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
(四川省第六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212)
教材《解剖學基礎》插圖在教學中的運用
劉 勇
(四川省第六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212)
解剖學基礎;插圖;運用
解剖學是一門以形態學為主的學科,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該學科名詞概念多,內容繁雜、抽象。在教學過程中,除使用掛圖、模型、標本、多媒體等教學資源來作為形態學教學的補充外,讓學生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插圖,將其作為學習工具,有利于學生對組織、器官的形態、結構及位置關系的理解,可以強化記憶,提高學習效率?,F簡述如下。
我校使用的教材為國家中職規劃教材《解剖學基礎》(王懷生,李召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2版),全書11章,共446幅圖。插圖類型多,部分微細結構圖取材切面抽象,難以理解,加上學生識圖能力差,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從而主觀放棄使用插圖。因此,引導學生識圖尤為重要。
(1)模式圖,如教材圖1-32(P26)根據細胞、組織結構模擬夸大展示。(2)示意圖,如圖1-33(P27)用圖表示結構與功能的關系。(3)正常人體解剖圖,又分為:①大體解剖圖,如圖3-41(P101)展示各系統、器官形態、結構及位置關系。按解剖切面分為矢狀面(圖 3-11,P82)、冠狀面(圖 2-29,P50)、水平面(圖 2-50,P62),按器官整體觀分為前面、側面、后面、內側面、外側面等。②微細結構圖,如圖3-14(P84)顯示各器官、組織在顯微鏡下的結構[1]。
(1)大體解剖圖。按器官部位、切面、內外、左右、深淺層次關系逐步識圖。如圖2-59(P68),腹前外側壁由淺入深三層闊肌,圖2-60(P68)腹直肌鞘,不同部位的切面結構不同。
(2)微細結構圖。按器官取材部位、切面、內外關系、結構特點識圖。如圖 3-21、圖 3-22、圖 3-23(P88~89)分別縱切顯示回腸壁、絨毛、腸腺。以上3幅圖是如何取材縱切顯示的,對學生來說過于抽象,難以理解。要讓學生讀懂3幅圖,步驟是:①在黑板上畫出一段回腸腸管(立體)再縱行切開。②框出全層腸壁中一小方塊放大,畫出4層結構。再將粘膜層放大,展示上皮和固有層是如何向腔內突出形成絨毛,上皮向固有層凹陷,形成腸腺。③再取單個絨毛、腸腺框出放大,得圖3-22、圖3-33(P88~89)。
紅色表示血管內循環的動脈血,藍色表示血管內循環的靜脈血;體循環紅色血管為動脈,藍色血管為靜脈(肺循環相反);黃色表示神經(消化系統胰管為黃色);紫色表示肝門靜脈;綠色表示淋巴管及淋巴結[1]。
中職學生不可能人人購買解剖圖譜,教材上的插圖就成了學習工具。用好插圖,以圖示文,簡明扼要。以圖找物,簡單明了。
如在講授大小循環時,文字分別敘述,學生易誤認為先大循環后小循環。無同時循環的概念,用圖7-1(P146)血液循環示意圖,簡明扼要地對動態的大小循環進行概括。如講坐骨神經,文字敘述復雜,用圖9-30(P217)作2條連線,2個中點就是體表投影,一目了然[2]。
上運動系骨學實驗課時,教師先分組示教,再由學生在教材插圖上把實驗要求必須觀察的內容加注,以圖尋找骨標本要求的骨性標志。下課前再由教師在標本上抽查掌握情況。
上實驗課觀察器官微細結構切片時,讓學生用紅、藍鉛筆把所觀察到的鏡下結構的顏色在對應教材的黑白插圖上描色。如圖6-4(P129),將細胞核描成藍色,細胞質描或紅色。觀察與動手相結合,強化學生記憶。
如用圖3-36(P98)十二指腸、胰和膽道提問膽汁的產生及排出到十二指腸的途徑。讓學生看圖回答,比看冗長的文字更易于記憶。
如圖11-5(P244)排卵、受精、卵裂和植入的位置。教材分3節來講解,而該圖將3節內容融為一體,以直觀動態的形式演示了全過程,簡單易懂。
傳統的解剖考試有填圖題,回答圖中所標注結構的名稱。常選用上皮組織,結締組織,器官的形態、分部、剖面結構圖。如圖3-35(P85)胃的形態和分部。
中職教材面對的是初中畢業的學生,剛從普通教育向醫學教育轉化。一入學就接觸到解剖學,在接受大量的名詞概念、形態結構時尚有一定困難,因理解能力較差,對教材的部分微細結構插圖的取材、切面、顯示搞不清楚。如果增加一些逐級放大的結構示意圖,如胃腸微細結構圖,就更利于理解。如組織胚胎學圖譜,圖 217(P65)[3]。
《解剖學基礎》中圖7-36(P167),女性盆腔的動脈,把直腸下動脈標為直腸上動脈,從2008年出版,連續3年印刷都未更正[4]。
插圖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教材內容的補充和延伸。有計劃、有目的地加以利用,培養學生把插圖作為學習工具的習慣,充分利用,以增強理解,幫助記憶。
[1]李梅轉.突出讀圖技能訓練全面提升解剖學教學效果[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0):59~60.
[2]林進國.淺談解剖生理學基礎的插圖教學[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9):67~68.
[3]韓秋生,徐國成,鄒衛東,等.組織胚胎學彩色圖譜[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4]郭光文,王序.人體解剖彩色圖譜[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
G424.1
B
1671-1246(2011)06-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