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曉丹 丁佳萍 阮旭聰
(溫州醫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近年來,國內信用卡市場成長勢頭迅猛,中國銀行等知名銀行紛紛進駐大學校園,通過以信用卡為切入點,向大學生們提供金融服務,培養品牌忠誠。溫州高校地處經商活躍的沿海城市,其大學生信用卡的使用率在全國范圍內也屬于較高的層次。由于溫州高校的特殊經濟氛圍,其信用卡使用與其他地區相比有更為明顯的特征。
本次數據獲取以溫州醫學院在校大學生為對象,對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現狀、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以及對大學生誠信教育方式、宣傳方式等,采用書面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溫州醫學院的大學生設計了問卷。在調查過程中共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281份,有效回收率為80.3%。調查對象的專業覆蓋醫學類、管理類、語言類等溫州醫學院所有專業,年級包括大一到大五五個年級。問卷可視為有效。
(1)信用卡持有比例高,但缺少信貸知識。
86.1%的大學生擁有信用卡,但在對其是否了解信用卡透支功能的調查中,40.1%表示只聽說過這個功能,對內容不了解,46%表示大概了解。可見,大學生持有信用卡的比例較高,但對于信用卡的使用基本上不了解。換言之,信用卡的發行速度與信用卡知識的普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可能會造成大學生信用卡透支功能的忽略或錯誤使用。
(2)透支使用面積較小,且傾向于自主還款。
32.4%的大學生使用過信用卡的透支功能,而且越來越傾向于通過自己兼職工作來還款,這說明,大學生在經濟上越來越注重獨立,開始擺脫傳統上的依靠父母或者朋友的方式,而這與傳統觀念上的大學生有很大的不同。
(3)大學生更看重信用卡功能。
75%的大學生表示不在意信用卡的外觀,他們更在意的是提供的透支優惠。45.4%的大學生看重選擇還款利率,22%看重透支期限,16.6%看重年費優惠,15.9%看重透支金額。這表明大學生對信用卡的選擇,趨于理性,更看重信用卡本身所具有的服務性質,那么各商業銀行在推出信用卡時,必須考量信用卡的實際功能上的優勢,才能推進信用卡行業的發展。
(1)大學生角度。
在信用卡的使用過程中,大學生首先是信貸誠信意識淡薄,當被問及是否會出現惡意不還款的行為時,有5.3%的大學生明確表示會這樣做,有8.9%表示不確定。這說明,信貸誠信觀念在大學生群體中沒有扎根,惡意不還款這種違法行為也沒有引起重視。由于信貸誠信意識的淡薄,大學生對信貸誠信行為的認識存在偏差,當被問及信用卡透支后不還款行為是否是一種有違誠信的行為時,94.3%認為是,5.7%認為不是。信用卡透支后不還款,被認為是一種惡意透支的行為,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銀行的正常運作,并會被記錄于惡意透支者的誠信檔案,大學生對信貸誠信行為的認識偏差,將導致他們在使用信用的過程中出現違誠信行為的幾率加大。此外,大學生自控力不夠也是導致學生信用卡壞賬率高的一大原因。信用卡的透支功能,在使大學生手頭相對更加寬松的同時,增加了那些自控力不夠的大學生成為“卡奴”的幾率。
(2)家長角度。
大學生沒有固定穩定的經濟收入,主要經濟來源是來自于父母,他們一旦超前消費,債臺高筑,終究是父母出面。透支功能等信用卡的功能,客觀上造成那些自控力不強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對于這些,很多家長一是因其對新興事物接受能力弱,二是對孩子現狀管理的疏忽,造成孩子辦卡他們無法阻止,但負債后他們也不忍心袖手旁觀,影響孩子的誠信記錄。這一現象正折射出家庭的信貸誠信教育的缺失。
(3)學校角度。
學校教育是大學生接受知識、觀念、思想等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肩負著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重擔。但是目前,學校誠信教育一是存在著內容陳舊、針對性弱,教育方法過于簡單化、過于枯燥等缺陷,二是對信貸誠信這樣嶄新的領域和方向未做好充分的準備,導致很多學校在開展信用卡誠信教育方面往往做得不夠。
(4)銀行角度
國內各大銀行紛紛進駐校園,搶占大學生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中,他們以各種形式吸引大學生,最終導致過度發放信用卡。并且,在發放過程中銀行還降低辦理條件,疏忽了一些不合理辦卡的因素,比如告知大學生信貸的相關金融知識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辦理信用卡具有盲目性。
首先要培養全體公民的信貸誠信意識。加強大學生信貸誠信意識,必須有一個大的誠信環境作支撐。因此,全社會要提高對誠信重要性的認識,強化誠信意識,形成“以誠實守信為榮”的良好氛圍,進而提高公民信貸誠信意識。其次要大力普及大學生的信貸知識。大學生對信貸知識知之甚少,導致大學生因不了解信貸知識而造成的過度消費、惡意欠款。因此,銀行、學校、家庭、個人需要共同努力,普及大學生的信貸知識,減少過度消費等不良現象。再次要完善當前的信貸體系。目前信貸體系存在著一些漏洞,如大學生在辦理信用卡之前銀行承諾免年費,不過銀行事先并沒有說是終身免費。如果到期沒有繳納年費,銀行將會在持卡人賬戶內自動扣款,如果卡內沒有余額,銀行就會將所扣款項算作持卡人的透支提現,從而以復利的形式計算貸款利息。如果一直不交,就被視作惡意欠款,嚴重的還會構成詐騙罪,以致留下不必要的信用不良記錄。最后要健全信貸誠信保障制度。信貸誠信的實現應該是自律與他律相結合的過程。信貸誠信的環境不僅需要道德的約束,而且需要依靠法制的約束。因此要在法制建設上加強信貸誠信方面的立法和執法,強化法律對有違信貸誠信行為的威懾力。
對于大學生來說,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頗具吸引力,那么如何拓展呢?首先要轉變信貸誠信教育活動方式,誠信教育往往采用的是正面的引導和灌輸等直接教育,直接教育有其針對性、直觀性等特點,但大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他們更渴望有創新性的活動。因此除直接教育外還應通過演講賽、知識競答、辯論賽等其他方式,來加深大學生對信貸誠信的認識與理解。其次要發揮學生的教育主體作用。教育能否真正奏效,歸根結底依賴于教育對象的自我教育作用。對于別人的教育有時并不能達到認同,只有通過積極參與、認同接受才能有效。因此,在信貸誠信的教育中,通過啟發和引導大學生的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信貸誠信教育活動,充分了解信貸誠信,認同接受信貸誠信教育。最后要延伸信貸誠信教育空間。大學生信貸誠信的培養是多種教育共同影響的結果,單靠銀行、學校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延伸教育空間,將學校信貸誠信教育與家庭信貸誠信教育、社會信貸誠信教育相結合?,F實教育的力量往往大于課堂教育,家庭及其社會中的真實事例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因此,有必要將社會信貸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在全社會形成一個誠實守信的良好環境。
要健全大學生信貸誠信管理制度,首先應該建立大學生個人信貸誠信檔案。隨著市場經濟日趨規范化、法制化,誠信已日益成為一種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社會資源,大學生誠信檔案是一種社會資源。誠信檔案是對個人行為的記錄、評判和制約,沒有記錄,就談不上評判誠信意識和制約違約行為,信貸誠信檔案是大學生誠信檔案中的一種,建立大學生個人信貸誠信檔案是對大學生進行信貸誠信管理的有效途徑。其次是建立大學生信貸誠信數據庫和計算機網絡查詢系統。建立大學生信貸誠信數據庫是將大學生的信貸狀況與誠信有關的信息錄入數據庫,也就是將大學生信貸誠信檔案電子化,這實現了信貸誠信資料的查詢、交流與共享的系統化。它的意義在于:通過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及數據庫技術,向銀行、學校、用人單位提供計算機網絡服務,來查詢大學生的信貸誠信信息,從而選擇德才兼備的大學生。另外,建立數據庫是一個可以一次投入,多次產出,減少管理人員的妙招。
[1]陸星蕾.淺談大學生信用卡使用的現狀與對策當代經濟,2009,5.
[2]王曉娜.對大學生信用卡使用情況的調查.河北金融,2008,12.
[3]王瑤.大學生信用卡市場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建議.商場現代化,2008,9.