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來,自治區紀委監察廳兩次組織了面向全區公開遴選22名基層公務員到廳機關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拓寬選人視野,面向全區公開遴選公務員
過去,自治區紀委監察廳機關新進干部,主要是從市直機關和紀檢監察系統調入。2009年,自治區紀委常委會研究決定,采用公開遴選的方式,從更大范圍內挑選優秀人才充實機關工作人員隊伍。在人選范圍的考量上,重點把握三個方面:一是面向全區。范圍太窄,遴選的意義不大;范圍太廣,組織難度大。綜合考慮這兩方面的因素,我們把遴選的范圍確定在全區。公開遴選公務員的公告在廣西日報等區內主要媒體和廣西人事考試網、廣西紀檢監察網刊登后,共吸引了500多人報名,結果比較理想。二是側重基層。基層公務員了解民生、親近百姓、體察民情,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更好地維護群眾利益,也更符合紀檢監察機關公務員的職業特點。因此,我們把遴選的重點放在基層。在職位要求上,鼓勵具有基層工作經歷的公務員報名;在筆試和面試環節,設計一定比例的、用于考察應試人員實際工作能力和基層工作經驗的試題;在確定人選時,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在基層表現突出、取得優異成績的公務員。三是人崗匹配。在側重從基層選人的同時,統籌考慮機關公務員隊伍結構需要,注意從區、市兩級公檢法等執法部門和區、市兩級直屬機關中遴選優秀公務員,提高遴選人員與空缺崗位的匹配度。近兩年自治區紀委監察機關公開遴選的22名公務員中,12名是在縣、鄉兩級機關工作的公務員,占遴選總數的54.5%;10名是在區、市兩級公檢法等執法部門或區、市兩級直屬機關工作的公務員,占遴選總數的45.5%。
二、注重職位需求,科學設定遴選資格條件和考察評價內容
在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中,我們都堅持“需要什么樣的人,就選符合要求的人”的原則,通過各環節的科學把握,挑選到了比較滿意的公務員。一是科學設定遴選資格條件。在遴選中,我們根據機關空編的部門及崗位情況,確定公開遴選的資格條件。首先是基本條件。根據紀檢監察工作的特點和反腐倡廉建設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自治區紀委常委會研究確定了報名的基本條件。其次是崗位資格條件。在聽取選調崗位所在部門主要負責人及其分管領導意見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崗位需求確定報名人員所學專業、工作經歷、工作特長。如案件檢查室工作人員崗位,我們要求報名的公務員所學專業為法學、漢語言文學、偵查學、犯罪學、經濟犯罪偵查、財務管理、會計學、審計學、財政學等專業,并在紀檢監察機關或公安、檢察、法院、財政、審計系統及經濟綜合部門工作三年以上。二是科學設計筆試、面試的測試方向和程序。在委托命制試題時,明確要求筆試主要測試應試人選履行職責所必備的基本知識以及調研綜合、辦文辦事、文字表達等能力,并根據應試人選的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照1 ∶ 3的比例確定面試人選;并根據應試人選的筆試、面試總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1 ∶ 2的比例確定體檢人選。三是科學設置考察評價內容。在考察中,我們注重科學設置考察評價內容,既要注重了解考察人選的實際能力和工作實績,又要深入了解考察人選的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工作作風和廉潔自律情況,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請紀檢機關、組織部門分別出具考察人選的廉政鑒定和工作鑒定,確保把德才兼備的公務員選出來。
三、嚴格按程序推進,確保遴選工作公平公正
遴選工作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影響到選人用人公信度,影響到選人部門乃至黨委、政府的形象。我們在堅持“凡進必考”的同時,嚴格按程序推進,較好地確保了遴選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一是強化履職能力的測評。在筆試和面試環節,在委托自治區權威考試測評機構命題時,要求設置一定的考察應試人員履行崗位職責相關的能力素質的試題。請自治區紀委正廳級領導擔任面試主考官,自治區紀委監察廳分管領導、有關部門正職和自治區人社廳相關業務處室的同志擔任考官。二是嚴格考察和集體討論決定程序。組織考察組,按照規定程序和設定的考察評價內容進行深入、全面的考察,廣泛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在尊重筆試、面試和考察情況的基礎上,就擬選調人選充分聽取選調崗位所在部門及分管領導意見,再提交書記辦公會醞釀,形成成熟意見后提交自治區紀委常委會討論決定選調人選。三是加強監督和信息公開。在公開遴選公務員工作過程中,主動邀請自治區紀委機關紀委全程介入監督,并通過廣西紀檢監察網及時發布信息和公布結果,讓公開遴選工作在陽光下運行。自治區紀委常委會討論決定擬選調人選后,我們還在人選所在單位進行為期七天的干部調動公示,接受干部群眾的監督,取得了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