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時,是個大腹便便的“將軍肚”;常有斷續瞬間頭暈;常年有耳鳴。經腦部彩超檢查,證實患有“腦血管粥樣硬化、斑塊、阻力指數增高”的腦血管病,而且癥狀不輕,是引發腦血栓的隱患。針對這種狀況,我摸索著為自己設計了“整改方案”,一共四條。
一、吃營養餐
根據醫囑和自己對某些飲食的認知,我后半夜小便后喝白開水一杯。早起后,喝淡豆漿一大杯。選擇了幾種有利于保養腦血管的飲食:雞蛋一只,少許玉米片,一個西紅柿(切碎)和5克黑木耳同煮吃。晚上睡前吃20顆紅棗。
這些飲食的營養和作用是:補充水分,稀釋血液;有豐富的健腦卵磷脂和優質植物蛋白,能降血脂、防血栓;有能降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亞油酸和谷固醇;有番茄紅素,黑木耳被譽為腦血管的“清道夫”,還能滋潤腸道,防止便秘。紅棗有助于安眠等。日常飲食素多于葷,偏多洋蔥,不吃肥肉。信奉“藥補不如食補”的至理名言。煙、酒、牌不沾。
二、爬樓梯
因年事已高做運動已力不從心,但適當做些力所能及的鍛煉還是可行的。我住在沒有電梯的6樓,我把登樓梯看成是磨煉意志和鍛煉身體的好機會。每天上下樓2~3次,扶護欄求穩不求快,慢抬腿登臺階,集中注意力,哼唱歌曲、戲曲把累變成休閑,緩步爬完近百級臺階,不喘粗氣。爬樓比爬山安全、省力、方便,風雨無阻。這樣鍛煉可消耗脂肪,降低血中膽固醇,增強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環,“歪打正著”,“將軍肚”首當其沖被“爬平”了。
三、寫健康日記
我還堅持寫健康日記,每天7點半,記錄當地電視臺播報的當天和明天最高和最低氣溫。根據氣溫增減衣物,或調整飲食。為彌補年齡老化,記憶力減退的弱點,在“備注”欄內,記下從報刊上選摘的有關保健養生方面的知識。多年來寫健康日記跟蹤、監控健康狀況細微變化,作出相應的生活、醫藥調養,防微杜漸。
四、養鳴蟲練耳力
此外,我還愛養鳴蟲。于花鳥魚蟲市場選購鳴蟲數只貯于盒中。于休息之時,聆聽清脆蟲鳴之聲,修身養性。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聽到蟲鳴就較容易地進入靜定狀態,這個以聽覺著手修煉養生的方法自古有之,《楞嚴經》里就記載有一種以聽為修煉手段的“耳根圓通”法。靜心聆聽蟲鳴,能逐漸感到蟲鳴之聲由大而小,直至靜謐,遐想長空共碧水一色,直至腦海中萬籟俱寂,頓時將那胸中煩惱、室外喧囂一掃而空。
幾年后,我到醫院作“頭顱CT平掃”檢查,影像表現為“腦內未見明顯異常密度灶”。而原有的瞬間頭暈和耳鳴也沒有了,頗感欣慰和高興。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