碳設計理念在包裝設計領域的研究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發展經濟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業績,但在高度發展的世界經濟文明中也存在著不文明的負面影響。目前我國商品包裝廢棄物約占城市生活垃圾的70%以上,包裝廢棄物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環境問題。
1.包裝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在現代生活中,商品的包裝設計是現代消費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包裝設計在消費市場中起著“無聲銷售員”的作用,引導著顧客選擇和購買商品的方向。然而,不知曾幾何時,一些包裝設計的概念被社會攀比和炫富情緒所感染,出現了許多的“過度包裝”和“天價包裝”。在此種情況下,現代包裝設計亟待一個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大環境,一個實用與審美相互依存的合理體系。
2.包裝如何滿足低碳
低碳,英文為low carbon,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排放。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把生活作息時間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于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低碳生活方式的潮流也由此應運而生,席卷全球。這種生活方式提倡大家從自我生活習慣做起,控制或者注意個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降低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減量化伴隨包裝材料的多樣化。目前包裝材料的消費量與日俱增。在低碳時代,“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新的含義。這就是在滿足包裝對產品的保護、方便、銷售等功能條件下,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優化包裝結構。
(2)再生材料的利用。在進行包裝設計時,盡可能使用“再生紙”“再生玻璃”“再生塑料”等可回收材料和再生材料。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包裝材料回收的可能性、回收價值的大小、回收處理方法、回收處理結構工藝性等與回收有關的一系列問題,以達到材料、資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3)自然素材的利用。人類自有史以來,就知道使用天然材料做包裝之用。中國的傳統包裝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淵源,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其形態與所用的材料因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而各具特色。
(4)可重復使用。即包裝在完成某項使用功能后,經過適當處理,可重復使用。
現代包裝設計市場是多元文化匯聚和欣欣向榮的創意產業,而低碳生活、低碳經濟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因此,現代包裝設計只有符合低碳生活方式對其訴求,才能真正滿足人們對于健康、綠色生活的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說,設計師們對于當代社會商業價值的輿論導向和商業環境的凈化有不可替代的責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良心”設計、“環保”設計和“綠色”設計真正深入到社會方方面面,當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被更多的人所提倡,有序和繁榮的現代包裝設計市場才能更穩定持久。
(作者單位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設計開發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