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師傅老陳,那年66歲,寶應人,在京畿路102號開了一個小鋪子,專業箍桶做盆,生意興隆。
箍桶做盆的人叫圓木匠。圓木匠是木匠行當里的一個分支,專門制作腳盆、澡盆、馬桶、木甑子等木匠精細活。倒退30年,鎮江有許多圓木匠鋪,還可以在老街小巷里不時地見到挑著擔子,一路吆喝“箍桶嘍”的手藝人,他們是流動的圓木匠。現在,城里的圓木匠鋪子屈指可數,京畿嶺一帶有七八個木匠鋪子,但只有老陳一家是圓木匠。雙井路北端有一家老圓木匠鋪子,那是老陳的表哥在經營。
50年前,老陳從老家來到鎮江,和他的表哥一起在雙井路的老鋪子里學木匠。學成之后,跟著表哥一起干了多年。后來,他一度擱下傳統手藝,干起了裝修。42歲那年,他經朋友介紹到葛洲壩工地參加后期的裝修工程。48歲那年,他又到三峽大壩,一干就是8年,回鎮后一年,又去三峽工地參與大壩紀念館的裝修。在外飄泊多年回到鎮江時,他已經到了花甲之年。
從此,老陳再度拾起了丟棄多年的手藝,租了個鋪面,一心一意干起了圓木匠。近幾年,木匠工藝與時俱進,機械操作被大量引進,像陳師傅那樣在制作過程中決不使用釘子和膠水,執著堅守傳統工藝手段的人寥若晨星。
圖中的老陳正在做一個甑子,他說是燒鹽水鵝的老板訂制的,還說大鍋燒的鹽水鵝好吃,是因為里面有杉木的香氣。店鋪門口有十來個成型的高腳木盆,鋪子里還有兩只做好了還沒有上漆的大澡盆。不大的鋪子,一半的空間被老房子里拆下來的杉木大梁占據了。一位客戶想做個大木盆,老陳說,老木頭的500元左右一只,新木料的300元左右一只。我問為什么價錢相差這么大?他說百年老杉木好,不會變形,香味大。聽說過端硯、歙硯是老坑石料好于新坑,哪里知道木料也是老的好。
這幾年,社會上懷舊之風盛行,全天然的實木生活用具受到追捧,這讓老陳生意興隆,應接不暇。老陳說,一位媽媽一下子訂做了三只高腳木盆,當作她三個待字閨中女兒的陪嫁品。許多家庭再度用高幫木澡盆洗澡,這種澡盆也成為休閑中心的新寵,一訂就是十幾個、幾十個。
真材實料,手藝好,又幾乎是獨家經營(老陳表哥年事已高,基本不能干活),價錢自然要貴一點。看著接不完的活,老陳希望跟他學過圓木匠,現在正在上海做裝修的兒子回來和他一起干,可兒子不同意。他說年輕人耐不住寂寞,也不愿吃這個苦,他當年出去搞裝修也有這個因素。他估計過些年,兒子歲數再大些,可能會回來重操舊業。
老陳的故事上了鎮江電視臺,沒幾天來了個年輕人,說他想跟陳師傅學手藝。老陳滿口答應。他說,再過幾年,他也干不動了,趕緊帶兩個徒弟,不要讓箍桶的手藝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