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歸罵,捧歸捧,寫歸寫,讀歸讀,若干年后,等高鶚和劉心武一起進入歷史,狗尾還是豹尾才能有得一比。
劉心武續寫紅樓夢的消息傳出之后,馬上引發了軒然大波。《劉心武續紅樓夢》一推出,無論是紅學界、文化界、出版界,還是喜歡《紅樓夢》的普通人,就全都炸開了鍋!其中,有贊賞的,也有反對的,更有說粗口的。有人形容說,高鶚的續本是狗尾續貂,其他人的續本就是在“狗尾上再狗尾續貂”。如此激烈的批評,無疑將劉心武推向了“火坑”。
《紅樓夢》自誕生以來,關于后40回是誰之作等有關的探軼從未斷絕。從原理上說,《紅樓夢》人人可續。正如阿Q調戲小尼姑時所說:“和尚動得我就動不得么?”作家曹寇對劉心武續寫紅樓的態度就比較灑脫:“那就讓他摸一下吧。”
在《劉心武續紅樓夢》中,劉心武試圖進入曹雪芹的文本語境,對前80回中所有“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大、小、明、暗伏筆,逐一進行了照應,并對古抄本中所有脂硯齋、畸笏叟批語中透露、逗漏的后28回的情節、細節、文本用語、回目等也逐一加以了兌現。
對于主要人物的命運,劉心武完全打破了《紅樓夢》120回程高本的結局。在這里,林黛玉沉湖自盡。對此,劉心武認為,在《紅樓夢》前80回中有許多林黛玉命運的伏筆,比如在第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聯詩,聯到最后兩句時,湘云出口為“寒塘渡鶴影”,黛玉則為“冷月葬花魂”。“就像‘鶴影’是史湘云的象征一樣,‘花魂’自然是黛玉的象征,該句為黛玉沉湖留下了伏筆。”劉心武以此為切入口,最終斷定黛玉為沉湖而死。
而對另外幾個人物,劉心武是這樣安排的:薛寶釵與賈寶玉婚后染病而亡。史湘云嫁給了衛若蘭,但衛若蘭短命,臨死前又將史湘云托付給了賈寶玉。兩人一路行乞,雖不斷遇到好心人收留,但史湘云還是溘然長逝,留下賈寶玉一人。史湘云死后,賈寶玉大徹大悟,回歸天界恢復神瑛侍者身份。妙玉為掩護寶玉與忠順王同歸于盡。好強的王熙鳳則淪為下人,再加上被賈璉報復,她一路哭回金陵老家,在路上不堪凌辱,悲慘而死。
《紅樓夢》中,曹雪芹把憐愛、尊重、關心的眼光投向眾多女性,劉心武對此十分欣賞和看重,“當時是一個男權社會,所有的女性都到社會邊緣了,尤其是沒有出嫁的閨中女孩。曹雪芹首先把關注點放到她們身上,對她們充滿了關愛和體諒。”正是在這種思想引導下,劉心武除了用大篇幅寫了黛玉、寶釵、妙玉等主角,還給很多丫頭安排了新的人生和故事。
《紅樓夢》最被人稱道的文學性之一是其中大量的詩詞歌賦。對此,劉心武坦言詩詞是自己的弱項,但他安排詩詞是完全根據前80回的提示,他要寫完后面的原貌。比如說在第64回,林黛玉寫了五首詩,吟誦古代五個美女。脂硯齋就有一個明確的批語,“與后詩《十渡吟》呼應”。高鶚的續里就沒有,而劉心武卻寫出了《十渡吟》。所以,我們在看劉心武續的后28回時,看不到多少詩詞,最主要的是看里面的人文思想,看劉心武用藝術形象塑造善的情懷。
但是,罵歸罵,捧歸捧,寫歸寫,讀歸讀,若干年后,等高鶚和劉心武一起進入歷史,狗尾還是豹尾才能有得一比。而在這之前,沉默和喧鬧都無意義。其實,如果摒棄習慣的困擾和情感上的排斥,就劉心武本身的續寫行為來說,無疑值得贊許。一個年近七旬的老者,不僅執著于自己喜愛的事,而且在感情甚篤的老伴去世后,以續寫來對抗人生的變故和寂寞。由是觀之,劉心武的續寫,未嘗不是借他人的酒杯,澆自家胸中之塊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