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連隊的榮譽室,一面寫著“感謝人民子弟兵”的錦旗映入我的眼簾,把我的記憶一下拉回到去年年底。那是一天上午,鑼鼓喧天,掌聲如潮,西斛村村委會一班人來到了六連的會議室,把一面錦旗鄭重地交到支部書記戴佳秋手中,以感謝多年來該連對西斛村村民的深情厚誼。
某部六連黨支部始終堅持把擁政愛民作為強化官兵宗旨意識,推進單位全面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做到單位人員變動而為人民群眾做好事、獻愛心這個優良傳統永遠不變,視人民為父母,把駐地當故鄉,帶領全連官兵積極開展軍民共建活動,為孤寡老人送溫暖,為失學兒童獻愛心,為貧困家庭解難題,向困難群眾伸援手,與駐地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該連支部書記戴佳秋、副書記楊飛接過愛心“接力棒”后,繼續帶領全連官兵弘揚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精神,在連隊大力開展“少抽一包煙,多獻一份愛心”活動,資助那些想上學而因家庭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不講條件,不圖回報。不久前,連隊支部了解到駐地西斛村的李文彬、周懷娣夫婦患有疾病,勞動能力基本喪失,無任何經濟來源,膝下還有一女兒李盼盼正在讀小學。全連官兵深表同情,連隊的每名同志無時不牽掛著孩子的學業。想孩子之所想,解貧困家庭之所難,在人民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是軍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支部隨即發動全連官兵定期捐款捐物,對所捐數目多少不做硬性規定,“一元兩元不嫌少,一件兩件表愛心”。每月初指導員還親自帶人上門慰問,噓寒問暖,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盼盼的學習情況,除給他們送錢外,還把連隊戰士給孩子買的學習用品轉交到他們的手中。現在每個月發完工資后,連隊的官兵都會自覺地把自己捐的錢物交給指導員。每一次到李文彬家,李文彬夫婦都是熱淚相迎,感激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可愛的盼盼更是把“謝謝叔叔”掛在嘴邊,表示“要以最好的學習成績來報答解放軍叔叔的愛”。孩子笑了,六連所有官兵也欣慰地笑了。
《愛的奉獻》這首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或許我們只要伸出援助之手,盡一點自己的微薄之力就可以幫他們渡過難關,每個人都有責任那樣去做,何況作為一名軍人呢。
自2002年以來,連隊歷任主官上任都要先到駐地村進行走訪,了解連隊捐資助學情況,聽取駐地群眾對連隊的意見建議,從未因主官的調整影響捐資助學獻愛心工作的開展。到目前為止,連隊已經幫助像李文彬這樣的家庭5戶,資助困難學生5人,有4人已經順利畢業。連長楊飛說:愛心“接力棒”我們會一任一任地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