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金州新區七頂山街道朱家村擁有蔬菜塑料大棚面積133,33hm2全國,過去栽培大棚茄子,因受連作障礙影響,一直發展不起來。形成不了規模生產、規模效益。從2004年開始,該村采用野生茄子作砧木嫁接新技術進行再生栽培,有效克服了連作障礙,大棚茄子面積不斷擴大,到2009年已發展到33.33hm2全國,占塑料大棚面積的25%。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頭茬嫁接茄子每667 m2產量1.25萬kg,單價1.80元/kg,產值2.25萬元;二茬再生茄子每667m2產量1.25萬kg,單價1.2元/kg,產值1.5萬元。2茬合計667m2產量2.5萬kg,產值3.75萬元。扣除種子、糞肥、農膜、農藥、灌溉用電等生產費用2900元,純收益高達3.46萬元。現在,全村年產“雙珠”牌茄子1.25萬t,占市內市場銷量的7/10,頗受廣大市民的歡迎。
1 茄子嫁接育苗技術
1.1 品種選擇
砧木為野生茄子托魯巴姆。該砧木根系發達,植株生長強健,高抗黃萎病、枯萎病、青枯病、根結線蟲病等土傳病害,嫁接親和力強,成活率高,是最理想的砧木品種。接穗品種為黑瑪麗,從美國引進,極早生,株型半開張,分枝旺盛,果實長大,長30-45cm,果皮黑紫色有光澤,外形極美觀,果肉柔嫩,品質極佳,抗病性強,適應性廣,豐產性好,是大棚早熟栽培的最佳良種。
1.2 浸種催芽
把砧木種子置于55℃溫水中不斷攪拌,中間不換水,使水溫逐漸降至30℃,浸種時間24h(小時)。浸種時使用赤霉素催芽劑。浸種后用清水清洗多次,然后放在25-30℃環境下催芽,4-5d(天)后發芽率可達10%-30%。
1.3 做畦播種
在日光溫室里做畦,畦寬2m,畦長5-6m。播種前,在苗床上鋪5-10cm厚腐熟馬糞,促進種子發芽:馬糞上鋪5-7cm厚黃黏土,以防馬糞產生有害氣體,影響種子發芽。用鐵銑拍實,澆足底水,等水滲下后再播種。9月20日至10月10日播種,撒播,覆土1指厚。播種后25—30d,出苗率可達70%-80%。在砧木苗出齊后,當2片子葉展平,最遲不超過l片真葉時,是播種接穗的最佳時期。
1.4 適時嫁接
在砧木2~3片真葉時分苗,移栽到9cm×9cm營養缽里,澆透水。12月末至1月初,當砧木苗粗3-4mm,接穗苗苗粗2-3mm時,采取劈接法嫁接。即在砧木苗2片真葉上部,用鋒利刀片橫切掉上部,于莖橫切面中間縱切深1-1.2cm的切口,隨后取接穗保留2-3片真葉,橫切掉下端,小心削成楔形,斜面長度與砧木切口相當,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對齊后用小塑料夾夾好。實行帶夾定植。無論是砧木還是接穗,都要加扣小拱棚,注意防寒保溫。特別是在遭受寒潮襲擊時,在日光溫室內要生好爐子,熏煙提溫,防止凍害。
2 頭茬嫁接茄子栽培要點
2.1 大棚結構
茄子原產熱帶東印度地區,對溫度、光照要求比較嚴格,在大棚栽培條件下株高可達2.0-2.5m,這就對大棚高度、采光和保溫性能提出了新要求。該村塑料大棚采用鋼架結構拱圓式,多呈南北走向,大棚寬12m,長30.5m,邊高1.2m,中間高3.85m。這種大棚不僅采光好,而且為茄子植株生長提供了廣闊空間。
2.2 整地施肥
12月末以前,在畦中間開溝窖糞,溝寬30cm、深30cm,每667m2施腐熟雞糞5-6m3實行基肥深施。施完后培土,摟平畦面。實行雙行種植的,在窖糞溝兩側各開1條小溝.667m2施含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各15%的三元復合肥(后同)125-150kg。實行單行種植的,在窖糞溝一側開1條小溝,667m2施三元復合肥62,5-75kg。
2.3 及時定植
2月下旬,在窖糞溝一側或兩側,開溝澆水,坐水定植。
2.4 溫度管理
茄子2月下旬定植,正值較為寒冷的季節,如果棚內氣溫下降至-1~2℃,茄苗就會被凍死。因此,必須搞好防寒保溫,要實行多層覆蓋。每1畦扣1個小拱棚,每2畦扣1個大拱棚,在大棚棚膜下方再拉1道天幕。大、小拱棚覆蓋時間,因外界氣溫高低而定,一般為20d左右。4膜覆蓋所用薄膜均為0.08mm厚聚乙烯無滴膜。大、小拱棚用膜,可以用更換下來的舊膜。茄子緩苗以后,白天保持25—30℃,夜間15-20℃,晝夜溫差不小于10℃。白天溫度超過35℃時,從30℃開始放風。
2.5 合理密植
畦寬1.2m,單行種植,株距30cm,667m2定植1853株;雙行種植,小行距35-40cm,株距50cm,667m2定植2223株。亦可畦寬1.4m,單行種植,株距30cm,667m2種植1588株;雙行種植,小行距45-50cm,株距45cm,667m2定植2110株。
2.6 整枝吊枝
2.6.1 整枝茄子分枝結果比較有規律,在門茄以后,如按對茄、四母斗、八面風、十六面斗和滿天星常規留枝,每株結果最多可達63個。不過。結果雖多,卻多是梢頭果,果個小,產量低,品質差。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種植戶采取了4干到底新整枝法。即從四母斗處留4個骨干枝,從此以后每次分枝都要打掉1個,做到4干到底。這樣,每株結果19-31個,雖然數量有所減少,但果個大,品質好,產量高,株產5,7-7,8 kg。此外,要及時打掉主莖第1側枝以下各節發出的側枝、老葉、黃葉,打掉砧木萌發的新枝。
2.6.2 吊枝頭茬嫁接茄子一般莖粗2cm,株高2m,最高時可達2.5m。為了防止倒伏,應搞好通風透光,在株高80-100cm時,就用細尼龍繩把4干吊起。
2.7 灌溉追肥
頭茬嫁接茄子,根據土壤干濕情況,一般需澆水10次,以滿足茄子對水分的需要。除定植水、開花前水外,其余8次水都需施墨功、英聯等沖施肥,每次667m2施2~3袋(每袋4kg)。在第1次整枝后。離茄根15-20cm處深刨坑,667m2追施三元復合肥150kg。
2.8 病蟲防治
嫁接茄子主要病蟲害有棉鈴蟲、小菜蛾、二十八星瓢蟲、白飛虱、蚜蟲、薊馬、灰霉病、綿疫病。一般打藥5次。用有效成分25 g·L-1氯氟氰菊酯500倍液,噴霧防治棉鈴蟲、小菜蛾、二十八星瓢蟲、白飛虱、蚜蟲、薊馬。用40%施佳樂懸浮劑600倍液噴霧防治灰霉病。用72%霜脲氰,代森錳鋅800倍液噴霧防治綿疫病。
2.9 適時采收
在茄子開花后25d,當茄子萼片和果實相接處白色或淡綠色環狀帶即將消失時,便是采收的最佳適期。頭茬茄子從4月16日開始采收,到7月20日前采收完。
3 嫁接茄子再生栽培要點
從上年9月20日開始育苗到翌年7月20日,嫁接茄子生育期達10個月,此時植株開始老化,結果部位上升,產量急劇下降。根據嫁接茄子根系發達,植株再生能力強的特點,采用中部再生栽培法,新枝長勢強,發枝早,開花早,結果早,其產量與頭茬茄子持平,甚至高于頭茬。同時,還能節省育苗和嫁接時間,降低生產成本。
3.1 平茬方法
從7月20日開始,在4干枝基部留2個芽眼,剪枝更新。平茬后5-7d,便可萌發2-4個新枝,包括新枝以后形成的分枝,共留10-15個枝,多余枝條去掉。二茬再生茄子生育期間,外界環境近于自然狀態,通風透光條件好,植株生育健壯,結果多,產量高。
3.2 溫度管理
當外界氣溫上升到25℃時,將棚膜全部揭去,以接納雨水,節省灌溉用電,防止植株徒長。當外界旬氣溫降至20℃時,將棚膜底部卷起,晝夜大放風。當棚內夜間氣溫降至15℃時。應關閉通風口,不再放風。
3.3 吊枝
再生茄子在大棚環境條件下,株高可達2m在株高80-100cm時,用細尼龍繩把外層2個枝吊起,以使枝條分布均勻,通風透光,防止倒伏。
3.4 追肥澆水
嫁接茄子扎根深,地表追肥作用不大。茄子平茬以后,在離茄根15-20 em處刨深坑,667m2追施三元復合肥30kg。遇旱灌溉3-5次,以滿足茄子對水分的需要,
3.5 病蟲防治
再生茄子病蟲害發生種類與防治方法基本與頭茬茄子相同。一般打藥3次。
3.6 采收
從8月下旬開始采收,一直采收到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