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星轉做制片人,權力的轉身
2009年夏天,《非常完美》火爆大銀幕,成為票房寵兒,2010年夏天,《泡沫之夏》走紅小熒屏,取得了超高收視率,現在,《傾世皇妃》還在拍攝,但已經未播先紅,多家電視臺搶購版權,這些作品背后有一個共同的標簽,就是“明星制片人”。章子怡、何潤東、林心如,他們用自己本身的名氣讓作品獲得了超高的關注度。最近幾年,明星做制片人似乎成了一種潮流,演幾年戲之后,就不再甘心聽從別人的擺布,找一些投資,成立一個工作室,召集一個工作團隊,“明星”轉眼就多了一個“老板”的頭銜。
其實很多人都明白,“明星”是一個表面風光的工作,其實并沒有太多自主權,資深制片人馬中駿談到“明星轉做制片人”時說:“說到底演員是一種被動的工作。明星們最初通過出演角色,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想法之后,就會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創造角色,一旦他們各方面的積累相對成熟了,就會有擔任制片人和導演的欲望。”胡軍也說自己擔任制片人最享受的就是那份“控制欲”,“制片人對于拍攝現場的把控,調動、協調各部門的關系,那種說話算話的感覺,是之前做演員沒有過的”。
制片人的頭銜對于明星來說,不只是一份幕后工作,更多時候是一種權力的象征,是他們個人影響力的證明。影視公司聯手明星工作室出品這一種合作模式來自于好萊塢,目前在國內可以成為一種雙贏模式:影視公司能贏得更多的關注,明星當制片人會更加用心來制作電視劇,他們帶來的話題與關注度也是投資方所看重的。目前正在拍攝的《傾世皇妃》是林心如擔任制片人的首部作品,“制片人”三個字讓林心如與作品都成了熱點,絕對是一個“1+1﹥2”的典范。
林心如被大眾所熟知是因為楚楚可憐、多才多藝、溫柔賢惠的“紫薇格格”,之后的《情深深雨濛濛》、《半生緣》、《男才女貌》讓她成為國內一線女星。可以說林心如最開始幾年的演藝之路走得很順遂,是很多人羨慕的對象,但是2004年之后,她幾乎沒有讓人記得住的角色,《魔術奇緣》、《蘇東坡》等電視劇也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拍攝的時候還有點動靜,卻幾乎沒看到播出。《還珠格格》中的趙薇、范冰冰都已經名聲大噪時,林心如走得相對慢了,她也總是在拍戲,但總是碰到不能播出的劇集;她渴望拍電影,幾次三番跟當時的老板說,但結果還是寥寥。她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差,努力工作的勁也不缺,但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決定的。
受章子怡啟發,成立工作室
2008年,林心如與華誼分道揚鑣后,一直沒確定加盟哪家新公司,更多是幕后團隊在打理她的演藝事業。在演完《非常完美》后,原本還猶豫不決的她有了自己的想法,“拍戲這么多年,我一直想拍一些自己想要的作品,但現在好戲難尋,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投資拍攝,畢竟在演藝圈這么多年,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人脈,轉型做制作人是遲早的事”。促使她下定這個決心的是和章子怡的一次談話,章子怡告訴她:“在娛樂圈最終還是要自己出來做(制片),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真正的想法。”
特別巧合的是,在《非常完美》中,林心如合作的章子怡、范冰冰、何潤東都在轉行做制片人,所以她向他們取了很多經,“我向章子怡偷師,看她怎么當一個好的制片人。因為制片很重要,全劇的資金都靠她。她很用心地去融資,拉贊助,小到一些道具都要自己去找,只有這樣,才能拍出她想要的感覺。最重要的是,章子怡很懂得如何和演員溝通,現場大家相處得很融洽,我覺得她具備了一個制片人所具備的全部才能”。
拍攝完《非常完美》,2009年,林心如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藝人自立門戶首先就是資金問題,“錢方面真的很可怕。每次拉出的預算單子,我都要仔細地計算。以前做演員的時候怎么會考慮這些事情?可能還會去要求一些事情,自己開始做這些瑣碎的預算時才發現這有多麻煩。應酬我不是特別喜歡,我不喜歡那種要不停地敬酒,結果都還沒有吃飽的飯局”。幸好,在演藝圈多年的林心如有很多好友以及廣告商的支持,自己的工作室很快找到了大財團支持。“我很感謝朋友們的支持,他們知道我想開工作室,都力挺我,我現在其實有點壓力,就是希望把作品拍好,不要辜負他們!”
首當制片人,再過“皇妃”癮
林心如說自己當初做工作室,當制片人,就是看重它的自由性,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但很多事情并沒有預想的順利。她不斷地看劇本,找機會,但都沒能成型。“找本子找了很久,原本計劃的是一部電影,但寫了幾稿都不是特別理想。”后來看到網絡小說《傾世皇妃》,覺得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就買下版權,成為工作室的開山之作。“我很喜歡這個小說,之前演《美人心計》讓我過了一把皇妃癮,這次我要把皇妃拍得更極致。”
作為從演員轉型當制片人的處女作,林心如對《傾世皇妃》格外重視,在尋找導演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高希希。她透露,當初接演《三國》時,就非常仰慕高希希,為《傾世皇妃》她稱得上“三顧茅廬”, “我親自登門拜訪了三次,每次都是促膝長談,最后估計是我的誠意打動了高導”。雖然她說不想動用友情牌,請圈中好友來出演,但是最終確定的演員也都是跟她合作過的,霍建華是交情甚好的朋友,他們相遇在電視劇《地下鐵》,嚴寬是《美人心計》里面的驚鴻一瞥,“皇后”戴春榮、“雪姨”王琳也都是一口就答應了邀約。
2010年底,《傾世皇妃》終于開機,一集150萬的預算稱得上是大手筆,足以看出林心如的魄力,在道具、服裝、造型方面她都是親力親為。對自己更是下足了狠勁,為了配合其他演員的拍攝檔期,她每天轉戰于兩個拍攝組之間趕進度,超負荷工作對她而言已經是家常便飯。盡管這樣,林心如也沒忘記自己另一個身份——制片人,每天親自過問《傾世皇妃》各項工作進展的情況,遇到問題時一定會立馬召集工作人員開會,大有拼命三娘的架勢。據劇組介紹,這位“玩命”工作的制片人曾有累得在導演換燈光的幾分鐘內睡著的故事。有前來探班的朋友忍不住心疼地勸說她不要太拼命,林心如一笑置之,還稱自己是累不倒的“鐵娘子”,或許這就是“制片人”的魔力,激發了她的小宇宙。
對話林心如
Q:為什么想要自己開工作室,做制片人?
A:自己成立工作室是覺得時機到了,各方面的條件和自身的狀態也比較適合自己做些事情,所以就成立了工作室,自己去主導經營一些事情。很簡單,也許很多藝人到了合適的時機都會那么做吧。
制片人方面,是因為做了工作室,就勢必要做些業績,于是就會著手運作電影,電視劇。制片人這個身份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也覺得相對可以勝任的職位,所以就抱著學習的態度一步一步去往前嘗試看看。
Q:在挑選題材的時候為什么第一部看中《傾世皇妃》?
A:因為當時經紀人推薦了這本書,看了之后覺得里面的愛情故事非常的感人,非常的好。雖然作為電視劇而言,它的有些情節和邏輯不夠豐滿,但是和編劇聊完之后,發現這本小說的內容、題材以及架構非常棒,完全是可以搬上電視熒屏,來呈現給大家的。
Q:據說這部戲制作費很高,作為制片人要控制預算,你是怎么做的?
A:制作預算其實是要根據具體的項目來定的,我們《傾世皇妃》電視劇的預算在目前的電視劇項目當中是算很高的,因為我們的幕前幕后,演員陣容,幕后班底都可以說是非常的頂尖和豪華。至于控制預算,我覺得我基本還是按照市場的正常比例去控制,很多人問我是否會用自己的朋友關系等去殺價,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因為朋友來幫忙已經是情分了。再說我做制片人,不是要扣別人的錢,而是要合理地控制制作成本,不是一味地省錢。
Q:聽說高希希有傳授你一些做制片人的經驗,你學到什么?
A:我很感謝高導這樣的良師益友,因為他一直以來都非常幫我,讓我學到了很多的制片管理、資本運營和影視行業幕后的專業知識。
Q:在拍這部戲的時候還累到病,你有沒有想過放棄?以后還會什么事情都親力親為嗎?
A:其實無論拍什么戲都是很辛苦的,演員拍戲累倒病倒都是常事,拍那么多年戲了,這些對我而言都不算什么,哈哈……演員的職業精神中有一項就是:既然決定了就永不放棄。作為制片人很多事情都必須得親力親為,就像這部戲一樣我每天都要去監控劇組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每一個細節,當然我有一個很好的團隊,他們可以幫我分擔一些工作。
Q:在做制片人的時候跟演員身份有沒有沖突?會不會在角色上有更大的自主權?
A:不會有沖突,因為有同事會幫我去分擔關于制片方面的一些職責,以便讓我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角色當中。對,在角色的選擇上會有更大的自主權。
Q:在美國經常是制片人中心制,可是在內地很多制片人的權利與職責并不是太清晰,你自己做制片人大概都負責什么方面?
A:其實,國內的制作也逐漸趨向了制片人中心制。但我基本上還是會和導演、監制等,大家一起商量著來處理所有的事,因為畢竟我是新人,還是需要更多的學習。要做的事,可以說是無關大小,只要是跟戲有關的,都要去做。
Q:今后還會拍其他人的戲嗎?不是自己擔當制片人的?
A:會啊,盡管自己做了制片人,但是以后碰到別的好劇本和好角色也依然會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