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年前,新中國剛成立,百廢待興,有的地區在努力發展經濟,有的地區要清理殘余敵對勢力,作為中國邊疆的西藏就是在這一年解放的。為了和平解放西藏,有一批先遣部隊提前駐藏,為大部隊的到來掃清障礙,電視劇《英雄先遣連》講的就是這一批人。為紀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特制獻禮劇《英雄先遣連》日前在青海省同仁縣正式開機。今年是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很多紅色獻禮劇要拍攝、播出,電影《辛亥革命》、《建黨偉業》大打明星牌,早就宣揚在外,《大漢口》、《中國1921》等電視劇是從不同角度重現那段歷史。不過作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這個紀念好像并沒有太被重視,說起西藏,很多人是抱著朝圣的心態,那天高云闊的高原景色,那充滿神秘的藏族文化總是讓人向往。有朋友說去西藏心靈就像得到了凈化,《天下無賊》里面的劉若英就是受藏傳佛教感化而改邪歸正,西藏的確有一種無法言喻的魅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當然,《英雄先遣連》作為主旋律題材,不可能有太多個人感受,但是對于那個時期的藏族文化、藏民的生活狀態都會有所表現。
為了真實還原當年那段歷史,該劇全程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拍攝,糟糕的拍攝環境是劇組遇到的最大困難,在那個連手機信號都沒有的小山溝里,風沙與早晚溫差都很大,還有強烈的紫外線。所有人都要克服高原反應,特別是打斗場面的戲,更是對演員體能的考驗。該劇的靈魂人物李狄三由剛剛憑借《鋼的琴》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的王千源飾演,為了貼近角色造型,他每天要把露在外面的皮膚涂黑,弄成高原紅的感覺,再往頭發上、身上撒土,把自己徹底弄成了一個灰頭土臉的人,他說這部戲是他遇到的拍攝條件最苦的一部戲,不過想到60年前,那批拿自己生命來換取國家穩定的人,一切都不覺得苦了。
Q:你剛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這個獎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
A:當時獲獎的時候特別開心,因為東京電影節算是世界第四大國際電影節,在我國影響力特別大,這次男女主角都是我們華人拿到,特別難得。在拿這個獎之前,可能大部分人并不認識我,現在有了這個獎項,就像是對我演技的證明,有了更多演戲的機會,可以挑選一些有挑戰的角色了。
Q:你之前的角色好像小人物特別多,但是最近播出的《地道戰》,正在拍的這部戲都是主旋律題材,怎么最近迷上了演英雄?
A:我也覺得奇怪,怎么最近那么多人找我演英雄?可能是他們發現我身上有亦正亦邪的東西吧,之前的英雄都要濃眉大眼,一臉正氣,可是現代對英雄有了不同詮釋,像我這樣的小眼睛也可以演英雄了,這樣的角色更接地氣吧。
Q:出演英雄跟其他小人物有什么不同?不同的英雄形象又有什么差異?
A:其實演任何角色都沒什么特別大的差別,所謂的區別就是他們做的具體事吧,英雄可能做的都是關系民族存亡的大事,要更有血性一些,但是也要顧及他的個人情感,以免太高大全顯得空洞。我演的這幾個英雄,他們有共同點,就是以大局為重,充滿正義感,比較忘我。不同的地方是,《地道戰》里面高傳寶是與日本鬼子斗智斗勇,只需要運用智慧與敵人周旋,但是李狄三不僅要用武力消滅殘余敵人,還要用耐心去跟藏民搞好關系,讓他們接受我們。
Q:關于這個人物你之前有聽說過嗎?
A:之前對他完全不了解,以前對于西藏的英雄人物我只知道孔繁森,后來看了劇本我被這個人物吸引了,他比孔繁森還要偉大,在那個時代背景下,他要解決的困難超乎我們的想象,他對藏民的愛護也令人感動,沒有鹽吃也不向藏民拿,最后全身水腫,犧牲了,很悲壯。我希望通過這部戲讓更多人了解這個人物,這種精神,現在別說80后、90后,連我這樣的70后,都缺少這種刻苦、自我犧牲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我們不可或缺的,需要被喚起。
Q:拍攝這部戲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A:還是拍攝環境,高原上的條件太艱苦了,早晚溫差很大,早上穿著羽絨服,裹上軍大衣都冷,但是一到中午穿秋衣還熱,大概是離太陽太近了吧,不過現在還算是比較好的,等到5月份的時候,溫度高得就要受不了了,但是我們的戲服還都是羊皮大襖,到時候只能忍了。高原反應也是目前要克服了,我一到這邊就開始拉肚子,跑個100米就喘不上氣來,所以拍攝每一場戲都要特別集中注意力,爭取一條就過,保存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