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正在經營一個家電賣場,現在發生了這么一個事。前天剛炒了一個員工,今天就發現他在競爭對手的商場上班。原因是我從銷售一線提升上來管理這個商場,而這名員工和我同時進來的,心里不服,就在一次早會上公開表示不會服從我,雖然他是銷售部門的骨干,但是為了商場的正常管理,第_二天我就讓他走人了,且這個部門不是說沒7他就不行。現在問題主要是他在我們公司呆了好久,一些公司的操作方法,經營思路他都有所了解,我們與競爭對手拼得好兇,如何做才能把影響降到最小?還有就是如何說服公司老總把這個事看做是一個正常的問題來解決?
張計劃:這件事里涉及到兩個問題。第一個是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問題,員工是讓企業目標變成現實的人,企業要長遠發展,就必須招聘到合適的員工并激勵他們努力工作。企業留住員工除了薪水和升遷機會之外,還應該包括學習的機會和有歸屬感的企業文化。任何企業不可能保證同一批招聘的員工同時升職,因為管理的架構屬于金字塔形,越往上面人應該越少。只要選拔的過程透明公正,落選的人應該認可這個結果。那個同事心理不服也可以理解,最好先進行說服溝通,直接炒魷魚有些過于輕率了。
第二個是同行企業的競爭問題。被解聘的同事轉投競爭對手,應該說也是正常現象,除非是核心技術人員可以實施“同業禁入”條款。企業經營的某些技巧不可能申請專利,也不可能長期對競爭者保密,被模仿學習是遲早的事,所以對此應該擺正心態。決定企業最后競爭勝負的關鍵,不是知不知道的問題,而是企業的士氣和執行的力度。這就要求管理者營造一種真誠而透明的企業文化,激發員工們的活力和熱情,不斷學習和改進,為顧客們提供近乎完美的產品和服務。
兩年前我公司接管了一個企業,由于一些原因當初公司領導沒有抓好對銷售部門的領導,結果導致公司的市場這一塊被掌握在各個營銷人員手中,很多上面的政策不能得以實施。面對這一情況,一個月前原來搞外貿的我被會司領導派去兼管這個銷售部門,經過一個月的冥思苦想我仍然無法想出一條比較成功的方案去實施“市場的回收”。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我不能完全掌握我公司現在的顧客群在哪一塊。以至于公司不能解雇一些不積極的營銷人員,因為畢竟現在公司的顧客還掌握在他們手中,而如果不能實施這一點公司的前景是十分可憂的。
張計劃:發生這種情況,是由于公司對銷售員的管理失控造成的,客戶資源都把持在業務員手中。此時要不動聲色地逐步將客戶資源收回,這里需要技巧性,千萬不能挑起多數銷售員的敵意,他們集體嘩變會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兩種辦法可以嘗試:一可以先安排少數人換崗,要求定期匯報工作進展和收集到的客戶資料,其后不斷擴大換崗范圍。二可以與多數銷售員逐個溝通,說明此項安排有利于公司長遠發展,并非因為個人恩怨。將來隨著公司業務成長,每個人都可以受惠。
每家公司都應該建立完備的顧客數據庫,銷售員每拜訪一家客戶,每簽訂一單合同,公司相關部門都應該了如指掌。這樣銷售員之間可以共享信息,公司可以據此研究客戶的購買行為,公司高層也可以定期拜訪一些重要客戶,對公司提升客戶管理的水平,對公司的未來發展都是大有益處的。而任由銷售員獨占客戶資源,這是管理層偷懶的表現,長此以往公司將分崩離析。
我們公司是今年剛成立的,我們的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很過硬,以前是軍工產品,但是在做市場的時候,我們的終端市場很難做,原因是價格偏高,一部車子大概價格和貼膜的一樣,80%的人對我們的產品很感興趣,但是一說到價格問題,就會猶豫,畢竟也是一兩千的價格。
我們做的是汽車輪胎升級,在車主原有真空胎內壁噴涂一層石油高分子記憶合成橡膠,使輪胎達到釘子扎了不漏,拔出來不用補,而且可以降低80%爆胎率,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提升行駛舒適性,解決車主換胎補胎的煩惱。目前招商這一塊很好,就是終端市場有欠缺,請指點。
張計劃:根據資料來看,貴公司產品非常好,車主也有興趣,但是為什么推不出去呢?也許是因為消費者絕大多數買的是已經制造完成的整車,而且大部分已經買了保險,如果車輛出現問題,有保險公司負責。如果額外買了你們的產品,其實主要受益者是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又不給報銷,要消費者自己來掏腰包。
所以公司可以考慮改換一種經營思路,直接找輪胎制造商合作,或者考慮與汽車售后服務點合作,因為他們都屬于理性的專家購買,你的產品性能和實驗數據應該可以打動他們。甚至可以去接觸接觸車險業務比較多的保險公司,在一些容易凸顯你們產品優勢的市場上打開缺口,比如貨運卡車、比如路況較差的農村地區等等,在市場上建立了好的口碑就好辦了。
公司代理進口產品,近十年的歷程中,客戶的滿意度還算蠻高,不論對產品的質量還是公司的服務,都不錯。近來,由于廠家更換配件生產商的原因,導致產品配件質量不合格,為此加重了客戶服務的工作和難度,最主要的是影響客戶對公司的忠誠度。廠家一直說改進,但一直是敷衍了事。為此,尤其是基層員工覺得工作進度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銷售部門的銷量問題嚴重受阻。請問,此種情況下作為代理公司該如何處理?公司員工該如何面對?
張計劃: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明顯有缺陷還在敷衍,說明制造商的管理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作為代理公司,你們應該搜集相關數據,比如返修率、維修費、顧客滿意度等等,向廠家主要決策者講明利害,據理力爭。特別是由于個別配件質量導致整個產品聲譽受損,是顯而易見的因小失大。
當然如果廠家依舊我行我素,說明其已經到了危險邊緣,可以考慮同時代理競爭品牌的產品,以便準備迎接最壞的結果。也可以抓住機會,整合資源進入制造領域,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品牌。
制造商產品有缺陷而不知改進,顧客當然有抱怨,代理商員工就會夾在中間受氣。員工們的精神狀態可想而知,所以老板就要盡力安撫,鼓舞大家同心協力走出這一段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