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11月,國務院公布了修訂后的增值稅暫行條例。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現了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的轉變,是加快中國企業發展的需要。與舊增值稅暫行條例相比,新增值稅暫行條例的主要變化有允許企業在購進固定資產時抵扣進項稅、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將一些現行增值稅政策體現到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中,以及延長申報期等。在比較了新舊增值稅暫行條例差異的基礎上,對新增值稅暫行條例的前景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舊增值稅;暫行條例;差異比較
中圖分類號:F8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04-0014-03
國務院決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全國所有地區、所有行業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影響呈現的背景下,具有短期減稅功效的增值稅轉型方案對所有增值稅納稅企業來說,無疑是最實惠的刺激措施。全國范圍內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新購進的設備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一并調低,一般納稅人進入門檻下降,小企業稅負普遍降低,增值稅改革走進新紀元。
一、增值稅與增值稅類型概述
增值稅是對納稅人生產經營活動的增值額征收的一種價外間接稅。征收范圍包括所有的工業生產環節、商業批發和零售環節及提供加工、修理修配的勞務以及進口貨物。在征收管理上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一般納稅人基本稅率為17%或13%,有權領購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按規定取得進項稅額的抵扣權。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征收率征收,不能領購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根據稅基寬窄不同,增值稅可分為生產型、收入型和消費型三種。
生產型增值稅是增值稅的一種,是指在計算增值稅時,不允許將外購固定資產的價款(包括年度折舊)從商品和勞務的銷售額中抵扣。作為課稅基數的法定增值額除包括納稅人新創造的價值外,還包括當期計入成本的外購固定資產價款部分,及法定增值額相當于當期工資、利息、租金、利潤的理論增值額和折舊額之和。從整個國民經濟來看,這一課稅基數大體相當于國民生產總值的統計口徑,故稱為生產型增值稅。此類增值稅對固定資產存在重復征稅,而且越是資本有機構成高的行業,重復就越嚴重。這種類型的增值稅雖然不利于鼓勵投資,但可以保證財政收入。
消費型增值稅是指允許納稅人在計算增值稅額時,從商品和勞務銷售額中扣除當期外購物質資料價值以及購進的固定資產價值中所含稅款的一種增值稅。也就是說,廠商的資本投入品不算入產品增加值,這樣,從全社會的角度來看,增值稅相當于只對消費品征稅,其稅基總值與全部消費品總值一致,故稱消費型增值稅。
收入型增值稅是介于生產型和消費型增值稅中間的一種稅。計算增值稅時,對外購固定資產價款只允許扣除當期計入產品價值的折舊費部分,法定增值額相當于當期工資、租金、利息、利潤等各增值項目之和。 從整個國民經濟來看,這一課稅基數大體相當于國民收入部分,故稱為收入型增值稅。
改革之前中國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實行“生產型”增值稅,使外購的固定資產所負擔的增值稅得不到抵扣,因而這部分產業的稅負必然較重,這就使增值稅的稅負在不同產業間出現了不平衡,客觀上不利于基礎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產業結構的失衡。
二、增值稅轉型的必要性
中國新一輪稅制改革是在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WTO和國際上普遍推行減稅為主要內容的稅改潮流的大背景下進行的。
(一)中國實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弊端
生產型增值稅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不利于鼓勵企業擴大投資。根據規定,中國企業購入固定資產所支付的增值稅直接計入固定資產成本,不能計人進項稅額予以抵扣。由于生產型增值稅對固定資產所含的增值稅不予扣除,因而企業投資的稅負較重,不利于企業擴大投資,促進設備更新和技術進步。
2.生產型增值稅會導致重復征稅,從而加重企業的稅收負擔。生產型增值稅將購入固定資產支付的增值稅計人固定資產成本,因此會導致對固定資產的重復征稅。
3.不利于高新技術企業、基礎設施企業以及其他高投資企業。這些企業需要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由于購進的固定資產不能抵扣,會加大企業的負擔,喪失企業投資的積極性。
4.不利于中國產品與外國產品競爭。外國企業大部分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稅負較輕,而中國企業的生產型增值稅稅負相對較重,因此增加出口產品成本,削弱了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限制了對外貿易企業的發展,減少了國家財政收入。
5.加大了稅收征管成本,扣稅憑證不規范。由于生產型增值稅存在很大的缺陷,隨著這些年來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變化,各界要求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的呼聲很高。
(二)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是加快中國企業發展的需要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抵扣外購固定資產所含稅款,可以帶動產業升級,生產出高技術含量、高品質、高質量、適銷對路的產品,更重要的是最終有利于提高本國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能力。
1.提高企業的投資熱情,有利于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促進產業升級。增值稅轉型后,使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企業得到更多進項稅額的抵扣,獲得更多的減稅收入,從而刺激企業改進技術,提高企業創新能力。
2.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生產型增值稅下,固定資產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企業不愿意更新設備,許多老化陳舊的設備維修率高,造成生產率低,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增值稅轉型后,有利于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提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3.有利于擴大出口。增值稅轉型后,增加出口退稅,降低出口產品成本,增強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利于出口企業擴大出口貿易,推進整體經濟發展。
4.有利于與國際接軌,平等參與國際競爭。目前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采用消費型增值稅,中國增值稅轉型改革更符合國際慣例,有助于平等地參與國際競爭,主動融入一體化的世界經濟中去。
(三)金融危機的影響
由于金融危機的波及范圍較大,為應對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擴大需求,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作為一項促進企業設備投資和擴大生產,保持中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舉措,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的緊迫性更加突出。
三、新舊增值稅暫行條例的差異比較
從稅基上看,舊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以銷售收入減去所購進的原材料、燃料、輔助材料等費用的余額作為增值額,固定資產購置費不能扣除,固定資產折舊費也不得一次性扣除,只能逐月分攤到生產成本中。而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實行的是消費型增值稅。在購進固定資產時支付的增值稅允許從當期銷售貨物或勞務的銷項稅額中一次性扣除。
(一)新增值稅暫行條例允許抵扣企業固定資產進項稅
為預防出現稅收漏洞,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在配套的實施細則中還將與企業技術更新無關,且容易混為個人消費的應征消費稅的小汽車、摩托車和游艇排除在上述設備范圍之外。
規定用于生產經營用的固定資產可以抵扣對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企業來說有重要的意義,這樣可以減少企業的固定資產的成本,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從而提高這些企業投資的積極性,一定程度上促進設備的更新換代和技術的進步。推動中國產業結構的升級和經濟的較快發展。
(二)降低了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修改了小規模納稅人的標準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和相關規定的調整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將原來工業和商業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標準分別從100萬元和180萬元降為50萬元和80萬元;二是將原來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個人、非企業性單位、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統一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的規定,調整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其他個人(自然人)繼續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而非企業性單位和不經常發生應稅行為的企業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按小規模納稅人納稅。
按照新條例適用轉型改革的對象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改革后這些納稅人的增值稅負擔會普遍下降,而規模小、財務核算不健全的小規模納稅人(包括個體工商戶),由于是按照銷售額和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且不抵扣進項稅額,其增值稅負擔不會因轉型改革而降低。轉型前的政策規定,小規模納稅人按工業和商業兩類分別適用6%和4%的征收率。因此為了平衡小規模納稅人與一般納稅人之間的稅負水平,促進中小企業的發展和擴大就業,需要相應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考慮到現實經濟活動中小規模納稅人混業經營十分普遍,實際征管中難以明確劃分工業和商業小規模納稅人,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再區分工業和商業設置兩檔征收率,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統一降低至3%。
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水平的大幅下調,將減輕中小企業稅收負擔,為中小企業提供一個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此外,新條例配套的實施細則還將通過調高增值稅(配合營業稅)起征點等政策在稅收上進一步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將一些現行增值稅政策體現到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中
主要補充了關于農產品和運輸費用的扣除率,以及對一般納稅人的資格認證等問題,取消了已不再執行的來料加工,來料裝配和補償貿易所需進口設備的免稅規定。
這一規定使增值稅的要求更加規范化。對于農產品和運輸費用的扣除規定,更加反應了消費型增值稅的優越性。對于一般納稅企業來說,運輸的費用只要取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便可以從銷項稅額中抵扣,減輕了企業的稅負。對于取消來料加工裝配,補償貿易的免稅規定。對中國民族企業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企業“本地化”、“國產化”的動力,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取消這一免稅規定還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他國家的傾銷行為,對勞動者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同時減少外來企業對中國環境的破壞。
(四)延長了增值稅申報期限
根據稅收征管實踐,為了方便納稅人申報納稅,提高納稅服務水平,緩解辦稅服務廳的辦稅壓力,將納稅申報期限由舊條例中的10日調整為新條例中的15日。
將納稅申報期限由10日延長為15日,緩解了企業的申報納稅壓力和負擔,更加有利于企業承擔納稅義務的積極性,保證了稅款的繳納。
四、新增值稅暫行條例的發展前景及建議
(一)前景分析
1.新的增值稅暫行條例要求更加的清晰明確,能更好地發揮市場在宏觀調控中的主體地位。稅務機關和納稅人要積極配合,創造一個良好的稅務環境,使增值稅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促進中國經濟的更好發展。
2.將使企業的稅收負擔更加趨于公平。中國過去一直實行的是生產型的增值稅制度,企業生產設備的進項稅額無法像其他生產資料那樣獲得抵扣,而改革全面推開之后所實行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則允許企業抵扣生產設備的進項稅額,從而避免重復征稅,這將使企業的稅收負擔更加公平。
3.將使增值稅稅制更加完善,增值稅的“鏈條”也將更加完整。稅收制度應遵循中性原則,而增值稅轉型改革的全面推開正是稅制中性原則的具體體現,這項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稅收對市場機制的扭曲。
4.有利于保證中國國民經濟的平穩增長。從短期看,這項改革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投資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從長期看,這項政策可以刺激投資,擴大內需,從而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二)主要建議
1.擴大征稅范圍。中國現行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只集中在生產和商業流通兩方面,而其他領域特別是與工業和商業關系十分密切的運輸業和建筑安裝等領域,原征收營業稅應改征收增值稅。另外一些不動產也應開征增值稅。這樣有利于擴大增值稅的征收范圍,保證增值稅抵扣鏈條完整,內在制約機制得到充分的發揮;保證主體稅種地位不受威脅,增值稅稅率高于營業稅稅率,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可以解決增值稅與營業稅在某些行為如混合銷售與兼營銷售行為界限劃分不清的問題。
2.建立嚴密的征扣稅機制。(1)將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延伸到目前仍在征收營業稅的勞務服務領域,解決同一征管單位分征兩種稅種所帶來的矛盾,避免因分征兩種稅導致增值稅征扣機制中斷,使增值稅征、扣稅機制失去完整性和連貫性的問題。(2)將資本性貨物統一納入既征稅又扣稅的范圍,從而解決了國內生產的資本性貨物只征不扣,外國進口的資本性貨物不征不扣兩項政策不統一的矛盾。
3.建立增值稅信息網,改進防偽稅控系統。借鑒現代管理的信息論原理,大力推行計算機在增值稅管理領域的,建立完備的征管運行信息網絡。鑒于中國零星分散的納稅人較多,應用計算機管理的基礎薄弱,可以考慮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開始做起。由于一般納稅人具備用計算機開具專用發票并報稅的條件,如果將涉稅的信息錄入終端設在基層稅務所,稅務機關就有條件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財務報表錄入信息網,掌握企業的真實情況。此外,還要大力改進防偽稅控系統,切實發揮增值稅在中國經濟發展中應有的作用。
實行消費型增值稅,是大勢所趨,中國順應這一形勢進行增值稅的改革,更是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明智之舉。增值稅由生產型改為消費型可將投資的激勵效應擴大到最大限度,中國的國內需求必將擴大,經濟發展速度也將隨之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了,稅源也更多更豐裕了,財政收入不久就會不減反增,進而展現出一副技術創新、出口增加、財政增收、經濟發展的繁榮景象。國內各企業也應充分抓好這一契機,響應政策發展自己,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林佩鑾.關于中國增值稅轉型的思考[J].會計之友,2008,(7):45-46.
[2]王紅云.新增值稅暫行條例解讀及會計處理 [Z].
[3]中國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Z],2008.
[4]中國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Z],1993.
[5]梁萍.淺議新增值稅暫行條例的幾點變化[J].才智,2009,(22).
[6]《2006最新版中國稅法》第四篇第一章[M].北京:中國財政出版社,2006.
[7]于佳,張林馮.關于增值稅改革的幾點思考[J].經濟師,2009,(2):213-214.
[8]從加入世貿組織看中國的增值稅的改革[N].中國稅務報,2000-03-09.
[9]岳樹民.中國稅制優化的理論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10]董曉巖.關于中國增值稅轉型問題的思考[J].稅務征管,2003,(2).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