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也開始做輸入法了。打開百度的搜索頁面,在搜索按鈕的右邊就能看到輸入法的鏈接,點擊后會出現3個選項:拼音、手寫、關閉。
到目前為止,Google、騰訊、搜狐都推出了拼音輸入法,百度再進入后,這一領域的競爭將會更加白熱化。
由于輸入法狀態欄都處于電腦屏幕右下角,所以,有人把輸入法的競爭稱之為一場圍繞“右下角經濟”而開展的爭奪戰。
輸入法到底有什么價值?當70后、80后開始上網
3年前,我裝上搜狗拼音輸入法的時候,感覺它是天底下最好的輸入法,比智能ABC要智能得多。
事實上,不同的輸入法背后,是不同的用戶群。使用五筆輸入法的用戶,在今天來說,恐怕大多年過半百,而使用拼音輸入法的,會更年輕、更新潮,多是70后與80后。
在1995年之前,風行全國的電腦輸入法,是以王碼五筆為代表的五筆輸入法。那個年代,學電腦的人大多不熟悉拼音,尤其是南方人,他們與拼音之間有深深的隔膜。所以,五筆輸入法在當時很受歡迎。
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歷過大大小小語文測試、步入大學的70后、80后們不害怕拼音,所以,智能ABC、微軟拼音、紫光拼音、拼音加加大行其道。
我是70后,13年前開始上網的時候,盡管網速慢得出奇,打開一個網頁可能要刷新好幾次,耗時幾分鐘,但我對網絡依然極為好奇,有無窮的熱情。那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五筆才是正統。不過,一旦被網絡吸引,是很難靜下心來背詞根的,所以,智能ABC就成了我使用的第—個輸入法。
智能ABC之類元老級的拼音輸入法有重大缺陷:詞組聯想功能不強,而且,在互聯網不太普及與發達的情況下,詞庫幾乎不更新。
當不愿記詞根又熟悉拼音的70后、80后在智能ABC的選字欄中苦苦挑選文字的時候,有人看到了這個市場空白點,那就是搜狐。2006年,搜狐開發了搜狗輸入法,這個輸入法和網絡相關聯,將輸入法與搜索引擎的海量詞庫連接起來,使輸入法的詞庫可以時時更新,也更龐大。而且,輸入法也被注入了自動學習的能力,更智能、更人性。
搜狗所捕捉的,就是我所處的年齡層的用戶——70后與80后用戶。
現在,在大部分單位或家庭中,IT領域的意見領袖大多是70后與80后。在他們的傳播下,拼音輸入法已經成為主流,五筆只存留在那些年過半百的人群中,或者是專業打字員中。
在社會范圍內,70后和80后也漸漸成為中堅,所以,搜狗所瞄準的用戶群體有價值,也很明確。不過,對搜狗而言,輸入法的價值遠不止于此。輸入法為什么要聯網?
一個月前,我終于卸載了搜狗輸入法。扔掉紫光開始使用搜狗拼音輸入法的時候,我認為我會一直用下去,即使我是Google的粉絲,但過去兩年中我還是沒有選擇Googel輸入法。
不過,最近的搜狗讓人心煩,安裝后的輸入法已經成了一個巨無霸,將近100兆。這還不是最煩人的事情,我不能接受的是,在防火墻的提示中,我發現搜狗有好幾個進程駐留在內存中,而且都長期連接網絡。我不喜歡—個輸入法加載太多的進程,更不喜歡它們莫名其妙地聯網。
我知道輸入法必須聯網才能保證它的智能性,否則很難打出近期發生的熱門事件中出現的詞匯。不過,如果輸入法中長期有多個進程上網,就不那么讓人放心了,誰知道它們是否在掃描我的硬盤,然后上傳我的隱私信息?
不過,正是聯網的輸入法才更有價值。我們可以看一個數據:到2009年暑期,搜狗輸入法已占據了中文拼音輸入法市場的7成,也就是說,幾乎每10臺電腦中就有7臺安裝了搜狗拼音輸入法。
搜狗輸入法帶有詞庫更新軟件,一方面方便用戶下載最新詞匯,另—方面,也會向服務器傳遞用戶的個性詞組。
傳統上,只有搜索引擎能夠獲取用戶的最新動向與需求,只有搜索引擎能夠根據人們的搜索關鍵詞來判斷人們關注什么,喜歡什么。但是,搜狐通過一個輸入法達到了同樣的目的,它從人們每天輸入的詞組、每天使用的語句來判斷社會的熱點,來判斷網民的關注點。
理論上,如果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客戶的需求,任何人可以做成任何生意。所以,張朝陽就曾坦言:“這相當于讓搜狐一下可以直接和一億多的網民溝通。中國7/10的電腦里有我們的客戶端,我們可以每天給用戶更新詞庫,由搜狐輸入法形成的內容的新渠道,對搜狐未來的競爭力有很大的幫助。”
于是,搜狗輸入法也成了互聯網的“全民公敵”,一場混戰由此開啟。
斗上“云端”的入口之爭
輸入法是一種“元軟件”,也就是說,它比其他應用程序更基礎,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僅次于操作系統。輸入法是所有人上網都必須通過的一關,因此,輸入法與瀏覽器、搜索引擎一樣,都是網絡的“入口”。
可以說,誰把握了入口,誰就把握了用戶。以搜狗輸入法為例,如果要備份自己的常用詞,就得有—個搜狐的賬號,于是,輸入法產生的需求可以為搜狐的門戶網站帶來更多注冊用戶。
我Google了半天,發現在英語世界里,輸入法的“江湖地位”并不高,關注的人不算多。這主要是因為印歐語系以字母為基礎,輸入法發揮的空間不大。以中文為代表的東亞文字大多不以字母為基礎,輸入法才有發揮的空間。
拼音輸入法的市場內,除了Google插一腳外,現在已經沒有太強大的外來對手,所以,國內的幾家門戶網站斗得不亦樂乎。
2009年6月底,搜狐將騰訊輸入法告上了法庭,認為對方涉嫌不正當競爭,并索賠2051萬元。2010年,騰訊。又狀告搜狐,罪狀也是涉嫌不正當競爭…一
百度也推出輸入法后,或許這個斗爭還會繼續。最新的斗爭領域在“云端”,也就是在“云輸入法”領域的斗爭。
2009年開始,搜狗就推出了網頁輸入法,這種輸入法不用安裝,只需要打開—個網頁,就能使用搜狗輸入法。當所有的詞庫與關鍵詞都存儲在遠處的服務器中,而不是用戶的硬盤里時,這種輸入法就可以稱之為“云輸入法”。
百度開發的輸入法同樣屬于“云輸入法”,而騰訊與Google也在關注這一領域,說不定,某一天還會有盛大跳出來做盛大輸入法。
目前,“云端”的爭奪戰還剛剛開始,但可以肯定,未來將會有一場兇險的斗爭。
惹人厭的廣告投放
輸入法是—個窗口,發布輸入法后,就能從用戶那里得到最新的關鍵詞,而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向用戶推送內容,比如發新聞、推廣告。這并不是一個夢想,它已經成為現實。
讓我最終決定卸載搜狗輸入法的,就是某天搜狗在右下角蹦出來的即時新聞,也就是說,搜狗已經開始用輸入法來發廣告、推新聞。
事實上,搜狗已經與阿里巴巴合作,成立了一個新的投資公司,將輸入法與搜索、廣告捆綁起來。他們要做的,就是在搜狗輸入法中植入淘寶商品的搜索信息。
如果淘寶與搜狗輸入法“合體”成功,那么,當你輸入一個品牌或一個產品名稱的時候,輸入法的選字面板中就會出現淘寶熱賣該產品或該品牌的字樣,點擊查看后,會轉到淘寶的相應頁面。
到這里,輸入法就不再是一個輸入法,而是—個廣告載體,一個信息收集工具,一個用戶平臺……
更要命的是,這樣一個綜合性的工具,竟然是我們不能逃避的,因為你必須用輸入法才能上網,才能交流。(摘自《翻閱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