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是孝的基礎
孝敬父母,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能讓父母高興,不為自己擔心,處處從父母的角度考慮,是最不容易的。
李皋,字子蘭,是皇室宗親。李皋做衡州刺史時,政績卓著,很受百姓愛戴,后因為奸人的誣陷,被質問審訊。在審訊期間,李皋想到母親的年事已高,若是讓她知道此事,一定會擔憂生病,于是告誡家里其它人不能提及此事。每次提審,李皋一定要等到走出家門以后,才換上囚犯的服裝,審訊完回家,也一定要在臨進門以前,改換官服,拿著笏板,擺出一付刺史的氣派給母親看。
審訊的結果認定李皋有罪,被貶到潮州做刺史。李皋不敢把實情告訴母親,便哄母親,說這次是因為朝廷重用才被調任的。母親聽后竟信以為真,還替兒子高興呢!后來李皋被平反,他才跟母親講述實情,在母親面前跪著敘述被誣陷的經過,并懇求母親責罰自己的隱瞞欺詐之罪。
漢文帝親嘗湯藥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漢文帝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他在位二十四年,重德治,興禮儀,愛民如子,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賢明的皇帝,漢文帝與漢景帝的治理,歷史上稱作“文景之治”。
漢文帝的母親是薄姬,后來稱薄太后。漢文帝的天性很孝順,薄太后生病三年,漢文帝早晚侍奉,毫不懈怠,和顏悅色來安慰自己的母親,把母親照顧得非常周到。夜間睡覺的時候,漢文帝衣不解帶,每次端藥都要親自嘗后再給母親喝,以天子之尊侍候著母親,是為以孝治天下。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西晉時有位名士叫王偉元,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死于非命,王偉元從不西向而坐,不愿為官,以教書為生。
王偉元在父墓側筑屋而居,每日朝夕至墓前跪拜,攀柏悲號,涕淚濺樹枝,日久,樹木也為之枯槁。王偉元的孝行感動鄉里,被推為孝廉。他的母親在世時,性極膽小,畏懼打雷。其母死后,每次遇到風雨,聽到雷聲,王偉元就奔向母親的墓地,跪拜哭泣,并訴說:“孩兒在此,母親不要懼怕!”這就是有名的聞雷泣墓。
王偉元讀《詩經》,一讀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就禁不住淚流滿面,悲痛之情久久不能平息,于是教學中不得不廢棄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