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寫了一篇小小說名《其二》,給編輯看,編輯說沒多大意思;我換個思路寫成《其一》,再給編輯看,編輯仍然說沒多大意思。后來我把《其一》和《其二》放在一起當成一篇小說給編輯看,編輯終于說這樣還有點小意思。
其一
二樓住戶突然發現客廳衛生間的墻壁頂角吃潮,后來又發現貼角線顏色發黑,打開吊柜發現靠墻的板壁出現霉爛。這些顯然是因樓上漏水所致。
二樓主人怒氣沖沖地沖上三樓,連門鈴也忘了按,舉起拳頭咚咚咚咚擂開了三樓的防盜門。
“出來出來!下來下來!請到我家來看看,看看我家讓你們弄成了什么樣子!”
三樓主人看過后,說:“我們沒往地上潑水呀!”
“沒有潑水?難道是我們自己潑上去的不成!”
三樓主人說:“真的,我們真的沒有朝地上潑水。你想想,好好的我們干嗎要朝地上潑水呢?我們又不是神經病。”
二樓主人想了想,說:“要么就是你們家的自來水管壞了,要不我們家的墻怎么會潮呢?”后來就請了水工來診斷,水工判斷說很可能是三樓的自來水管出現了砂眼,長時間滲漏,造成了墻體吃潮。
二樓主人就說:“這下你們不好推卸責任了吧。我這墻,這線條,我這柜子都霉了,要全部拆了重新搞,這材料錢、工錢你們都得認。”
三樓主人一開始覺得是做了對不起樓下的事,后來一想,這自來水管道出問題原是房屋建筑單位也就是房產開發商使用不合格材料造成的,怎么能把這責任強加在住戶頭上呢?于是理直氣壯地說:“你應該去找物業管理,去找開發商。找我,我理都不會理你。”
二樓主人說:“我就找你。因為水是從你樓上漏下來的,要找物業管理找開發商,應該你們去找。我就找你們,你們去找物業管理去找開發商。”
物業管理人員說:“我們物業管理只管樓房的公用部分,自來水只管主管道,這屋內分支管道不在我們的管理范圍。按理,這屋內支管道出問題應該找開發商。不過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情況,當初開發商訂有協議:房屋的水電他們只包一年。你們現已入住三年,開發商是肯定不會認這個賬的。你們看這樣好不好,我們給你們找個水電工修理,但這費用你們出。”
二樓主人馬上說:“我家的東西給弄成這樣,這損失還得三樓認,這修理費我們怎么好認?”
三樓主人說:“管道滲漏責任又不在我們,我怎么好認修理費!再說馬上一修理就得破我的墻,把我家里搞得一塌糊涂,這損失又誰來認呢?”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作出讓步。
二樓主人威脅說:“我警告你,如果不抓緊修,我樓下的損失越來越嚴重,最后叫你們吃不了兜著走!”
三樓主人說:“我也提醒你,如果你不認修理費用,我們就這樣耗下去,看誰拼得過誰。”
到目前為止,問題還未解決。兩家還在僵持著,勢如仇敵。
其二
二樓住戶突然發現客廳靠衛生間的墻壁頂角吃潮,后來又發現貼角線發黑,打開吊柜發現靠墻的板壁出現霉爛。這些顯然是因樓上漏水所致。
二樓主人想,這樓上漏水,可能有這樣幾種情況:一是停水的時候忘關自來水龍頭,主人外出后突然來水,地面漫水浸入樓下;二是墻壁里或是地面的自來水管壞了,向外漏水浸入樓下。如果是停水忘了關自來水龍頭,那肯定不是故意的;如果是自來水管滲漏,那是房屋質量問題,就更不是樓上住戶的責任了,于是婉轉地跟樓上說了下面漏水的情況。
三樓主人看了樓下的漏水情況,告知沒有忘關自來水龍頭,但他們很不過意,說樓下弄成這樣畢竟是樓上的水造成的,于是趕緊請來水工檢查。水工分析說:“很可能是墻壁里的自來水管道出現砂眼,長時間不停地向外冒水造成了墻體吃潮。看來非得動大手術:砸墻。”
二樓主人一聽,很不過意,懇請水工師傅能不能不破墻另想辦法?
水工師傅說不破墻沒有其他辦法。
三樓主人說:“那就抓緊砸吧。不抓緊修好,樓下就會受更大的損失。”
二樓主人說:“這一破墻真是造了大反了。家里搞得一塌糊涂,真是對不起了。這樣吧,這修理的費用我們來出好不好?”
三樓主人說:“找著話講,你們樓下的損失已經不小了,也沒讓我們認。我家的自來水管壞了這修理費用怎么能讓你們出呢?”
水工說:“我看你們都不要爭了。我提個建議,各家的損失自己認好不好?”
問題圓滿解決。通過這件事以后,樓上樓下兩家的關系更和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