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鎮(zhèn)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距嘉善縣城約10公里。這是一座已有千年歷史文化的古鎮(zhèn)。據(jù)有關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鎮(zhèn)西塘就屬吳、越兩國的相交之地,故有“吳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稱。
踏上古鎮(zhèn)西塘,從迎面而立的木質(zhì)牌坊建成的古鎮(zhèn)入口處進入古鎮(zhèn),撲面而來的是一種古色古香的典型江南水鄉(xiāng)的韻味和氣息:一片靈瓏清澈的水域配以廊橋、亭臺、廊廓,形成了一幅幅無比美妙的風景畫面映入眼簾。 我去過不少古鎮(zhèn),去過昆山的周莊、吳江的同里、甪直,去過蘇州的東山、西山等著名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比如,周莊是以她獨有的橋、水、街相互依存,獨具風貌而顯神韻。而一進入西塘古鎮(zhèn)我即發(fā)現(xiàn),西塘的廊房,就是她獨具的特色。她與其它水鄉(xiāng)古鎮(zhèn)最大的不同在于,她在臨河而建的街道、甚至河邊水面上所建的通道,都建有古色古香的廊房。走在有一千多米的、綿綿長長的廊房街道中,就像走在北京頤和園的長廊一樣悠然、美妙。
行走在建于河邊水面上的廊房中,依欄隔水,觀看對面的粉墻黛瓦、畫棟雕梁,如入畫境。憑欄抬眼,眺望遠處蕩漾在水面的柳葉小舟,悠悠逐波而行,頓感心曠神弛,如入仙境。漫步走出建于河邊水面上的廊房通道,小行數(shù)步,便又進入臨河的街道中。細長狹窄的路面,大多是古石板鋪成的街道,街道的廊房把整條街道的天空,完完全全拒絕在街道之外了,讓古街迷浸在幽幽的微暗中。 街頭首鋪,是一家專制“清式貢餅”的作坊,一個俊俏的女子正踩動著由機械操控的煎餅轉鍋,纖細靈巧的雙手,從餅料架上不斷變換著餅料添入轉鍋,高溫下的煎餅轉鍋,散發(fā)出陣陣誘人的餅香。隨著一張張貢餅的出鍋,俊俏女子臉上的酒窩旋轉出花一般的笑容。街道兩邊數(shù)百家門店,無數(shù)各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藝制品、刺繡、針繡、書畫、民族風味糕點、小吃、民族文化茶座、咖啡吧、酒吧、風情旅館、飯店,多彩的招牌、幌子等等形成了古鎮(zhèn)西塘千咫廊房中“風情萬種”的畫面。 說古鎮(zhèn)西塘千咫廊房中的風情萬種,讓我最注目的并不是無數(shù)各具特色的民族手工藝制品、刺繡、針繡和書畫,也不是讓我饞涎欲滴的民族風味糕點和各種糕點小吃,更不是各色民族文化茶座、咖啡吧、酒吧和多彩的招牌、幌子。而是并不怎么讓人們關注的那幾個小小旅店!
我曾去過全國大大小小城市一百五十多個,每到一地,首先關心的是初到時的夜宿客棧,客棧是旅行人途中暫時安居的地方。一個地方的旅店,在某一方面能代表和體現(xiàn)這個地方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氣息。而眼前西塘的廊房下,那幾家旅店,正是讓我這一有獨特視角的旅行人感到有興致并值得關注的地方。
首先是那個并不起眼的“靜舒苑客棧”。僅憑她的名,就吸引了我的視線和鏡頭。靜舒苑客棧門頭上的“靜舒苑客棧”店牌和“百年老宅,風格獨特,雕花大床,舒適安逸”那鎦金楷書的廣告牌,把本來就僅有七十多公分寬的門面逼仄成更窄的門洞了。但是,從門洞內(nèi)過道向里看去,門內(nèi)簡樸、整潔、干凈,正上方大紅燈籠顯眼奪目。它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此店當是一個知書達禮且優(yōu)雅的女主人開的。當時我想,這樣一個僅有七十多公分寬的門面的客棧,恐怕是全國所有旅店、客棧中門面最狹窄的客棧了。
然而,當我繼續(xù)在廊房下往“煙雨長廊”方向緩步前行的過程中,“河畔居”這樣一家近似“靜舒苑客棧”一樣最小門面的旅店,又呈現(xiàn)在我視線中。所不同的是,這家“河畔居”比“靜舒苑客棧”凸顯富麗和溫馨。門頭上和右門邊各置“河畔居”三字的鎦金店牌,幽深的門洞內(nèi),暖色的宮燈一路掛去,兩邊粉墻上各置四方裝飾畫鏡框,體現(xiàn)了主人高貴的藝術思維和招財手段。
在西塘廊房街中,這兩家“全國最小”的旅店,給予了我不同的感受。同時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西塘人,在古鎮(zhèn)西塘也處于現(xiàn)代生活和經(jīng)濟社會中,展現(xiàn)出了各自的經(jīng)營理念和人文理念。
最讓我久久不愿離開西塘的,是西塘醉人的文化氣息。西塘人以獨特的文化,吸引千萬中外游客來到西塘。如果說,兩家“全國之最小”的客棧,體現(xiàn)了西塘人人文理念的一個側面,那么西塘的“王氏父子版畫館”,才真是西塘人鐘情文化的一個亮點。 “王氏父子版畫館”,別稱“醉園”,是一家私人故居宅第。它坐落于“靜舒苑客棧”與“河畔居”兩家客棧那條街的中段。步入“醉園”,“西塘王氏父子版畫館”的黑色牌子掛在堂屋入口門右側。來到館中,從館首展出的前言以及館展中的鏡框版畫、對聯(lián)、牌匾,以及前后三進小院中的太湖石、玲瓏“小橋”、袖珍擬亭、花木、流泉、黛瓦雕墻等物景中可以看出,故宅的歷代主人,為經(jīng)營這所故宅付出了多少獨具匠心的文化思維和孜孜不倦的勞動。故居的主人,是年逾八旬的王亨先生,正靜靜地坐在他的畫室,為索畫者題寫著贈詞。讀罷廂房中一對“一生寄情江南水,三分得意海上風”的對聯(lián),我想,這正是老先生一生鐘情版畫創(chuàng)作的寫照。王亨老先生,是已故中國版畫家張懷江先生的學生。據(jù)說張懷江先生曾對著鏡子,用七十二刀刻下了自己的肖像,且作品栩栩如生,氣度優(yōu)雅,號稱版畫界一把刀。王亨老先生得其老師衣缽真?zhèn)鳎谒淖髌分校浴洞骸贰断摹贰肚铩贰抖匪钠罚顬橹Q,其中《秋》《冬》獲全國美展一等獎。年歲已高的王老先生,白發(fā)滿頭,甚至連眉毛也白了,但他為自已摯愛的版畫事業(yè),繼續(xù)以飽滿的精神、精湛的藝術為西塘的文化而辛勤耕耘著。 此次去西塘,西園是讓我印象最深的地方。西園是一座古老的宅院,園內(nèi)亭臺、樓閣、假山、水池等應有盡有,各種花草、樹木,風景優(yōu)美。東側假山上有“聽濤軒”茶室,假山上有一株百年白皮松,高數(shù)丈,風來時簌簌有聲。據(jù)說,1920年冬天,詩人柳亞子曾來到西塘,住在西園,并與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園攝影留念。
來到西園二進樓的廂房內(nèi),我果然見到了當初南社嘉善(西塘)社友的名單和南社創(chuàng)始人陳巢南、柳亞子、高天梅、新南社主任姚石子等文學先輩的遺像,還有西塘南社社員郁世為、余其鏘、李絳云等人物的生平簡介。西園中這樣的展覽,讓來到西塘的人們有機會了解和學習到,這些文學先輩們當初以手中的筆為武器,以文學的形式忘我地宣揚共和的熱情、勇敢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熱潮中去的那種精神。同時,西園“西塘南社”事跡的展覽,也為古鎮(zhèn)西塘增添了讓人值得回味和記憶的一筆。
西塘靈秀的內(nèi)涵,在于她的橋和水,配之西塘古鎮(zhèn)特有的千咫廊房,成為西塘特有的旅游文化資源。
古鎮(zhèn)區(qū)內(nèi),有建于宋代的望仙橋,有始建于明清的來鳳橋、五福橋、臥龍橋等等。據(jù)說,西塘古鎮(zhèn)區(qū)內(nèi)原有橋梁104座。這些古老的橋梁和西塘的百姓和諧相依,傾聽了千余年來流水的低吟和船家槳櫓的淺唱,也閱盡了西塘古鎮(zhèn)兩岸人民生活的變遷和西塘民間的歷歷舊事。
永寧橋是西塘最有名、最繁忙的一座古石橋,它位于古鎮(zhèn)的十字路口。這座古石橋連接著西塘的標志性建筑\"煙雨長廊\"和被稱之為長廊的北柵街,以及現(xiàn)在最繁華的商業(yè)街“西街”。古橋上來來往往的行人,整日絡繹不絕。站在永寧橋上,環(huán)顧四周,可將西塘大部分區(qū)域盡收眼底。“上下影搖波底月,往來人度水中天”“船從碧玉環(huán)中過,人步彩虹帶上行”兩副橋聯(lián),正是西塘人與西塘的靈動古橋碧水相依和諧的生動寫照。
西塘古鎮(zhèn)區(qū)水徑縱橫,河流清澈,綠波蕩漾。據(jù)西塘人介紹:清晨時,古鎮(zhèn)小橋鴨戲流水,罩薄霧似紗;在傍晚,橋畔水面夕陽斜照,現(xiàn)漁舟點點。真是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靈秀畫面的寫照啊。西塘是一個平凡、但能讓江南農(nóng)民足以驕傲的鄉(xiāng)間古鎮(zhèn)。生活在西塘的人們,過的是精細而又典雅的日子,是人和自然相依和諧的愜意生活。
不過,如今的西塘,因為其名氣太盛,引來了四面八方、日以萬計的游客。我在想:西塘這座難得的保存完整的古鎮(zhèn),這些珍貴的古宅古摟,能否在這般日以萬計游客的凌亂步履下,再堅持千年而不衰呢?走在狹窄而又幽長的繁榮熱鬧石板街、依河而建的街道和千咫廊房中,看著一眼望不到頭的臨水而枕的人家,讓我頓生出許多感懷來。
此時此刻,耳畔似乎又傳來自己走在依河而建的街道、千咫廊棚和幽長石板街的腳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