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過兩次養貓的經歷,一次在老街的平房里,一次在新建公寓樓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期,我們家住在中山路靠近山門口街的老房子里,家里養了一只花貓。那是一只會逮老鼠的好貓,經常見它匍匐守候在下水道口、老屋墻角縫隙處,凝神定氣地等候老鼠的出現。逮到老鼠,它欣喜異常,有時還會銜著他的獵物到主人面前顯擺一下,嘴里發出“嗚嗚”的聲音。逮到的獵物,花貓從不“立即執行”,它會找塊空地,放下老鼠,待老鼠跑出幾步,它又一個箭步撲住,然后再放開,再撲住,如是三五次,老鼠早已魂飛魄散,動彈不得。接下來,花貓會將老鼠拋向空中,跳起接住,又是五六次、七八次,至此,老鼠連揉帶摔,連驚帶嚇,已一命嗚呼。這時候,花貓才開始享用它的美餐。花貓行動自由,活動范圍很大。白天從大門出入,夜晚從房頂上下。一個雨夜,花貓照例上了房頂出去遛彎,再也沒有回來。第二天,我偶然看到書頁上留下的淡淡的墨梅般的小貓的濕腳印,還做了一首歪詩,以示懷念。
兩年前,我們家住在新式公寓的5樓上,家里養了一只非常漂亮的波斯貓。這是一只血統高貴的小動物,講究衛生,從不隨地大小便,每天反復地洗臉倒飭,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凈凈,家里人都很喜歡。可惜“紅顏薄命”,小白貓因吞食一根鹽水鵝骨頭,卡住食管,窒息而死。小貓是女兒的寶貝,她給小貓取名“雪兒”。“雪兒”死后,女兒大哭一場,傷心了好多天。在我們家生活了近一年,“雪兒”沒有跨出門檻一步,更沒有見過老鼠。
我深切地感到,老街小巷是真正適合小貓小狗的生存空間。
小貓小狗不僅是有錢有閑的貴族階層的寵物,也是小巷草根一族的掌上明珠。
同樣是寵物,在別墅公寓主人的眼里,小貓小狗是玩具,是情調;在小巷草根眼里,小貓小狗是工具,是伙伴。在封閉的豪宅高樓里,寵物們無所事事,媚態十足;在開放的小巷空間里,寵物們各司其職,閑庭信步。
在老街小巷里行走,我不止一次遭到群狗的圍攻,但我見得更多的是小貓小狗與小巷居民和諧相處的場面。火星廟巷與主人一起曬太陽的肥狗,其舒適程度絕對超過它的主人。九如巷那位坐在藤椅上的老人,已經98歲,左邊有四腳朝天的黃貓,右邊有憨態可掬的白狗,這樣的“休閑”環境,是否是他長壽的秘訣呢?東荷花塘巷的女戶主,夸完了她的老貓,又抱出了她的小狗,“福”字掛在頭頂,笑容洋溢在臉上……
老街小巷老鼠多,老街小巷基本沒有人家安裝防盜門,老街小巷的主要生活群體是老年人,他們需要小貓捕捉老鼠,需要小狗看家護院,需要小動物陪伴他們打發孤獨的生活。這大概就是小巷人的寵物情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