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筆者從瀘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獲悉,到2010年底,瀘州經濟開發區、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瀘州化工園區和瀘縣經濟開發區成功跨入“百億園區”行業。
一年內4個園區為什么能同時跨過百億?這得益于瀘州創新體制機制,突出一園一主業,重構園區發展模式,吸引重大項目落戶園區促優勢產業優勢回歸,實現產業園區從少到多、從小到大的驚人“裂變”:到2010年底,全市7大園區入園企業已達503家,園區銷售收入達到530億元,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9億元。
#61562;專+精:7大園區錯位求進
一個園區從0元到100億元需要多長時間?瀘州給出的答案是:4年!
為什么用時這么短?原因是這個園區專業化程度很高,繼而形成規?;铀俪砷L。去年以來,規劃面積1萬畝全國同行業唯一的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中國酒谷)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這個沿產業鏈方向整合集聚相關企業而建立的園區,已經產生出強烈的輻射效應,園區內的各個中國白酒產業配套第一梯隊企業,已經通過業態“共舞”,正在以世界眼光和一流區域合作模式領舞中國白酒產業化發展。
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一期工程已經竣工。2010年,瀘州酒業集中發展區累計實現產值和服務性收入為11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個白酒百億園區。
2007年以前,瀘州僅有一個園區,且由于諸多原因發展緩慢。從2008年開始,瀘州全面實施“四大園區”發展戰略,加速園區建設。按照“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的要求,瀘州市于2009年出臺《關于加快產業園區發展的決定》,從主導產業入手,對7大園區給予了科學定位,形成主業明確、特色突出、錯位發展的產業園區布局和發展格局。
為什么要打造專業化園區?有何優勢?瀘州市委書記朱以莊一語中的:“增加園區核心競爭力,加速裂變!”市委書記朱以莊分析,園區內大量相關企業分工協作,降低了生產成本和運輸、交流等交易成本;抱團所形成的范圍經濟效應,有利于吸引國內外各種生產要素流入園區;專業化園區利用產業群體效應,形成區域品牌,必將增強園區內所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優勢。這就是瀘州為什么要突出“一園一主業”的原因。
在“一園一主業、園區有特色”思想的指導下,瀘州白酒、天然氣化工、工程機械、皮具箱包等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開始在園區形成。
#61562;舍+取:園區發展模式重構
園區發展模式重構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么?引進行業高端企業!高端企業來了,為打造產業高地加重了砝碼。
瀘州是全國九大工程機械基地之一。曾經由于體制掣肘、研發滯后、人才外流,瀘州機械工業步入艱難時期, 2009年瀘州機械總產值僅30億元左右,經濟貢獻比重上升乏力。
“要吸取企業搬遷易死不易活的教訓,一定要搬出質的飛躍:重構園區發展模式,提升辦園管理和運行水平,走專業園區之路。”瀘州市市長劉國強對機械產業園區提出要求。
瀘州原有200多家機械企業。如何搬遷?搬出一條什么樣的路?在認真分析瀘州機械產業發展狀況后,管委會融合整理了一條清晰的瀘州機械工業集中發展區產業鏈。圍繞產業鏈,主導企業外聯,關聯企業整合,從“做所有環節”變為“只做幾個關鍵環節”、有“取”有“舍”成為園區發展的宗旨。
長液原來有幾十個中心,入駐園區后只保留了研發、結構、裝備中心三個中心。
從鐵砣砣到產品面市,曾經是瀘州機械企業的真實寫照。現在園區整合后,各個企業專心做精自己的環節,這種有“取”有“舍”,變化的是方式,帶來的是質的飛躍。
瀘州辦園區還致力于創新,其結果是一些影響園區發展的體制機制方面的瓶頸被打破,辦園水平不斷提高,產業園區發展一月一個樣,“個子”連連看長,“后發優勢”變為“厚發優勢”。
#61562;投+引:傳統產業優勢回歸
建設一個園區最大的作用是什么?托起一個產業,加速傳統產業優勢回歸!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瀘州形成了機械、化工、釀酒、能源等四大產業門類。
工業園區是產業集聚的平臺,產業發展的載體。2007年,瀘州市提出做強四大產業走集中發展區之路,實現建設一個園區托起一個產業的愿望。
市里一手堅持盤活存量,以大抓項目、抓大項目推動“大產業、大企業、大園區”建設,一手引進增量促傳統產業優勢回歸。
這些年,瀘州在7大園區實施大量技改項目,技改投資額由“十五”末的13.05億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128億元,2006—2009年累計完成技改投資301億元。天華公司3萬噸三聚氰胺、北方公司7萬噸有機硅、郎酒集團5000噸釀酒基地、瀘天化硝酸節能技改、天華富邦34億元的聚四氫呋喃項目明年等一批重大技改項目將于今明年相繼建成投產,增強了瀘州市工業發展的后勁。
同時,隨著瀘州7大園區產業聚集度增高,投資吸引力越來越強,“磁石”效應正成為吸引重大項目落戶的重要載體:2010年1至10月,全市產業園區引進到位資金49.08億元,入園企業投資額28.56億元,新增建成區面積9221畝。
大項目落戶園區后,促進四大產業升級轉型,加速傳統產業優勢回歸,瀘州工業呈現出又好又快發展的良好勢頭。過去5年,瀘州市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8.1%,而園區經濟支撐著瀘州的工業發展。2010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30億元以上,是2005年的5倍;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0億元以上,是2005年的5倍;利潤總額75億元以上,是2005年的8.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