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的西南部,有一個四周全是海拔1000-4000米高山環(huán)繞的盆地,它就是四川盆地。在這里,無論是古代的蜀人還是今天的四川人,都必須面對一個同樣的問題——如何從這個四面環(huán)山的盆地里走出去。
魯迅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但對于想要出川的蜀人來說,路是走不出來的,必須要用錘子和鑿子在懸崖絕壁間一點一點鑿出來。蜀人開辟的走出盆地的通道,被后人稱為蜀道。
古蜀道以四川盆地為起點,從中國延伸向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進而延伸到歐洲。
南下和北上的人流、物流在這里大規(guī)模集散,各種文化、思想在這里大交流、大融合,這就使得原本富庶的成都平原持續(xù)繁榮。四川這個凹下去的盆地在農耕文明時代一度成為中國西部的經濟文化高地,對西南地區(qū)的歷史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透過千年蜀道,透過那石板上的車轍和絕壁上的樁孔,有一種非常特別的力量千百年來熠熠閃光,那就是滲透在蜀人骨髓里的堅韌不拔和開拓進取。
……
時光流轉,在21世紀的今天,經濟全球化和區(qū)域經濟一體化描繪著人類經濟的新版圖,市場要素的優(yōu)劣決定著產業(yè)層次的高低,區(qū)域的競爭,核心是樞紐之爭,沒有發(fā)達的交通,開放合作將難以為繼,跨越發(fā)展更無從談起。要承載跨越式發(fā)展的使命,承載建設西部經濟發(fā)展高地的目標,四川的交通就必須要有超常規(guī)模的發(fā)展。
省委九屆四次全會響亮提出,著力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
隨后,四川省《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規(guī)劃》出爐,規(guī)劃提出了從2009年到2012年、2020年,分步驟建設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階段性目標和措施:到2012年,我省將形成由7條鐵路、12條高速、2條水運航道組成的進出川通道,成都主樞紐基本形成;到2020年,全省鐵路運營里程力爭達到800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力爭達到8200公里……
今天的四川,已經不再是盆地的四川,而是西部的四川、中國的四川、面向世界的四川。今天的蜀道,也已經不僅僅是道路意義上的蜀道,它真實地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蜀道”是治蜀之道、希望之道,是開放之道、發(fā)展之道,是跨越之道、振興之道,它代表著四川人民努力和奮斗的方向,代表著這個古老盆地更為高遠的未來。
2011的新年,讓我們與《四川黨的建設》的記者一道,從成都出發(fā),向著東南西北四方進發(fā),見證大通道,明確大方向,展望更為高遠的未來。(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